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钢琴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西方乐器钢琴在流入中国以后,与传统文化相互摩擦相互融合,迸射出新的火花,一些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作品由此诞生。这批钢琴作品具有鲜明的特色, 优美的曲调,动人的旋律,推动了钢琴艺术发展,为世界钢琴艺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在钢琴作品中究竟如何体现?本文将逐一进行探究。中国传统文学在钢琴作品中也有所涉及,因此,本文将以《二十四诗品》和《阳关三叠》为例做出详细阐述。希望钢琴艺术能成为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巨大动力。
  【关键词】钢琴作品;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民国时期,赵元任先生所创作的《和平进行曲》打开了中国钢琴创作的新纪元。时至今日,大量的优秀作品在长达百年的钢琴创作历史中逐渐涌现。这些作品不但体现了中国钢琴作曲家对钢琴艺术极大的求知欲,而且体现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深入思索,赋予了钢琴创作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推动了钢琴艺术在世界范围上的发展,为钢琴艺术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动力。
  一、中国传统思想在钢琴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一)以人为本思想
  “远神、尊天、重人”的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中产生已久,这种取向关注人本身的自我发展,并且认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和关键是人的自身力量。这种理念随着历史发展潮流而不断演变,进而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我国钢琴作曲者将这种思想深入贯彻到现实创作中,让独特的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气质在作品中得以体现,从而让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性得到升华。以《解放区的天》《快乐的日子》《东山魁夷画意》等作品为例,不仅深入了以人为本的传统理念,而且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其中《解放区的天》蕴含了解放区民众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希冀。[1]《快乐的节日》生动地描绘了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在和平的环境中幸福成长的画面。不难看出,这些作品都是站在“小集体”的角度,见微知著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与集体理想。通过钢琴艺术传达“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是民族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钢琴艺术自身完善的需要。可以使钢琴作品更加具有时代的鲜明感和艺术张力。
  (二)天人合一思想
  在中国的哲学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各种学派众说纷纭,道家、儒家、释家曾经都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思考。道家鼻祖老子曾经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见,“天人合一”的理念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认为天是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改造自然是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在中国大量的钢琴作品重都得到了集中表现。台湾著名钢琴作曲家江文的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感染力,作品的精华就在于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以其所创作的《台湾舞曲》为例,整首曲子曲风抒情,旋律纯朴,与此同时,一些幻想性的元素也融入其中。在欣赏这部作品时,人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自己走进大自然,感受和谐统一的人与自然。[2]著名唐诗《春江花月夜》的诗人张若虚,用简短精致的诗句描绘了春天,江水,花,月亮,夜晚等五种事物最动人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相思离愁。黎英海先生仔细地研究了这首诗,并由此创作了《夕阳箫鼓》。采用各种新颖的创作手法,让人在不同的景物刻画中切身感受到诗人不同的情绪起伏。用散版和同音反复的方法创作了引子部分,让声音表现出由远到近的层次感,给听众带来一种悠扬又虚无缥缈的音乐氛围。在第二小节,又用琵琶的声音表现了流动的江水,这种繁杂又富于变化的声音,给人动态之感,让作品轻松表现出天人合一的意境。作者用独具特色的手法创作出的钢琴作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加强了音乐艺术的感染力。
  二、中国传统文学在钢琴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一)《二十四诗品》的体现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编著的一部诗歌作品,专谈诗歌美学风格问题,形象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总结了二十四种诗歌风格。这种方式化抽象为具体,为诗歌的创作、评价和欣赏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司空图的思维方式具有创新意义,不但推动了中国诗歌新方向的研究,而且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形式。林华则结合自身独特的音乐天赋,用前奏曲和赋格钢琴曲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二十四诗品》中的所有不同风格,从而为中国钢琴艺术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在这一整部的作品里,每一首钢琴曲都将诗歌风格和音乐意境一一对应。以钢琴曲《典雅》为例,作为一首三声部的赋格,运用十二音作曲法,集中表现了主题独特的中国风格。用心聆听这套钢琴曲,听众可以很自然地感受到《二十四诗品》中的诗歌氛围。
  (二)《阳关三叠》的体现
  钢琴创作者黎英海以唐代古琴曲《阳关三叠》为基础创作了同名的钢琴曲,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这首诗歌形象地表现了“客舍”“朝雨”“柳色”“轻尘”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和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唐代在改编这首古琴曲时注重情感,反复弹奏吟唱美妙的旋律,因而十分扣人心弦。黎英海则采用了变奏曲的表现形式,在高、中、低三个声部中反复集中表现作品主题,这种方法就是原来比较单一的主题层层深入。采用变奏曲的方法,不仅保持了原作品的情感,也更加清晰地表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让钢琴艺术和传统文学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
  三、中国钢琴作品队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中国钢琴作品在社会教学的传播作用
  新的时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也必不可少,钢琴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逐渐传入中国后受到了热烈欢迎。特别是在中国进入到新阶段,人们拥有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因而对学习和欣赏艺术的兴趣更容易实现,所以钢琴是社会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是最近一些年,我国陆续出现了李云迪、朗朗等钢琴演奏家,让钢琴民众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人心。[3]比如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参加兴趣班都会选择钢琴,这些中小学生可能是出自于对钢琴的爱好,也可能是迫于父母的命令进入了钢琴学习兴趣班。这不仅增加了民众对钢琴的认知度,而且推动了钢琴作品发展的新纪元。在钢琴的社会教学里,个人的钢琴专业水平的主要依据是等级考核。音乐的“音”要求演奏者准确把握,而“乐”则要求演奏者要蕴含丰富的文化和情感。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考核和训练中,教师往往注重于前者,忽视了后者。如果在训练或考核中,教师一味地选择西方钢琴曲目中的经典而忽略向学生渗透作品的文化以及营造音乐意境,盲目地训练使学生不能深切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最后會影响了实际演奏。我国在钢琴作品中的创新就变得至关重要,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可以为演奏者自然的营造意境纠正演奏者错误的音乐理解,避免误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琴键上随指尖不停敲打翻涌,进一步提高演奏者丰富的表现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正是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才得以多元化民族化地发展。钢琴演奏作为音乐领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也深受我国民族文化的感染。在钢琴演奏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艺术创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钢琴演奏之中,推动着世界钢琴演奏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钢琴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也逐渐得到广大钢琴爱好者的认可,这也是东西方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成果。
  参考文献
  [1]胡腊妹,李勤.江西当代民间音乐文化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1.
  作者简介:曹琳(1988—),女,博士在读,韩国湖西大学,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钢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3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