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高校音乐鉴赏课的审美导向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当下新媒体与互联网终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呈现出极高的时效性。各色APP平台中的口水音乐、语言段子等表演野蛮生长。娱乐化、快餐化的特点,使得部分青年乱花迷眼而流连忘返。这种普通社会娱乐消费现象,渐渐在高校青年学生中也初见端倪,究竟是学校的严肃音乐阵地失守,还是商业音乐已攻城略地泛滥成灾,背后的审美趣味问题引人深思。
  【关键词】高等教育;音乐鉴赏;审美趣味;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日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文件公示,我们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音乐鉴赏课作为高校主要的审美教育课程,是美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引导学生建立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途径。
  一、高校音乐鉴赏课的本质是美育
  春秋时期的高等教育课程开设有“六艺”,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乐”在第二位,是很重要的。孔子常常弹琴、唱歌、击磬,带着弟子周游列国仍然“弦歌不绝”,他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是对音乐美育功能的极大肯定。
  现当代的高等教育开设的音乐鉴赏课,也同样精彩缤纷。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广大青年学生对音乐鉴赏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和提升,特别是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以音乐鉴赏课为例,主要目的便是使学生能了解乐器的材料构造与发声原理、乐曲的创作背景及情感表达,掌握其中蕴含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音乐鉴赏课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有着明确的地位和作用,鉴赏处于理性与感性之间。审美教育可以同时兼顾理性与感性,有效带领学生从“走近”作品到“走进”作品,通过聆听悠扬的音乐旋律,解读作者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真实地滋润情感、陶冶情操,引导青年学生走向真善美。
  音乐所包含的独特美感,具有很丰富的欣赏价值和品鉴意义。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表现了丰富的内在情感,共同构建了独具风格的形式美,并将深刻情感内涵蕴藏于音乐作品,这些是需要鉴赏解读才能够实现品味诠释。学生要深刻地领会音乐之美,就必须调动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情感经验来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音乐鉴赏的价值在于美的历程和美的感受,音乐艺术内在的情感性在无形中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这种感受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给予的。
  例如中国古典音乐鉴赏中,对古琴曲《高山流水》进行欣赏时,可以把伯牙和子期志趣相投互为知音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知道了这些才会有兴趣,然后再教给学生们如何解读工尺谱,在掌握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音乐知识。这样在进行赏析时,学生就会按照前期的知识引导,在曲中看到钟子期和俞伯牙合奏时“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画面,欣赏结束还要及时总结提炼,把知音难觅友谊高洁的内涵分享给学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其路漫漫,上下求索。告诉青年们要珍惜光阴,执节奋发,莫负光华徒伤悲。
  音乐鉴赏课隶属艺术学科,教学中要有一定的能动性。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情而发散,根据气氛而拓展,根据需求而补充,根据状态而升华。把握好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知规律,做好音乐艺术的美育效能。在适合的章节或作品,甚至可以改变传统音乐鉴赏课的教学形式,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向下,可以实施由学生的鉴赏与学习、演奏相结合,甚至一定程度上的独立创作,不偏离美育初衷的前提下,使学生获得身心愉悦的音乐体验,获得高质量的审美趣味导向。
  二、新兴的音乐APP媒体与受众审美趣味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热衷于同质化传播流行音乐,将其推入热门的短视频平台去俘获大量的用户青睐。从音乐推广的效果来看,部分视频应用用户众多,例如抖音、快手、斗鱼等视频类APP应用。内容涉及颜值、动物、亲情、创意等;形式多用草根主角、生活素材、趣味道具、大众特效、简单主题、配曲同质、泛娱乐化等;迎合了大部分受众的崇尚外在美、渴望表达自我、富有好奇心、寻求归属感等心理特征。凡此种种,窥而析之可见,短视频娱乐是全民参与的产物,激发了全民拍摄的热情,满足了用户自我表达的诉求,从而使其在自娱自乐中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音乐的传播中。当“刷视频”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活动,“拍视频”成了全民参与音乐传播的新方式时,流媒体音乐App也开始入局短视频风潮。
  当然,新媒体不能只是迎合受众、追求用户数和使用率,更应根据用户的心理特征,引导其走出审美认知的过渡区。在商业利益面前,这种考量变得无足轻重,仅以其音乐或视频类别区分出两面性。一方面这些APP以快速反馈的消遣娱乐形式,占领更多受众的移动终端和闲余时间,给部分用户带来无脑式的哈哈一乐,较长时间浸淫在搞笑视频或动感嗨曲等口水音乐中,可视为拉低了观者的审美趣味;另一方面它也传播分享了部分实用的生活技能技巧,改善了传统的知识传播与学习体验。然而对于用户中的青年学生而言,前者居多。
  三、改善音乐鉴赏实施美育引导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发现信息传播速度的变革,让生活的方方面面换了颜色。相对于传统的、严肃的通知公文,大众会更喜欢轻松卖萌的宣传方式,小视频APP中交通、公安等行政部门,经常会采用网络时新段子来发布安全教育、交通规范等宣传作品。这些作品风格新颖、生动幽默,不仅易于传播,也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从这一点来看,对于传统的音乐鉴赏课则同样如此。能不能换方式来走近学生呢?可以学习新媒体的反馈机制,不要用“之乎者也”的传统教条来压制年轻人的爱美的天性和好奇心,如能改善高校课堂的体验与参与形式,或许可以让鉴赏课改旗易帜事半功倍。尝试着做好优质音乐鉴赏课的公众号,让学生有选择地观看查阅音乐资料,根据用户喜好推荐推送优秀音乐作品,把握适度且有意识地引入具有正能量的清新流行音乐,积极引导高校青年学生的美学修养和审美趣味,拓展青年的涵养境界和格局视野。
  夫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鉴赏是指聆听者通过听觉去感受音乐,从中获得艺术美的感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和认知的满足。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的创作类型愈加多样化、构成要素愈发多元化、传播途径愈来愈全民化,这也让鉴赏音乐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的“阳光空气和水”。音乐的娱乐功能和教育作用早已被证实并认可。现在的音乐鉴赏不仅是高校学生的一门必须课,更是全体青年人生艺术修养课程中的一部分。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学习,不仅能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音乐欣赏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审美品位。青年们能在音乐鉴赏的过程中,广泛接觸各类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增长音乐知识,开阔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四、结语
  音乐鉴赏涉及风格类型多样。民族民间音乐像是农耕文化的显现,古典音乐则是蒸汽工业文化的结晶,流行音乐正是电气和信息文化在音乐领域中的发展。流行音乐得到了众多人的欢迎,也就难免被各种APP应用、视频媒体、社会力量、尤其是商业团体所利用,由此造成的部分音乐作品的审美疲劳、过度消费也在所难免,这也正说明开展音乐鉴赏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音乐和其他文化形式一样,在传播过程中充斥着过度包装和虚假宣传,作为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青年学生,不能随波逐流,不能播什么听什么,不能传什么唱什么,应考虑这些音乐是否能够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滋养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参考文献
  [1]刘宇乾,隋欣.谈当下基础教育中的古典音乐[J].艺术教育,2015(2).
  [2]解金鹏,邓永芳.从受欢迎短视频看当代年轻人心理特征[J].教育传媒研究,2019(2).
  [3]张燚.大学流行音乐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8):4.
  [4]殷瑰姣.从流行音乐的商品化浅析“商业音乐管理”的现状[J].音乐创作,2013(10).
  作者简介:刘宇乾,郑州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4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