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黄精栽培技术及相关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黄精在补益类药材市场中是较为常见的药材之一。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对它的需求,其人工种植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查阅,主要对黄精的栽培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黄精在繁殖过程中有多种方式,包括种子繁殖、组织培养以及块茎繁殖,大多采取的种植模式是以林下的方式进行套种。种植中主要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包括黑斑病、蛴螬等,收获的最佳季节是春季和秋季,最常见的加工方式是蒸煮。
  关键词 黄精;栽培技术;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567.23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1.019
  市场中常见的中药材黃精,主要是来自百合科植物滇黄精或者是来自多花黄精根茎,没有固定的生长区域,遍布于我国的不同地区和位置。古代已有对黄精用途的阐述,如李时珍在药草名籍《本草纲目》中有所记载,黄精能够补充益气、除风除湿、调和五脏六腑等功效。根据当代对黄精的研究得知,黄精内部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包括皂苷类、微量元素等,不仅可以帮助人抗衰老、抗肿瘤,还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指标。所以,黄精在生活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市场对其需求越来越高。目前,黄精的供不应求成为该产业持续发展需要面对的重大难题。黄精资源的有限开发及其庞大的社会需求产生了矛盾,通过一系列资料研究和分析,将总结黄精的繁殖以及相关栽培技术,希望能为黄精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1 黄精在生物学上的特点
  相关生物杂志《中国植物志》曾对黄精的生物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描述[1]。此外,学者王剑龙利用显微镜发现了黄精种子在发育上存在不完全性的特性[2]。部分学者以黄精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特点为参考依据,为黄精的根茎生长划分了“年生长区”。学者田启建等人利用定点的方法对黄精和多花黄精进行追踪观察,将2种不同黄精的生长变化划分为8个阶段[3]。这些研究的成果和结论为之后展开人工黄精的栽培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背景。加之黄精在百合科中属于草本植物,不仅可以用于制作临床中使用的药物,滋阴补阳,有效控制人体中出现的三高情况,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所以,市场上对黄精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2 栽培技术的研究
  2.1 地区的选择与调整
  2.1.1 选地方面
  考虑黄精的特性,黄精更加倾向于潮湿的生长环境,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阴雨天气,不需要阳光提供充足的光照。所以,在选择种植地区时要注意尽可能选在山地或者较为开阔的阴凉地方,尽量保证土壤松弛且需要土壤中具有丰富的腐质。近年来,在黄精栽培方面主要以林下套种方式进行种植,套种植物中最常见的是毛竹、马尾松林等,种植密度尽可能保持在0.5 m左右。
  2.1.2 土地调整方面
  在进行翻土时,深度要达到30 cm以上;在进行施肥时,要选择腐熟的农家肥,平均1 hm2的施肥量保持在50 t左右。如果土地的营养较为缺失,可以进行复合肥追加,每公顷的复合肥施加量控制在480 kg左右。施肥后要将土壤充分混合,保证养分能够被植物吸收。对土地开凿坑穴时,保证其宽度在1.3 m左右,高度在13 cm左右,沟的宽度为0.6 m,长度控制在50 m以内。
  2.2 黄精的繁殖技术
  2.2.1 种子的特性
  种子具有自己的休眠特性,好的生长环境不一定促进种子的生长,也有可能为种子的生长带来移植抑制作用。研究人员王剑龙在对黄精种子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它萌发过慢的原因是胚轴的力量不够,所以胚乳和种皮无法让胚轴突破[2]。学者邵财发现,在黄精的种子中含有一种物质,会对种子的萌发起到抑制作用[4]。不同研究学者的探究,均能从多个方面解释黄精种子的休眠特性。所以,在黄精的人工种植过程中要寻找如何打破种子休眠的相关技术,这对种植繁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种方法是将种子进行140 d左右的沙藏后,其种子的发芽率会达到84.9%;第二种方法是将黄精种子进行20 min的超声波处理,其种子的发芽率会达到85.3%;第三种方法是使用相关的化学药剂GA3进行浸泡,12 h会达到最佳的种子发芽效果。
  2.2.2 种子的繁殖
  种子要选择达到3年以上的,密封在塑料袋中恒温发酵9天左右后取出种子并清洗。或者将种子进行消毒沙藏。针对种子的具体情况要采取相应的检查措施,防止种子遭到害虫和老鼠的侵害。移栽后可在种植区域中开凿15 cm的沟渠,深度要达到4 cm左右。将在水中浸泡膨胀的种子播撒进沟渠中,定时对覆盖的3 cm左右的火烧土进行浇水,以保证种子所处的基本条件达到稳定。种植1年后进行移栽,可以解决黄精的种胚进入二次休眠。
  2.2.3 根茎的繁殖
  在根茎选择方面,要选在每年的秋季和冬季,最好选择已经生长了2年的黄精植株。在植株上选取尖端较为幼嫩的部位,对伤口用碘伏等擦拭,晒干后再栽种。秋天可以选择用草或者是地膜覆盖,进行越冬处理。
  2.2.4 组培苗的繁殖
  处理外植体的新材料,先用75%的乙醇对外植体消毒20 s,然后用0.1%的HgCl2消毒15 min进行增值培养。许丽萍等研究了滇黄精组织培养的最佳条件为:MS+6-BA 1.5 mg·L-1+NAA 0.5 mg·L-1上培养60 d,接着进行生根培养,1/2 MS+IBA 1.0 mg·L-1+NAA 0.5 mg·L-1+CA 0.5 mg·L-1上培养30 d。组织培养是解决黄精栽培种质资源短缺的技术关键。
  2.2.5 组培苗的移栽
  在组培苗移栽方面,相关学者饶宝蓉等人将黄精的苗瓶放进温棚中培养5天,再将其开瓶3天后移栽到基质中培养2个月(基质的比例有所要求,泥灰土和沙的混合比例控制在2∶1)。这种移栽方式能够帮助黄精成活率达到90%以上[5]。相关学者刘芳源等人用同样的方法,但是培养过程有所区别,黄精苗仔基质的培养中只进行不到1个月的培育,黄金幼苗的存活率仅达到80%[6]。同样,都需要在10月中下旬进行移栽,坑穴的间隔保持在13 cm左右,株与株之间的行距控制在20 cm左右,需要对种植坑穴进行覆土和定期浇水,保证黄精苗能够正常越冬。在黄精组培苗的种植过程中发现,组培苗是否具有茎叶并不是决定黄精成活率的关键,决定成活率的关键在于其组培苗有无生根。没有生根的组培苗将无法成活。   2.3 大田的栽培
  2.3.1 除草
  每年的除草时间一般集中在夏季和秋季。除草时要小心不要伤及黄精苗的根部,并在种植前清理沟渠,以防止后期培育工作不利于打理。有些工具处理不到的地方,可直接通过手动方式清除。杂草在夏季长势最旺盛,但因为黄精喜阴湿环境,所以草不需要清除得很干净。需做好土壤的保湿工作,让土壤水分保持一定的湿度,更有利于它的生长。
  2.3.2 追肥
  种植过程中,追肥与除草的过程结合进行。冬季到来前要进行3次追肥,每1次的追肥需要用到已经腐熟的畜粪和复合肥料,前者每公顷须达到28 009 kg的施肥量,后者每公顷需达到700 kg的施肥量。立冬后,需要将有机肥和过磷酸钙混合后使用,前者每公顷达到17 000 kg,后者每公顷达到600 kg。实际中,数量要根据土壤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合理的混合和施加帮助黄精更好地生长。由于夏季通常较为炎热且雨水较多,在大田栽培上可以为黄精的种植区域搭建遮阴棚等。
  2.4 病虫害的防治
  2.4.1 黑斑病
  通常在种植后的5月出现,通过繁衍会在每年8月左右进入爆发阶段,通过传播会直接影响叶片的生长。在黄精感染黑斑病的最初期,叶片会长出深色且不规则的斑点纹路,到后期深色斑纹范围会逐渐扩大至12 mm左右的大小。通过显微镜观察会看到斑纹处有疱状的颗粒物质。到了雨水频发的季节,病情状况会逐渐加重,最后使得叶片逐渐枯萎至脱落。此病症的治疗方法是对土地增加轮作,及时销毁携带有病菌的植株,可使用奥利克速净液或波尔多液或50%浓度的退菌特液体进行为期1个月的喷洒,平均每周进行1次。若处在发病期,可将化学药剂与大蒜油混合后喷洒,每隔4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次可有效控制黑斑病病情。
  2.4.2 叶斑病
  最常发的季节是每年春季和夏季的交接时节,到了秋季会大片爆发,为害黄精植株的叶片。感染病菌的最早症状是叶片会出现斑点状的褪色情况,随着病情的恶化,斑点会逐渐呈现出椭圆的不规则形状,颜色也会发生改变,中间呈现白色,周围呈现深褐色,斑点直径也会扩大到1 cm左右,且斑纹的周围会出现黄色边缘。随着雨季的爆发,黄精叶片会由于干枯致死。针对此病状的治疗措施是在病发前期对黄精植株喷洒哈茨木霉菌液和50%浓度退菌特液的混合药剂,平均每8天喷洒一次,维持1个月后可见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完成防治工作后,要清理土壤,通过对土地的浇水和施肥,帮助提升土地质量,改善土地环境,从根源清除病株的侵害。
  2.4.3 小地老虎
  此害虫在幼年时形状扁平,外表具有较为粗躁的颗粒,成熟后会出现深色触角,在每年的春季或者秋季出现。幼虫会啃食黄精植株在地表上的部位,成虫则会在地表下面啃食根茎,最终导致植株死亡。针对此害虫的处理方法是通过黑光灯吸引幼虫,集中用糖和醋的混合药剂进行诱杀,平均每10天更换一次药剂,以提高防治效果。
  2.5 采收工作
  2.5.1 采收时间
  通过根茎繁殖的黄精要栽植2年左右后收获,其他方式的栽培要在3年左右的时间收获。采收时间是每年的冬季,此时的黄精不仅植株健壮,而且具有较高的糖分。
  2.5.2 采收方法
  对黄精植株进行采收,挖掘时要顺着黄精根茎生长的方向,在地表部分背风晾干后,用竹签除去表面的泥土,防治损伤根茎,尽可能保留须根,且开采后不能使用清水清洗。较为优良的黄精是根茎较为饱满却呈现黄色或淡棕色的植株。
  2.5.3 加工方法
  黄精是自古服食之重要补药,黄精的炮制在1 000多年前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就有“蒸、晒”的记载。将黄精清洗干净后除去须根,按黄精的质量分批加工。针对20 g以上的黄精要蒸煮20 min后烘干,20 g以下的只需蒸煮10 min即可。
  2.5.3.1制黄精方法
  取黄精100 kg,洗净,加黄酒20 kg,拌匀,装入罐内或其他适宜的容器内,密闭,置水浴中,取水炖,中途翻动1次至酒被吸尽,色泽黑润,口尝无麻味为度,取出切片晒干,酒制后使其滋而不腻,兼有通络作用。制黄精外表黑色似熟地(棕黑色),有光泽,中心深褐色,质柔软,味甜。加辅料黄酒能除麻味,避免刺激粘膜,能助药势,增强补益作用。
  2.5.3.2九蒸九晒炮制黄精方法
  ①拌黄酒:要求与适量(约10%用量)黄酒与净生地黄拌匀,并闷润至酒吸尽。②第一次蒸制、晒干:要求第一次“蒸至黄精中央发虚为度”(蒸制过程注意收集黄精汁),取出“晒至外皮微干”,然后将黄精拌入黄精汁和适量黄酒,并“闷润至辅料吸尽”。③反复蒸制、晒干:按第一次蒸制、晒干方法再蒸,再晒至外皮微干,再拌入黄精汁和适量黄精,如此反复,蒸制晒8次。第2次至第8次蒸制需要使用黄酒的70%用量。④第9次蒸制、晒干:将剩余(20%用量)黄酒及黄精汁一起拌入,“蒸至外表棕黑色,有光泽,中心深褐色,質柔软,味甜为度”。⑤将蒸制合格的制黄精,晒至80%干,然后转后切制工序。
  3 结语
  黄精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就已出现,如今的黄精栽培依旧是以根茎的种植方式为主。黄精的种子方面不仅在破眠技术上有了突破,而且能有组织的培养和研究。技术方面还需进一步开发和研究。不同种类的黄精在种植上有所区别,要给予合理的管理和施肥,帮助黄精植株更健康成长。通过技术的研究和跟进,将过程不断细化,提高黄精的数量与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市场。
  参考文献:
  [1] 张蕾光,杨波,徐长洪,等.不同栽培技术措施对多年植龄黄精叶片数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7(1):58-59.
  [2] 王剑龙,常晖,周仔莉,等.黄精种子萌发过程发育解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3,33(8):1584-1588.
  [3] 田启建,赵致,谷甫刚.栽培黄精物候期研究[J].中药材,2010,33(2):168-170.
  [4] 邵财,刘继永,刘宁,等.黄精种子萌发抑制物质及其去除方法研究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2018,24(3):16-19.
  [5] 饶宝蓉,谢东奇,陈泳和,等.多花黄精实生苗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18,30(2):46-49.
  [6] 刘芳源,王钰,开桂青,等.多花黄精组培体系建立及薯蓣皂苷等含量测定[J].生物学杂志,2017,34(6):97-100.
  (责任编辑:刘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54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