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评价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效果。方法: 选取儿保科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低功能孤独症患儿,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行认知、语言教育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BC评分低于对照组,感觉综合能力及DQ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效果显著。
  【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认知语言教育训练;低功能孤独症
  【中图分类号】R749.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7-151-02
  儿童孤独症是常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表现为人际关系障碍、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等,同时伴智力发育低下、感觉异常、行为异常等。尤其是低功能孤独症患儿,不仅有典型自闭症状、智力发育带下等情况,并有生活自理、行为严重障碍,甚至有狂躁、自伤、攻击他人等行为。目前低功能孤独症尚无根治方法,仍采取教育干预为主。本文就对低功能孤独症患儿采取感觉统合训练,旨为临床干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儿保科在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低功能孤独症患儿,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5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解读[1]中孤独症诊断标准;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12岁,平均(6.51±1.58)岁;观察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12岁,平均(6.50±1.56)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认知、语言教育训练 由儿保科医师对患儿行一对一认知、语言教育,采用示范性夸张性口型、语调训练患儿语言,每次30min,每周10次;开展简单、趣味性强、安全性高的小游戏激发患儿,每组5~6名,将社会规则、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等活动融入游戏中。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感觉统合训练 由一个治疗师采取一对一方式训练,评估每位患儿体质,运用平衡木、滑梯、滑板、独脚跳、抛球、秋千、呼啦圈等项目进行干预训练,训练患儿平衡感觉、触觉、前庭和本体感觉,每次训练60min,每天两次,每周训练6d。连续训练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ABC)[2]评估患儿感觉、语言、情绪、行为等情绪行为,共计57个条目,赋值1~4分,ABC评分≥37分则怀疑为孤独症,总分>51分则被诊断为孤独症;②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3]评价患儿感觉统合能力,该量表有58个条目,每个条目赋值1~5分,总分值<40分为轻度失调;总分值<30分为严重失调;③调查患儿发育商(DQ),智能低下:DQ评分≤69分;智能偏低:70~84分;智能正常:≥85分[4]。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孤独症及感觉综合能力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ABC评分(102.49±21.58)分,感觉综合能力(22.49±5.18)分;对照组ABC评分(103.01±21.63)分,感觉综合能力(22.50±5.21)分;
  干预后:观察组ABC评分(72.49±12.48)分,感觉综合能力(38.94±4.16)分;对照组ABC评分(86.52±12.58)分,感觉综合能力(32.15±4.02)分;两组干预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5.601,8.3000,P=0.000,0000)。
  2.2 两组智力发育比较
  3 讨论
  孤独症是目前导致儿童残疾的常见疾病,个体差异大,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多采取特殊健康训练及行为干预,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认知功能、社会交往能力等功能。目前各个康复机构对孤独症采取的康复训练措施各不相同,感觉统合训练是主要训练方式。
  感觉统合训练是基于感觉统合训练发展而来,因儿童发育期间,神经系统具备可塑性特征,对患儿行感觉输入控制,促使神经功能可统合外界的刺激感觉,使神经生理功能进一步发展,进而能改善患儿运动及语言功能,促使患儿临床症状恢复。低功能孤独症患儿行感觉统合训练时,主要是对平衡感觉、触觉、前庭和本体感觉进行训练,利用前庭、肌肉关节、皮肤等部位输入感觉,做出相应的适应性反应;同时重视患儿智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多种技能训练,运用各种游戏综合多种技能,以此完善患儿神经通路,充分发挥神经可塑性功能,促使患儿神经生理功能发展。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ABC评分低于对照组,感觉综合能力及DQ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患儿,通过象征性游戏、装扮游戏等措施,调动患儿社会功能的兴趣,强化社会交往能力,以此能提高患儿感觉综合能力,改善患儿孤独症症状。
  综上所述,感觉统合训练治疗低功能孤独症儿童,可提高患儿感觉综合功能,提升患儿智力发育能力,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而为了进一步提高低功能孤独症患者改善效果,应充分根据患儿个性特征、心理发育水平、行为需求及社会适应能力,制定综合康复措施,提高患儿整体发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邹小兵,邓红珠.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手册第5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解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8):561-563.
  [2] 朱莎,成新宁,钟燕.ABC量表对孤独症儿童早期行为特征的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0):1971-1973.
  [3] 刘瑞雪,丁树荣,李雨霏.兒童感觉统合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4,5(4):10-13.
  [4] 卞晓燕.6岁内儿童认知发育量表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4):285-2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9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