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作者认为,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建设,应构建以认知场景为核心,以雨课堂课件为纽带,以项目为切入点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认知场景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同时建筑给水排水又是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电气等工程共同构成可供使用的建筑物整体,是房屋建筑工程很重要的分项工程[1],常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选修课[2]。从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选修课程,授课内容侧重于建筑内部给排水各系统设计,以基本理论阐述为主[3],参观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增加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选修该课程的难度。鉴于校内实习基地可以将实习内容和其他实践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在时间、地点、经费和指导教师安排上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4],课程组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设校内实践基地[5]。以校内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并有机融合,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搭建平台,为学生创新训练创造条件[6]。
  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理念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给水排水) 专业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7]。从考试大纲和历年考题范围分布上看,注册设备工程师考试注重考生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实际设计能力和规范运用能力的考查[8]。实践体系建设应该将注册考试知识体系与课程教学融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建筑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多为隐蔽工程,应将施工图片及影像资料应用于实践教学以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利用校园建设前期工作经费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吸引学生参与校园给排水管网普查,从学生视角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实践基地;围绕校内实践基地给水排水系统现存问题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及大学生创新项目申报,成果可用于课堂教学,通过校内案例剖析拉近课堂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引导学生课后参观并在自主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构建认知场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依托校内实践基地构建认知场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规范条文和直观的现场工程实例有机融合,把学生从抽象思维带到感性认知,把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可重复参观的认知场景,激发学生自主参观热情,培养探究式思维方式,最终达到将知识点与规范、工程应用紧密联系的目的。
  三、多媒体课件指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档案馆电子版基建资料,摘录相关宿舍、教学楼、实验楼竣工图纸相关节点内容;全程参与学校新建及修缮改造项目,对典型隐蔽节点进行拍照、摄像;针对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以及现场参观难以看到的隐蔽工程,将图件、课程知识点、规范条文结合制作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或图解的方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现,使学生可以轻松理解枯燥、晦涩的理论知识。教师要通过课件引导学生到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等地进行针对性的实地观察,激發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模式。
  四、规范条文适度融合,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我国于2005年启动注册给排水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2010年开始注册执业。考试内容中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各占30%,建筑给排水占40%,多本规范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有关。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关注注册给排水工程师考试动态,优选重点规范适度融入授课内容,将规范适用条件、使用步骤、设计要点与应用技巧相结合制作提纲,以雨课堂预习课件形式发送学生,指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课堂上以校内实际工程为例,运用讨论、答疑方式进行规范应用探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兴趣小组参与,辐射培养综合能力
  学校可以配合校园建设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吸引土木工程学生参与校园给排水管网普查;在大三授课时招募对建筑给排水感兴趣的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提前介入毕业设计工作,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以问题为导向,以规范为依据,以小组为主体制订工作方案,在深入探讨工程实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教师参与小组讨论但仅进行方向引导和启发式指导。项目成果以图纸、PPT形式在课堂进行展示、答辩,其余学生作为评委进行提问。通过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工程实践及工程设计能力。通过兴趣小组辐射带动其余学生应用规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创新项目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响应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号召,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相继启动。课程组结合学院各专业培养目标,在学院范围内跨专业跨年级遴选对水环境、水资源、给水排水感兴趣的学生组建兴趣小组,依托学院水文水资源实验室、水质分析实验室及校内实践基地,积极申报各级创新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及能力,逐步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教师要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将典型节点的图纸、施工照片、规范条文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实体有机融合,创设认知场景;利用雨课堂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参观、认知;组建兴趣小组积极参与实践及创新项目,通过成果答辩辐射带动更多学生参与;构建以认知场景为核心,以雨课堂课件为纽带,以项目为切入点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就近获得多次认知机会,通过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缓解工程教育实践环节相对薄弱的困局。
  参考文献:
  [1]魏永,张凤娥,董良飞,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实践环节建设[J].科技信息,2010(3):5,7.
  [2]周金娥.工程类专业选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法研究[J].给水排水,2012(S1):375-376.
  [3]王增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七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4]陈曦,张亚玲.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基于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探讨——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广西轻工业,2009(4):155.
  [5]李丰超,陈道义,龚爱民.以实践任务为导向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探索[J].山西建筑,2018(35):223-224.
  [6][7]刘德明,鄢斌,黄晗,等.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建设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4):25-27.
  [8]曹世玮.基于注册工程师制度下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2015(4):107-108.
  作者简介:李丰超(1975—),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给水排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