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联结式"大阅读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联结式"大阅读,将"阅读"作为实现跨界学习的一个联结点和突破点,构建一个横向融合、纵向链接、多维立体的“大阅读”系统,从而实现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联结式;大阅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005-02
  "联结式"大阅读,是将"阅读"作为实现跨界学习的一个联结点和突破点,以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实现人的全面發展为目的,把阅读落实到各个学科中,落实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主题阅读与群文阅读不同的是,"联结式"大阅读课程观认为,阅读的意义远远大于语文,阅读不仅仅指向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更指向学生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为人生而读书。
  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研究,我们以三明市梅列区第一实验学校为课题实验校(以下简称实验校),以"阅读"作为联结点,构建一个开放的"大阅读"系统,这个系统既要横向融合,又要纵向链接,从而形成一个多维的立体网络。主要实施策略如下:
  1.横向融合,构建辐射全科的阅读课程
  (1)以学科阅读为路径,实现全科阅读
  实验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打破学科界限,根据各学科特质开展一系列"学科阅读活动",让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伴随着阅读进行。如,数学阅读"读绘本,学数学"、"读数学书,说数学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促进思维;英语学科让学生"读英文绘本,说英文情境",美术学科"读色线线条,说构图故事"等等。这种以阅读为因子,辐射至各学科的"全科融合阅读"活动与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的推进教育现代化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融合发展"的理念相吻合。
  (2)开展综合性阅读活动,实现跨界学习
  综合性学习打破了学科界限,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性阅读活动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来进行,还可以根据地域特点开发综合性学习课程。如三明地处山区,林木资源丰富,实验校结合这一特点开发了"竹文化"课程,活动分“研竹、品竹、学竹”三个阶段,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访问、阅读资料等方式,不仅了解竹的生长过程、用途、种植历史等等内容,又领悟了竹坚韧不拔的品格,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启示和升华。这样的课程既有阅读、探究,又有调查、操作,体现了语文、历史、科学、美术、劳动等多学科的融合,实现了多领域的跨界学习。
  (3)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营造书香氛围
  大阅读活动的开展要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合。首先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实验校在校园大环境和班级小场所等方面的布置都凸显了"读书就是回家"的理念。其次,各种形式促读书。实验校每班配备"图书流动箱",每月定期开展"好书换着看"活动,让好书漂流起来;根据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校园诗会、"童声诵经典"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第三,让读书渗透学习生活。晨诵怡情,午读明理,暮省励志。阅读成为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因子。
  2.纵向衔接,构建促进生长的阅读课程
  对于儿童来说,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联结式"大阅读课程,从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智力和心理特点出发,确定不同的阅读重点,从而倾听生命拔节的声音。
  (1)低年级:童本阅读,快乐启蒙
  儿童是阅读的主体,阅读应回归儿童。实验校把低年级阅读重点确定为:基于儿童立场的童本阅读。以"呵护童心、培养兴趣、激发想象"为目标,推荐契合孩子兴趣和成长规律的读物,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免》、《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等书目;同时,联结课堂内外,开展了"读、写、绘"活动,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读物,模仿着说一说、写一写或画一画,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阅读氛围,让孩子品尝阅读的甘甜。
  (2)中年级:经典共读,养成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到了中年级,学生阅读应由绘本逐渐过渡到以纯文字阅读为主,并开始尝试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此时,阅读经典是不二的选择。在共读书目的选择上,以符合中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接受能力的中外经典文学作品为主;在实施策略上,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指导课,通过读物推荐、方法引导、读书交流、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强化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效果。
  (3)高年级:主题阅读,提升能力
  "主题阅读"是指是围绕某一"主题",通过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材料建构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有一定要求,因此更适合在高年级进行。主题阅读活动与综合性阅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大量阅读,而综合性阅读在内容和手段上都更具综合性。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前文所述的"保护我们的家园"和"竹文化"综合性阅读活动就包含了以"地球"、"竹"为主题的阅读内容。
  主题阅读活动的"主题"可以是立足学生言语生长的能力主题,可以是立足学生情感体验的人文主题;也可以是立足学生综合学习的实践主题。主题可以围绕教材来确定,也可以与生活相链接。如"七夕节"主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追根溯源、收集整理资料、开展“小学生过不过七夕节”主题辩论,了解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各地有乞巧、求智等不同民俗,不仅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提升了阅读能力,更是起到文化传承的教育意义。
  3.多向联结,构建多维立体的阅读课程
  (1)联结图书馆,开发"职能化主题阅读活动课"   实验校利用图书馆的专业力量和资源,开发了"职能化主题阅读活动课程"。课程包括"有趣的立体绘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快乐读书吧"、"好书大家谈"等适应不同年级需求的内容。"有趣的立体绘本"课程让低年级学生耳目一新,惊叹"读书真好玩!"、"如何阅读一本书"课程从会说话的前扉、会引路的书脊、会交流的书序(跋)、会哭泣的书耳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深受中高年级学生的欢迎。图书馆课程每周面向不同班级轮流开放,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形成一个有导向、有梯度的图书馆、书籍职能化主题阅读序列,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和社区生活中的力量和作用。
  (2)联结家庭,促进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联结式"阅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校为家长推荐亲子共读书目,并指导家长制定阅读计划,记录阅读所得,并定期开展亲子阅读交流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就"阅读与生活"、"故事和现实"、"我的想法"等主题展开对话。这样的阅读历经了"阅读中唤醒生活——话题梳理中联结文本显(隐)性价值——情感激荡中反观你我他"的思维砥砺、言语表达、价值选择、道德反观过程,学生不仅"共情"还真实地体验了"共育"过程。
  (3)联结社区,促进全民阅读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大阅读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使校园读书活动与社区读书活动密切关联,互为补充,形成系统。这对于青少年合理安排课余生活,延续已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极为重要。
  首先,可以整合和完善社区现有资源。实验校联合所在的重化社区,共建社区图书室、休闲书吧,这些资源是对学校、家庭阅读资源的有效补充。其次,联结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的"家乡美"读书活动,加深了居民对三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结合"国庆节"开展的"红色主题"读书活动,有效地激发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社区主题阅读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青少年和社区居民参与进来,有力地推进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社会的建設。
  4.结语
  在全民学习的大背景下,面对儿童未来的阅读世界,构建"联结式"大阅读课程体系,推动"共读,共情,共育",只是在儿童的世界里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传递一段阅读的情怀,让儿童栖息在阅读的大地上,获得诗意和远方,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郑艳芹.试述“大阅读”的教学理念及理论基础[J].科技信息,2008(31):59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5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