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年级课堂音乐活动中社会性情感品质的塑造与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设计适合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协同合作方面的品质。通过看似简单的任务,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与社会。
  【关键词】音乐感受;自我管理;协同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教师这个职业,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所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经验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够忽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在其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习不同的知识与技能之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与他人交流情感和塑造自我人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与环境,都将对其身心发展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将对学生社会性情感品质的塑造与知识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两者密不可分。
  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式与载体。能够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同时,音乐教学又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活动中,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良好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情感品质的发展受到各种社会经验的影响,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首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协同合作能力,引导他们能够控制自我的行为与情绪,使之符合规范,也是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重要环节。因此,在课堂上根据学科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多方位进行教育,很有意义。
  那么,如何发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充满想象力的性格优点。克服好动,不善于与人合作,与人分享的弱点呢?根据我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学中,可以巧妙利用音乐活动,通过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执行力,学习在音乐活动中自我人格的管理与塑造。
  一、情绪管理与形象设置
  卡尔·奥尔夫说:“原本的音乐决不单单是单独的音乐,而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活动中,结合律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执行力,认识伙伴,让孩子在游戏与活动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人音版第一册教材《快乐的一天》,由五个情绪风格不同的小品组成,其中第一段音乐速度较慢,情绪舒缓,适合让学生在音乐教室自由行走。根据活动的特点,这节课我选择在宽敞的舞蹈教室完成。我让学生在行走过程中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慢慢行走。当身体碰到其他人的时候,就拉起手继续走,如果同时碰到多人,只选择一人。这个活动能够训练学生聆听的能力与习惯,学生需要仔细聆听音乐,控制自己的行走速度。在低年级课堂活动中,总会存在纪律与秩序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在课前提醒与要求,我跟孩子们说,你们是一个个可爱的瓷娃娃,如果磕到或者碰到,就会破碎,请你们走路的脚步要轻,遇到同伴的时候请你也轻轻地拉起他(她)的手。通过这种形象上的预设,大部分孩子在活动中都能够服从老师的要求,当他们学会安静与轻声的时候,听觉也就更加敏锐了,同时,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另一方面,对于孩子来说,闭眼走总会有不安全的感觉,通过身体找到小伙伴,增加了相互依存的友情。找到小伙伴之后,允许孩子们睁开眼睛,与老师击掌后回到教室,坐下安静聆听音乐。其他孩子则继续行走,直到找到伙伴为止。当剩下最后几个孩子找不到朋友的时候,就请他们原地停留,教师在学生身边敲击碰铃,其他孩子通过声音找到自己的伙伴。
  从这个案例来看,对于学生情感品质的指导,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方式。
  1.教育指导。在活动之前,教师对“瓷娃娃”形象的设置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安静”“慢慢走”……这些要求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能够有所约束,同时,舒缓的音乐创设出的情境,对学生也是一种暗示与指导。
  2.榜样学习。在活动中,遵守规则,合上音乐节拍的学生,教师走到他身边敲响碰铃,帮助他们更快地找到朋友,这是对遵守规则的学生的一种奖励。
  3.帮助学习。对于最后没有找到朋友的孩子,通过听音辨位来帮助他们找到朋友。借助了听觉结合活动,也降低了他们活动的难度,避免他们失去对游戏的兴趣与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二、协同合作与角色扮演
  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学生彼此爱憎亲疏的感情关系,不仅是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人际关系的测量,台湾著名心理学家黄丽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人际关系中,和谐是本体,而冲突则是偶发的。
  从家庭到学校,是学生从一个个体融入到集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与同伴沟通合作,是儿童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社会技能。对于他们来说,同伴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良好的同伴关系会给学生带来安全感与归属感。因此,合作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学生课堂活动始终,根据音乐课堂的的特点来看,合作学习是学生从行为上的合作配合、表演,从而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行为。
  在教学《小象》这首歌曲时,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环节。这个活动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也喜欢小动物,在幼儿园阶段也有很多类似的游戏活动,但是大多以个体的模仿为主。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也让孩子学习与他人配合,我提出了新的要求: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一组扮演一只象。怎么安排各自的角色,让自己的小象和别人不一样,每个人是否能够胜任自己承担的任务,都是孩子们面临的新挑战。在教材的伴奏音乐中,歌曲一共重复了两次,中间还有一段比较长的间奏,我让孩子们在演唱的时候进行行走的游戏,轻轻地走向自己合作的小伙伴,在间奏的时候与小伙伴进行小象的造型设计。在歌曲到重复的时候,与合作伙伴共同演唱歌曲,并轻轻地走回座位。学生形成造型的时候我为他们拍照,在歌曲结束之后运用媒体技术投放到屏幕上,让孩子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自己,也观察与同伴的合作,选出“最特别”“最美丽”“最强壮”“最可爱”……的小象。学生首先要复习之前的行走游戏,巩固之前学习过的聆听音乐有控制的行走,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学习与同伴合作。当在任务完成之后,通过观察大屏幕,看见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在这个活动中,有些学生需要弯腰或者低头扮演小象的身体,有的学生需要高举手臂扮演小象的鼻子。在共同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们学会为集体的利益付出自己的努力与支持。对于低龄儿童来说,这也是他们走向社会性交往的重要一步。在评价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表现,也让学生知道了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个体,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学会肯定别人,欣赏别人,开启了与人交往的方式。
  奥尔夫强调:“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给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音乐教育本身就是对人的教育,因此,音乐课堂的每一个活动与环节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孩子。学生的情感品质是复杂、多方面的,当然不仅仅是以上所说的几点。但是在低年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与他人的合作,是成长的第一步。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技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品质,同时也让他们成为更受欢迎的人。
  参考文献
  [1]李秀峰.情感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J]. 音乐时空,2013(9X):112
  [2]陈华.关于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2015(11).
  [3]孙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几个途径[J].东西南北:教育,2017(17):2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1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