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及目前就业服务体系的不足,指出了由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所带来的国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只有通过政府、高校、中介、用人单位、毕业生五方共同努力,方能逐步建立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以期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提供理論依据。
  关键词:就业质量;服务体系;高校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2-0132-02
  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将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20年来,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越来越多,毕业生人数也翻了几番。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涌入社会,他们能否充分就业、就业质量如何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目前,高校虽然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1]。比如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及比较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2],数据信息滞后,就业指导较笼统,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等。加之近几年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平衡,金融危机及高校人才培养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不高[3]。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满意度偏低的状况,并结合当前经济与政治对就业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构建一个以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目的,以国家、高校、用人单位、中介组织和高校毕业生五方为主体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完善
  首先,就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具有一定滞后性,且亟待完善。其次,政府针对就业的促进政策制定得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服务不够精准,对就业者及用人单位来说实用性不强。最后,政府对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宣传不够,执行力不足,监督职责落实不到位。
  2.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一方面,高校对专业的课程设置常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很难培养出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大部分的高校的专业设置“大而全”,没有自身的特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专项性不强。
  3.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有待提高
  首先,高校毕业指导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不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就业指导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4]。其次,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多是应付了事或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内容,指导方向及对象不明确,对就业信息的跟踪收集不够,更缺乏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等。最后,高校没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且对大学生求职的心理辅导及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的培训不够。
  4.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落后
  首先,部分单位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时效益,倾向于选择有经验的毕业生,对应届毕业生挑剔,或直接拒绝。其次,用人单位在留住人才上缺乏长期考虑,没有规范的培训机制与晋升机制,给毕业生快速适应岗位带来很大难题。最后,部分单位不诚信,侵犯毕业生合法权益,使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大打折扣,对工作的长期发展不利。
  5.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颇
  ①多数学生对就业的严峻形势认识不够,没有学习压力,整日游荡玩耍,荒废学业;②有的大学生虽然努力学习但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盲目学习,耗费很多精力,却不能为今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知识或经验。③部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岗位,而是消极逃避,或把希望寄托在父母、亲戚朋友身上。④还有少部分学生执着于一种职业形式,不能根据自身需要及环境条件做出相应调整。⑤有些学生收集就业信息的途径较少,也不清楚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不会寻求帮助,错失了很多就业机会。
  二、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可采取的措施
  1.加强国家就业服务的引领性作用
  (1)健全法律制度,保障公平就业。立法是基础,是大学生就业公平公正的保障。立法应考虑现有法律存在的不足,在就业歧视、困难群体帮扶、就业服务与管理、最低工资标准等突出问题方面进行制定。
  (2)完善与落实就业促进政策。首先,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通过财政支持,完善并落实就业促进政策。其次,对于档案、户籍、社保、安置等影响就业的体制性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吸引人才到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等地方去。最后,政府应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促进每一个流程公平公正地进行。
  (3)建设高效全面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5]。信息的全面性、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多样性,传递的快捷性与获取的便利性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与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由政府带领,引导各方构建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并进行全国联网,加大资金支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网站的监督与管理,督促各方及时对就业信息进行更新和完善。
  2.提升高校就业服务能力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其次深化教学改革,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融入新知识、新观念,改善教学评价。最后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高校应加强与各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培养。
  (2)优化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充实指导教师队伍,提高指导教师专业技能。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先进的指导方式、指导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制定激励政策,逐步完善考核机制,调动指导教师的服务积极性。
  (3)进一步加强高校校企合作,完善实践体系。政府应协调校企关系,监督并落实实习岗位与实习政策。高校也应加强与校友的联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同时要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管理。
  (4)加强“双创”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3.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
  中介机构应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中介的服务效能。   中介机构应充分了解应聘者及招聘者的相关信息,尽可能多地掌握资源,做到知人善任。识人需要一个过程,从初识再到比较了解,只有了解才能被善用,因此中介服務人员对应聘者应多做沟通了解,才能为应聘者推荐合适的工作。同样,对招聘单位也应多加了解,不仅要了解表面的信息,还要注重收集其隐藏的负面信息,如此不仅可以给招聘单位推荐合适的人才,更能避免被类似皮包公司的单位所蒙蔽,坑害应聘者。
  4.完善用人单位晋升体制
  用人单位首先应加强自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内涵,既利于单位发展,又能增加毕业生认同感。其次,应努力谋求单位的生存发展之路,为在职人员提供发展空间。最后,逐步健全培训与晋升机制,改变陈旧的招聘观念,将培训、晋升、再培训、再晋升作为新措施,吸引更多毕业生并留住人才。
  5.加强高校毕业生自我培养意识
  (1)转变原有就业观,树立新的高质量就业观。高质量就业是指个人能力素质与岗位相匹配。要求大学生尽早对个人爱好及优缺点有足够认识,从而对未来职业做一个大致规划,并注重相关能力的培养。
  (2)树立终身学习观,拓宽发展空间。大学生应加强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多学科多门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此在就业过程中才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3)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是当今社会比较重视的一种能力,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4)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提高实践能力。实践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力、沟通能力、领导力、执行力、规划力、学习力等。学生要提高实践能力必须学好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不断尝试,坚持下去。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同时更关系到个人的发展及小家庭的幸福指数,因此,解决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问题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现有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发现,仅通过高校和企业很难实现高质量就业,新形势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中介、用人单位共同努力才能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引导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田芳.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8(18):33-35.
  [2]张倩.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8):224-225.
  [3]陈颖.浅析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8(15):197-198.
  [4]李根.构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以西安工程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2).
  [5]刘理.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机制实践探析——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16).
  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南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阶段成果(2019-ZZJH-288)。
  作者简介:杜晓方(1983—),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