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趣味性强的探究活动更有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科学课更加需要重视这一方面。本文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电路出故障了》这节课为例,提出一些提高课堂趣味性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趣味性;探究
  2017年出版的科学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其中一个基本理念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课程的意义性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跟课堂的趣味性是分不开的,课堂越有趣,学生的兴趣越浓,学习就会越投入,课堂效率越高。在小学生眼中,有趣的东西都想动手玩一下,所以科学课中的探究环节就成为孩子们最期待的环节。所以,如果我们能把探究活动设计得更有趣,就能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动手能力。下面将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电路出故障了》一课为例,分享一些提高探究活动趣味性的方法。
  一、有趣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1.把复习变挑战,吸引全班
  导入的趣味性强,学生绝对会认为接下来的课很有趣。魔术、游戏是两种趣味性比较强而又常见的导入方式,但其实复习导入也可以很有趣。复习,对象肯定是学过的东西,小学生对学过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但是如果在学过的基础上通过限时、限量等方式设置一定的难度,把复习变成一项挑战,趣味性就很强了。再通过限定挑战人数的方法,将全班的目光集中到几个同学身上,效果更佳。
  在《电路出故障了》这节课中,由于之前已经有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基础,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挑战任务:限时30秒,用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两根导线,连接成一个简单电路,使小灯泡发亮。(要求:最后装电池,当电池放进电池盒,表示组装结束,不可以再调整任何元件。)组装电路本来就简单,学生看了之后纷纷表示可以做到。此时,笔者并没有分小组进行组装,而是让全班推选最聪明或动手能力最强的同学上台挑战。把这位同学请上台后,全班的目光已经集中到这位同学身上。无论上台的学生成功与否,都能达到复习和导入的目的。同样是组装简单电路,相比直接发材料分小组组装,这样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趣味性,也在导入时就将全体学生吸引到课堂中。
  2.营造轻松而又紧张的气氛,调动全班
  学生上台后,笔者并没有直接开始挑战,而是先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上台的学生:要在30秒内完成挑战,你有没有信心?第二个问题问全班:大家对他有没有信心?既然是全班公认而又愿意上台的,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绝对是肯定的。然后再用课件出示30秒的倒计时,让该学生拿着各元件做好准备,听到“开始”的指令才能开始组装。
  要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一定要尽可能让学生感到这是个真实的挑战,所以活动的细节一定要做好。简单的两个问题,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使严肃的课堂变轻松。出示倒计时、让挑战的学生做好准备,则又让学生有一种紧张的挑战气氛。教师主导课堂,课堂的气氛全靠教师的语言。语言运用得当,课堂生动有趣。
  二、合理的调整是提高趣味性的需要
  导入时的挑战,一定要让小灯泡不能发亮,挑战失败,学生一定会思考失败原因,从而引出课题——《电路出故障了》。出示课题后,这节课一般的流程是让学生讨论故障原因,简单归纳总结,再介绍电路检测器、检查方法,并用电路检测器找出故障元件。
  在这个环节,笔者进行了新的设计:介绍了电路检测器后,暂时不介绍检测方法,先给每个小组一套组好的简单电路,对学生说: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电路,这些电路里的小灯泡全都不能发亮,都有故障,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挑战:在音乐停止前(5分钟),用电路检测器找出其中的故障元件。此时,再用视频演示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各个电器元件的方法。在挑战开始前再调动一下全班:第一个挑战,我们失败了,接下来的挑战,大家能完成吗?这时候再开始探究,全班非常投入。
  认识并会用电路检测器是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如果出示电路检测器后,马上又让学生学习使用方法,是非常枯燥的。再加上此前讨论故障原因的环节,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分散。所以笔者在介绍了电路检测器后,先提出第二个挑战,再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想完成挑战,就要知道怎么使用电路检测器,此时再播放教学视频,学生为了完成挑战,会真正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看。笔者的设计其实很简单,把探究活动变挑战活动,本来应该先说探究方法再进行探究,调整为先出示探究内容再介绍探究方法。简单的调整不但能够赢回学生的注意,还能让课堂的每个环节都保持有趣。
  三、成功的体验是趣味性的保证
  如果总是失败,再有趣的东西,学生也会讨厌,尤其是小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快乐才会觉得有趣。
  在這节课中,当学生完成探究,找出电路中的故障元件后,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由于之前已经明确说出所有的电路都有故障,教师用表格出示每个组的故障所在,对学生说:这是老师在每个电路中设计的故障,找对的小组请举手。举手的,就是挑战成功的,他们会沾沾自喜,也会关注别的小组有没有完成,越少人举手他们越高兴。这不是“对答案”,只是一种总结探究的方式,满足小学生“争强斗勇”的天性,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
  最后,笔者还设计了挑战三:替换故障元件,使小灯泡发亮。前面已经公布了故障所在,简单地替换,学生绝对能完成。这并不是一个没用的环节,笔者认为非常重要。前面用电路检测器找出故障,只是发现问题所在,更换故障元件,使小灯泡发亮,才是真正解决了问题。问题解决了,才能算一次完整的探究;问题解决了,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结语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提高趣味性,需要我们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每个教学活动需要怎样设计才更适合学生。另外,我们还要多观察学生、多与学生沟通,知道发生学生身边的一切,才能发现学生想知道什么。将了解到的融合到课堂中,学生越有兴趣;越有趣,越快乐,越愿意学。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切都离不开“趣”,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0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