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制约和影响的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旨在分析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城镇化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所谓城镇化,是指社会生产力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在经济结构、人口素质等领域,由传统农业经济到现代化城镇经济、传统农业文明到现代城镇文明的转变。
  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使我国各项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尤其是中国城镇化的发展。 2006年起,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已经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同时,中央也越来越重视城镇化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十八大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多达7次,从局限“区域协调发展”一隅,上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乃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城市群为主题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但是,伴随经济增长所出现的经济结构转型、城镇化推进、收入分配状况和人口结构变化,对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带来新的挑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城镇化发展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盲目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势必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就业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化过程和城乡空间社区结构的变迁过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1980年,约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而到了2017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58.5%。这一指标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比较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也预示着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到2020年,中国常驻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60%。据预测,中国城镇化在2030年将达到70%。中国的城镇化的继续发展将带动农村人口继续向城镇迁移。
  (2)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按照世界银行提出的分类标准,我国已经进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经济增速自2011年以来持续下滑,中国经济结构开始逐步转型:从过去的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结构向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80—2017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从30.2%下降到7.9%,而同期,第三產业增加值所占比例从21.6%上升到51.6%。相对于农业增加值所占比例的变化,农业劳动力所占比例的降速较缓,由1978年的70.5%下降至2017年的27.0%。农业部门劳动力生产率的平均增长速度落后于非农业部门,通过农业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难度加大。
  (3)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移。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从2008年至今,中国农民工总数增长了6000万,2017年底为2.9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同时,中国的人口结构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高龄少子的特征,由于受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出生率的双重影响,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逐步加深。2016年,中国10.8%的人口(约1.5亿人)年龄在65岁及以上,老年抚养比例为15%;2017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至11.4%。与此同时,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降低。
  农村人口的大量迁移、经济结构的转型、劳动人口比例的下降都给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尤其是老龄化的加剧更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新的挑战。
  2充分发挥城镇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现代农学技术的革新,以生产足够的食物与纤维来满足当代人以及其后代人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发展。
  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密切,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矛盾关系。一方面,城镇化建设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近些年来党中央把它们视为实现农村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法宝。另一方面,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我国国情却是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劳动力素质偏低,各种矛盾相互交织。
  因此,转变城镇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紧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充分发挥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在众多约束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1)坚持可持续发展。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寻求人口红利,以确保满足当代和后代的需求。
  (2)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已经不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3)坚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该面向国内外市场,重视农业产品的质量,不断优化和调整农业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对农产品的初加工转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作者简介:吴敏(1987-),女,安徽宿松人,本科,助教,中共宿松县委党校,经济学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30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