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凤桥镇水蜜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非常适合水蜜桃生长,产出的水蜜桃果品质量良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水蜜桃产业已成为凤桥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基于此,介绍了凤桥镇水蜜桃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了目前产业存在的问题,从优化品种结构、建立标准化产业模式、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提高凤桥镇水蜜桃品牌美誉度、发掘以桃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等几个方面着手,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建议,以期为凤桥镇水蜜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蜜桃;产业现状;展望;凤桥镇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9.059
  1 凤桥镇水蜜桃产业概况
  凤桥水蜜桃主产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的凤桥镇,是嘉兴市颇具影响的原产地水果,在上海、杭州、苏州一带享有盛誉。该产区产品先后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5月底至8月中下旬都有鲜桃上市,桃子具有个大、味甜、果型好看、香气浓郁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已经成为凤桥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柱。目前,凤桥镇水蜜桃产区栽培面积接近667 hm2,年产量1.2万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三星村、联丰村、大星村、永紅村等10个村,面积最大的是三星村,种植面积达233.3 hm2,栽植品种有湖景蜜露、早玉露、雪雨露、大团蜜露、晚白花、迟玉露等20多个品种,其中以湖景蜜露为主栽品种,占总面积的60%左右[1]。
  2 产业发展现状
  2.1 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据2018年凤桥镇水蜜桃生产现状调查,现有的桃树经济寿命普遍只有12~15年。目前,全镇的水蜜桃生产基地1~5年生桃树占栽培总面积的15%;6~10年生桃树占60%;10年以上桃树占25%。主要水蜜桃基地果园在7年以上,多采用“矮、密、早”的栽植技术,树势老化较严重。同时,桃树品种的选择都是农民自发进行,导致现有的桃树品种多而杂,优质品种面积不够大且供果周期短。凤桥镇桃树的早熟品种栽培面积偏小,约占总面积的20%;而以湖景蜜露、玉露为主的中、晚熟品种栽培面积明显过大,约占总面积的60%。由于栽培面积不均衡,产品上市期多集中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初的20 d内,导致水蜜桃增产不增收。
  2.2 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
  目前,凤桥镇水蜜桃生产执行的标准主要为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 793—2010《水蜜桃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另已通过无公害及绿色食品认证的合作社及基地则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生产规程[2]。但各经营主体在具体生产环节上不可能完全统一标准生产,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农户组织化程度不高,整体素质偏低。栽种水蜜桃的桃农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且40%以上桃农种植面积在0.33 hm2以下,习惯于自种自产自销,市场上质量差异较大。2)贮藏、分拣、包装设施相对落后。凤桥镇只有不到1/5的村配有果品贮藏、包装、加工等基础设施,散户经营导致设施分散,贮藏包装技术含量低,致使流通中的水果保鲜能力相对较弱,商品率不高;3)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有限。目前,凤桥镇从事水蜜桃产业经营的企业有2个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和2个农业龙头企业,另有大户20余户,经济实力弱,对农户的带动能力有限,同时科技经费投入少,造成新技术推广进度缓慢。目前,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量已逐年递增,但物资投入多以肥料和果袋为主,果树病虫害防治仍然依赖农药,机械化、设施化种植比率低。
  2.3 品牌影响力有限
  凤桥镇水蜜桃产品于2003年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5年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2007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18年通过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多次获省农业博览会金奖或省精品水果展示会金奖,但在品牌运营方面比较薄弱。1)经营主体分散。尚未构成规范的交易市场,自摘自售、合作社销售、集团采购、市场批发、网络销售等渠道并存,不能产生协同规模效应,桃农始终处于弱势地位。2)管理机制不健全。据统计,各经营主体都独立发展各自的水蜜桃品牌,全镇有凤桥、庄星、梅花洲等近10个品牌,造成品牌杂乱的经营局面,而凤桥水蜜桃商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等又分属于不同主体,品牌共享性差,严重影响了凤桥镇水蜜桃的统一市场形象[3]。3)推广模式较为单一,仅限于每年举办桃花节、召开展销会等常规平台,运用“互联网+”营销力度不大,对于打开外地市场,扩大销售半径的作用不是很强。据调查显示,近十年来,水蜜桃销售价格增长幅度不明显。
  2.4 水蜜桃产业链发展不够深入
  理想的水蜜桃供应链模式是:桃农→加工处理企业→运销组织→销地批发市场→销地零售市场→消费者。但就目前来看,桃农并没有与加工处理企业结成稳定的、牢固的战略伙伴关系,也没有开展分工合作,造成凤桥镇水蜜桃产业链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3方面。1)立体栽培模式少。凤桥镇毗连地区水蜜桃种植户林下套种比率高,约60%进行了套种[4],而凤桥镇本地果农在桃园里一般只栽种桃树,品种比较单一,除了在桃树开花和桃果成熟收获期间,其他时间桃园处于轮空状态。在此期间,桃园里面的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2)深加工链条短。凤桥镇水蜜桃鲜果品质好、价格高,以鲜销为主,用于加工的比例低。目前,凤桥镇当地尚无企业开展水蜜桃的深加工,加大了产业链断裂风险,不利于凤桥水蜜桃的长期发展。3)产业附加值不高。凤桥镇桃产业虽有跟旅游业相结合,但没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旅游项目比较单一,对游客没有很大的吸引力。对比日本通过桃太郎卡通、桃挂件、桃酸奶等商品传播桃文化,凤桥镇水蜜桃的商品附加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5]。
  3 产业发展对策
  3.1 优化品种结构
  在品种结构优化方面:1)充分利用凤桥镇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将果实成熟期作为引进品种的一个重要考量依据,根据全镇现有的桃主栽品种可知,要重点发展早熟、晚熟等两个熟期品种种植面积,让早、中、晚不同成熟期的栽培品种体系配比更加科学,早、中、晚熟品种的比例应分别维持在10%~20%、40%~50%和40%,延长鲜果供应期;2)加快低产老桃园更新,采用高接换种淘汰老树、弱树及不良品种;3)繁殖优良品种,扩大适应性试验面积,加快良种驯化速度,促使果实品质改良和品种结构优化。   3.2 建立标准化产业模式
  标准化生产是维持果实品质稳定的重要途径。1)在生产中统一生产标准。严格按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执行生产,并与种植户签订质量责任状,按质论价。2)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在凤桥镇建立3~5个6.66 hm2的水蜜桃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从苗木质量、商品果质量、采收、贮藏4个部分进行示范,体现凤桥水蜜桃最高栽培水平,向社会各界展示凤桥水蜜桃精品,以点带面,稳控果实品质。3)统一规范包装。成立产品包装管理小组,制定管理制度,责任到人,根据包装规格使用的有关规定,使产品从包装印制到使用得到规范管理,做大、做强凤桥水蜜桃品牌。
  3.3 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
  目前,凤桥镇水蜜桃产业主要是以“小农、散户”形式生产,组织化水平不高,缺乏一批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的经营主体,因此,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势在必行。加快土地流转,让懂技术、有丰富市场经验的能人进行承包开发是凤桥水蜜桃发展的必由之路,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公司等规模适度的经营主体,探索成立水蜜桃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简称农合联),构建“产业+农合联+公司”运作模式,建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示范基地,引领行业发展,使桃农从原来的“生计型”桃农转化为“职业型”“事业型”桃农。
  3.4 提高凤桥水蜜桃品牌美誉度
  “品牌”作为一种区分产品间质量好坏的标记或符号,蕴含着巨大的潜在价值。要提高凤桥水蜜桃品牌美誉度,就要从以下4方面着手进行。1)统一对外宣传形象。将凤桥镇数十个水蜜桃商标进行整合,对外统一为“凤桥水蜜桃”品牌,并将品牌定位为“原产地、原生态、原滋味”,重新设计商标,借助“互联网+”媒体进行传播,不断提高凤桥水蜜桃知名度。2)健全品牌管理机制。政府发挥监管作用,加大假冒凤桥水蜜桃品牌打击力度,防止长期累积的良好知名度被破环。桃农和果商要设立信誉记录,彼此互相监督,使双方都自觉遵守业内规定,做一个诚信的商家。3)拓宽销售渠道,要从传统的农户零售方式拓宽到较先进的网络订单预售销售、“经纪人+水果连锁超市(大型卖场)”等模式,破解“果贱伤农”的不利局面。4)建立专业交易市场,转路边摆摊销售为专业市场销售,同时设立严格准入条件,对进场桃农销售产品实施质量可追溯制度,便于社会各界购买到原产地的水蜜桃。
  3.5 发掘以桃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
  凤桥镇水蜜桃要致力于向二、三产业发展延伸,挖掘其价值。1)启动生态化种植计划。加快桃树林下经济发展,推广“桃+菌类”“桃+畜禽”“桃+中药材”等立体化种植模式,既能增加桃农收入又能改善桃树种植条件,实现桃产业可持续发展。2)加大研究力度,开发水蜜桃深加工产品,如桃脯、果汁、果酒、果酱等产品,甚至是桃核、桃木的工艺品,延长水蜜桃产业链。3)发展桃产业特色旅游。依托梅花洲AAAA景区、持续举办桃花节乡村旅游等,将水蜜桃生产的过程融入休闲旅游元素,形成可观、可采、可食、可游玩的农业休闲观光精品旅游业,努力建设凤桥桃园小镇。
  参考文献:
  [1] 刘丽月,顾效良.浅淡凤桥水蜜桃的无公害生产[J].浙江林业科技,2005(1):69-71.
  [2] 吳君华.凤桥镇水蜜桃品牌化营销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26):54-55.
  [3] 沈玉英.改善嘉兴水蜜桃品质的技术研究及推广策略[D].杭州:浙江大学,2004.
  [4] 周慧芬.浙江省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9):390-396.
  [5] 郭守亭.对我国实施农产品品牌工程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5(12):61-64.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