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设音乐环境改善小班幼儿午睡状况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时期是儿童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午睡是儿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还与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活动有关。幼儿园午睡作息制度是为了确保在午睡期间有足够的睡眠,以便孩子们在下午的活动中有充足的精力,能健康的成长。但是,很多幼儿都很活泼,没有午睡习惯,所以老师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以适应午睡。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小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音乐环境 小班幼儿午睡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3-0227-01
  在对幼儿园日常活动的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孩子的午睡管理常觉得头疼,特别是对于小班的教学。因为这一时期的孩子精力都十分充沛,很多孩子不喜欢午睡,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活跃的男孩,他们不喜欢午睡,还会影响其他的孩子。教师经常在午睡期间强调纪律问题。教师们非常希望能得到有关幼儿午睡管理方面的相应支持。研究者查阅相关文献时发现,音乐具有治疗睡眠障碍的作用。常听适宜的音乐能有效增强人脑内的ɑ波,进而促使人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速度减慢,从而使人产生平和、松弛的身心反应。基于此,研究者针对幼儿园教师有关小班幼儿午睡管理工作的困境,重点研究音乐环境的创设对小班幼儿午睡产生影响的机理,以探讨提高幼儿午睡质量的方法。
  一、小班幼儿午睡时出现的问题
  1.情绪不稳定。在观察到的28名儿童中,有8名儿童在睡觉前情绪良好,能安静入睡;有15名幼儿午睡前情绪一般,时而会吵闹,但能很快安静下来;而有5名幼儿睡前情绪不佳,不能安静独立地入睡。
  2.入睡时间很慢。一般来说,幼儿从脱衣服到入睡时间30分钟为宜。被观察的28名幼儿中,在十五分钟内能较快入睡的有2名,在十五至三十分钟内入睡的有8名,在三十分钟至五十分钟内入睡的有14名,而在一小时后才入睡的只有4名。
  3.不科学的睡姿。从卫生的角度来看,仰卧更有利于在睡眠期间保持平稳的呼吸并能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在观察的28名儿童中,侧卧的有5名,仰卧的有10名,俯卧的有4名,蒙睡的有6名,其他睡姿的有3名。研究人员认为,建立正确的睡眠姿势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提高幼儿睡眠质量的关键。
  二、创设音乐环境改善小班幼儿午睡状况的策略
  1.创建合适的午睡音乐環境
  研究人员在不改变孩子午睡习惯的情况下,控制室外光线的亮度和强度的基础上播放柔和,缓慢的音乐,而不是强烈而快速的音乐作品,创造了一个午睡音乐环境,发现可以显著促进幼儿入睡。这与已有的相关医学实验研究结论相一致,即适宜的音乐能有效增强人脑内的ɑ波,并促进幼儿睡眠。
  2.根据音乐特征选择合适的音乐
  根据音乐的特点,可以选择合适的音乐,更好地发挥音乐环境在促进睡眠中的作用。首先,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是指音乐作品中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已有研究表明,急躁、平和的情态运动时间感与音长的感觉之间具有联觉上的对应关系(p<0.01),长音使人感觉平和、安静。音乐中所有使人产生平和、安静感觉的作品,均具有慢速的特征,而使人产生兴奋、活跃、急躁感觉的作品均具有快速的特征,介乎两者之间的作品则易使人产生从容、适意、自然的感觉。音乐表现人的情绪,必须注意被表现的情绪所要求的相应的速度。换言之,适宜小班幼儿午睡的音乐作品应当是节奏较为舒缓,中速或中速偏慢的,以利于营造平缓、安宁的氛围,进而安复幼儿的情绪。其次,音乐的旋律。研究人员选择的音乐作品在旋律上应呈现出以级进和小跳为主的特征,即音与音之间的跨度不大,音乐旋律表现平缓、柔和,可让人产生适意、自然、平和的感觉。虽然《舒伯特摇篮曲》的第一、二句间和第三、四句间有七度大跳,但整曲旋律依然表现出温柔、平和的情态体验性。实验也证明,研究者所选用的这几首音乐作品因为旋律都比较简单,重复性较高,所以具有一定的催眠作用。第三,音乐的强度。音乐的强度通常表现在强弱上。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知道有助于睡眠的音乐不会以强有力的方式出现。根据心理学的联觉理论,平和、安静的情绪活动与中等或中等偏弱的音乐力度相关。研究者选取的音乐作品,均以pp、p、mp的较弱演奏力度呈现,且均为钢琴演奏家演奏的版本,演奏者的演奏专业、流畅且饱含情感,特别是能很好地控制触键力量,从而体现出音乐作品的恬静特点。
  结束语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希望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尝试,能为幼儿心中播下一颗热爱睡眠,热爱身体,热爱生活的种子,这是让他们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使我们的孩子在阳光下都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辉.音乐与睡眠[J].百科,2008,(1).
  [2]周海宏.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82,8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6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