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小麦栽培技术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针对小麦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说明了应用该技术的具体方法,希望能够帮助种植人员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本地区小麦产量及质量。
  关键词:小麦栽培;种植技术;粮食产量
  农业是立国之本,如何保质增收是所有农业从业人员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种植活动也需要技术支持。只有合理运用栽培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才能够保证小麦栽培的效果。下面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小麦栽培技术及应用进行分析。
  一、科学选种
  在小麦的整体种植活动中,选种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期小麦的生长状况及产量。要科学选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挑选品质高的种子。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选用济麦22、郑麦336、豫麦49-198及周麦16等品种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品种大多具有产量高、抗倒伏能力强、抗病虫害水平高、抗寒耐旱的特点,在以往的种植中应用较为广泛。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要加强对本省不同地区环境的分析,对当地的土质、气温、降雨量等进行详细了解,因地制宜选择品种。例如,我省中北部麦区生长条件较好且灌溉面积大,在选种时应选择半冬性中熟或早中熟的品种,还可以搭配晚茬弱春品种提高产量;东部虽然产量较高但容易受倒春寒影响,在选种时应挑选抗倒伏性强、抗倒春寒能力高、抗赤霉病等病害的品种;信阳稻茬麦区降水量较大,应该选择耐湿耐渍的品种,并尽量选择早熟品种避开发病期;洛阳及郑州等旱作区就应选择抗旱性较好的品种。
  二、整地及施放基肥
  在开始栽培前,种植人员还需要进行细致的整地。由于小麦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种植人员需要合理整地,确保土壤环境的健康、肥力充足。例如,在干旱的地区,种植人员需要倾翻土壤,并将耕作层设置在20cm-25cm之间,保证土壤肥力及水分,同时这种方法还能提升土壤的通透性,便于种子及植株进行水肥吸收。另外,除了平整土地,种植人员还需将桔梗等进行还田处理,既能保护环境,也能为土壤提供肥力。在整地之后,需要施放基肥麦,为种子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既要保证施肥量充足,也要保证肥料结构的合理性。在施肥量上,应将质量控制在45-69t/hm2左右,确保小麦所需肥力。在肥料结构上,应遵循“控氮、增钾、稳磷”的原则。除此之外,部分地区还采用小麦玉米轮作的种植方法,在玉米收割后需要将秸秆粉碎还田,这种技术虽然能够缩短玉米收获时间、降低劳动量,但同时也会使土壤中富含大量的秸秆,其腐烂会吸收土壤中的氮,不利于小麦生长,所以,对于此类土地,种植人员应适当进行氮肥补充。
  三、播种技术
  播种环节是种子入土的最后一步,种植人员需要科学拌种、合理选时、控制间距。首先,在拌种时,种植人员需要去除种子包衣,科学用药拌种,这样不仅能够保证种子活性,还能有效杀死潜伏病毒及细菌。其次,在选时中,相关人员需要严格把握种植的“最佳时间”。例如,西北部地区一般在每年的10月4-13日左右进行播种、中部及东部地区时间为10月7-25日、南部地区时间为10月17-26日、西南部地区为10月-23日,但是实际种植还是要结合实际温度,通常温度在16-17℃左右时最适宜栽培小麦。最后,在间距控制上,种植人员要科学设计小麦种植间距,考虑阳光照射时间等因素,保证植株能够均衡进行光合作用。另外,在使用机械化设备进行播种时,还应考虑到机械播种的均匀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引进外轮式播种机,进行种植量的设定,实现精量少种。
  四、田间管理技术
  在小麦种植后,田间管理就是最具价值的栽培环节,可以从三方面进行加强。第一,及时补苗。种植人员需要勤于查苗,对于一些已经缺苗的田地进行补苗,保证产量。同时,在小麦进入分蘖期后若还是存在缺苗现象,不能再用补苗的办法,应采用移植办法,从周围田地移植成苗。第二,合理使用药剂。在小麦的生长中,为了应对倒伏或早衰问题,应合理使用化学药剂。例如,在入冬前长势良好的麦田需要喷洒20%壮丰安乳油控制生长,强化根系,可以按照375-450ml/hm2的用量进行施用,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入冬后植株受损、降低产量等问题产生。第三,科学施肥。通常情况下,在每年的11月中旬需要对小麦进行施肥,确保小麦后续肥力,在返青期、拔节期等也要合理施放尿素,还可以在抽穗期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叶片生长,避免分蘖过量。除此之外,小麦的灌溉也是田间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灌溉方法是采用大面积、大水量的灌溉方法,如果长时间有水流入地面就会使土壤养分随着水流失,不利于植株生长,对干旱地区影响更大,极易加剧土壤贫瘠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应采用机械化的技术进行灌溉,合理控制水量,定时定量的进行水分补充。
  五、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收获
  在田间管理中,还需积极应对季节性的病虫害,避免植株受灾害侵袭。例如,在3月需要防范纹枯病,对于染病植株需要按照1125-1500mL/hm2的用量喷洒12%禾果利可湿性粉剂,喷洒2-3次每次间隔7d;在3月末至4月初,可以使用25%快杀灵乳油进行防治,用量控制在450-600mL/hm2左右;在4月中下旬可能爆发白粉病及小麦蚜虫灾害,也需要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抽穗期前还容易爆发赤霉病,需要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清理,用量在1125-1500mL/hm2之间。只有真正做到病虫害防治,才能减轻小麦质量受损的威胁,进而保证产量及质量。通常在5月下旬就可以开始收获,在收获时种植人员不仅要合理掌控收获时间,还需要去杂保纯,并谨慎收割,降低机械设施对粮食的破坏,保证产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小麥产量及质量,就需要对小麦栽培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科学的控制。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本省将不断提高小麦种植的技术水平,进而促进小麦保质增收,提升栽培质量及效果。
  参考文献:
  [1]谷利含.基于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01):79.
  [2]单平.基于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7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04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