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新基础教育”视角下三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三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找准阅读理解中的过渡点,顺利实现低高过渡。如何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历来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老师要遵循阅读能力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基础教育;关键点;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三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段,是小学低段向高段过渡的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过渡学年,也是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已经在脑海中储存了大量的汉字。因此,课文中,生字已经不再成为三年级学生的阅读障碍,学生阅读理解的深度、阅读的速度也都高于一、二年级阶段。但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却降低了,究其原因,是学生还单纯地以为学习课文就是了解故事的情节,但是,学习语文的价值远远不是只了解故事的情节,当老师提出更有深度的阅读要求时,学生觉得有困难了,从因为学生有了畏难的情绪,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找出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让阅读教学真真正正落到实处,方法策略真正落地了,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进步和乐趣。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三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找准阅读理解中的过渡点,顺利实现低高过渡。如何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历来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如何遵循阅读能力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恰当的方法策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呢?今年,笔者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下,探究三年级的阅读教学策略,并且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找准关键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从低年级重点关注文章中的字词句到同时关注文章的整体
  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在于除了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了解以及积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比如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之间的组合,句子教学是要逐渐引导学生从写正确到写丰富,最后关注分句之间的连接关系。但是,到了三年级,就要學会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的内容,比如说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要让学生整体把握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不能只关注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且要思考课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阅读《赵州桥》要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课文又是怎样去描写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的呢?为什么赵州桥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但它仍然世界闻名呢?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从关注文章的整体去阅读课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从重点关注句子到同时关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关注句群和自然段的结构
  一个完整的意义需要采用句子来表达,句子既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也是言语和话语的基本单位。在三年级的阶段,我们不但要关注单一的一个句子,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到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的,这就是句群,比自然段小,比句子大的语言单位。句群的教学可以使用两种方式,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实践活动。
  ①随文教学,用课文中典型句群教学。“新基础教育”中提出:句群有连续句群、总分句群、因果句群、并列句群、转折句群,并且应该按照此顺序进行教学。三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类型的句群,笔者便在上课时进行句群的渗透。比如,笔者在教《女娲补天》这篇课文时,就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在学习女娲是怎样补天的时候,老师先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谈体会,再让学生自主发现语段中有很多动词,如,找、挖、放、冶炼、装、端、对准、泼等,然后让全班学生自己加上动作自由读一读这个语段,再抽同学加上动作读这个语段,然后提问学生这些动词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最后让全部学生加上动作齐读这个语段,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学生对这个连续句群的认识得很深入,掌握得非常透彻了。
  ②进行句群专项训练。句群专项训练,是专门抽出语文课去进行每一种句群的认识以及训练写句群。笔者让学生学会进行句群的辨析,要学生学会分析这是什么句群。这种句群有什么特点。比如,在学并列句群的时候,笔者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第四自然段写鱼的句群,让学生试着调换句子的顺序,看看行不行?然后让学生自主发现,原来并列句群大多数是可以调换顺序的。在学总分句群时,笔者出示《赵州桥》一课的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找出总起句和分句,明确他们之间是不可以调换顺序的,并且明确总起句也就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下面的几个分句都是围绕这个总起句来写的,所以不能调换顺序。除了课文的句群和段落以外,笔者还进行了课外句群段落的拓展,让学生进行辨析,使学生对句群有更深刻的认识。
  有了三年级的句群教学,学生对句群、段落有了一个非常深入牢固的认识,为高年级的更深层次的阅读教学打下深厚的基础,不至于到了高年级以后,发现学生对句段的认识仍然不深,这就是中年级基础打不好的缘故了。有了句群教学,学生感悟文本不再局限于找词、找句,而是会着眼于整体,体会作者表达的整体思路,这样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二、从重点关注故事情节到重点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年级的学生,要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笔者主要教会学生概括的方法,比如,在教《女娲补天》一课时,让学生找出人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天崩地裂、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女娲为人类做了哪些事情?学生找出求雨灭火、造船救人和补天,然后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里运用的概括方法就是事件串联法。除了事件串联法,还可以运用六要素相加法,比如,笔者在教《西门豹》一课时,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战国时候,西门豹通过调查,知道了邺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的事。这样的指导,学生就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住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运用段意串联法,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段意再相加起来,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除此以外,还可以抓文章的题目,中心句等等方法进行概括。   2.指导学生梳理文章的思路
  “无序不成文”,我们在梳理文章思路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思路,鸟瞰整篇文章的布局,这是理解文本的基本要求。比如,在学《掌声》一课中,先从课题入手进行质疑,思考,进行猜想,课文可能会是写什么的,然后再读课文,再提出问题,这掌声是谁给谁的?为什么会有掌声?掌声有什么作用?通过这样的指导,使学生以后在学一篇课文前,会养成审题、猜测课文思路,并带着自己的猜想阅读文章。这样也是有助于提高学生提高阅读思维、阅读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把课文的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或者是让学生试着概括每一节的小标题,这样列出来,文章的思路也出来了。作者的整篇文章的思路布局也就清晰了。
  3.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并提高质疑的水平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若学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质疑,并且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通过老师的引导,积极的带动,便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三年级的学生,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进行阅读思考,但是,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不一样,所以,提出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时候也是天马行空,有一些是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但是有一些问题的价值意义就不大,老师就要做进一步的指导,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有价值的问题,以及问题要明白,语言要准确。比如,笔者在教《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时,让學生回顾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学生对整篇文章留下的印象后,笔者让学生再度对课文进行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女娲是什么神?②女娲怎样补天?③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④为什么说女娲了不起?⑤为什么说这个故事很神奇?⑥女娲是怎样去找彩石的?⑦女娲是怎样创造了人类的?⑧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⑨女娲是怎样造船的?⑩女娲是怎样去找雨神求雨的?……
  通过学生的质疑,可以发现,学生的诸多问题中,有些是可以在初读课文中寻找出来的,有的问题是问课文内容的,则可以再读课文时找出来,如第②⑥个问题,有的是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找资料得出答案的,如第①⑦⑧个问题,有的问题则是需要再深入读课文,深度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所以,笔者认为,提问题是有一个层次性的,第一步是还没读课文时的初步质疑,如第①②③个问题,第二步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再次质疑,如第②③④⑤个问题,有些问题是价值不大的,如第⑨⑩个问题,但是,学生把以上的问题都一股脑儿地在第二课时提出,那就是提出质疑的问题在这个课时的价值问题了,老师就要教会学生学会质疑,第一课时已经解决的问题不要再质疑,价值不大的问题也不要质疑,通过老师的教导,相信学生的质疑水平就会不断地提高。
  4.倡导小组合作模式,碰撞思维的火花
  合作学习是一个古老的的命题,《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论语》中提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都充分说明了合作学习的优势。针对小学生来说,小组合作模式的阅读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可以通过相互合作,理解学习的内容,这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策略。学生在独立阅读的时候,还是应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互帮互助,在讨论中找到答案。整个过程,老师要发挥组长的职能,组织有序交流,让弱者先讲,中者补充,优者总结,引领深度对话。这样才能让学生全员参与,深层分享,进行深度合作,教师应该实时地关注小组内的讨论情况,并且适当地做出点拨。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地独立思考,探索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会归纳总结,通过和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对每个人的观点进行提炼、整合。并做好汇报的准备,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独立地感悟,并可以在小组讨论时表达出来。这样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非常关键,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通过这样的阅读实践,学生思维得到启发、习惯得以养成。通过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更好地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
  5.从重点感悟词语、句子的含义扩大到感悟段落
  学生的理解感悟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而提高,低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更多是从文章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进行感悟,但是,到了三年级,如果学生依然停留在词语句子的感悟上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不到更好的提高,学生就会形成点状思维、浅层思维,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促进学生提高感悟水平。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以段为载体,在学生感悟词语和句子的同时,指导学生从句与句的关系,从段的结构等多角度感悟段的内容、情感。比如在教《秋天的雨》第二段: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在这段的描写中,作者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如“五彩缤纷”“扇哪扇哪”“飘哇飘哇”“邮来”“频频点头”,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美的赞美之情。教学时,老师除了引导学生鉴赏这些以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看文章的段落结构,这个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以关键词“五彩缤纷的颜料”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第一句是总起句,交代了秋天是五彩缤纷的,接着后面是分述,用五个句子去描写秋天的景色,秋天的银杏树、枫树、田野、果树、菊花,这是一个典型的总分结构。这些都让学生清晰了解段的结构,整体有序地把握段的内容,并且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一个自然段,除了感悟其中的词语、句子,还要分析段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整体、多角度把握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综上所述,要想让三年级学生学好语文,就要遵循阅读能力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找准阅读理解中的过渡点,顺利实现低高过渡。我们语文老师找出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让阅读教学真真正正落到实处。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能够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新基础教育”的引领下,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有效的方法策略,把语文阅读教学当成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契机,从而开启更多更好的教学思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语文学科教学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向众,叶澜.“生命 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二:“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吴玉如.“生命 实践”教育学论著系列二:中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与实践[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4]李政涛,吴玉如.“生命 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系列: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490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