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如今,美术课堂教学已走进核心素养时期,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新时代下一场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的变革也悄然而至。从2000年课程改革以前的双基落实,再到2000-2015年的三维目标,直到现在,核心素养已成为美术课堂上的指挥棒。文章将通过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力求探索出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不外乎就是一个人本身的修养。核心素养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像道德、谈吐举止、知识技能、思想境界等都包括在内,但核心素养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更加注重整体,是一个综合性的评定。因此,要培养核心素养也应该从整体入手,某一方面的突出并不能代表核心素养的提高。而小学美术正是这样一门考验学生综合性能力的学科,因此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一、“因材施教,因人授课”
  個性,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每个人的个性天生就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不同体现在兴趣爱好、气质、能力以及梦想等各个方面,这也正是我们必须采取“因材施教,因人授课”的理由。因人授课的意思并不是说不同班级的教学内容不一样,而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既考虑到了不同班级之间学生的不同,又考虑到了期望的目标同实际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差距。教师根据完全相同的课堂内容,却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而做出改变,避免一成不变的上课模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二、“氛围轻松,寓教于乐”
  每个人天生都会有创作的欲望,而美术课正是发挥学生才能的舞台,但是很多时候导致学生不敢展示自己的原因正是因为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美术课的课堂氛围应该是轻松而快乐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氛围轻松,寓教于乐”,而要想营造这种氛围,其实不妨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游戏。例如,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就是“大家一起画”,若是教师干巴巴地讲解绘画方法,无疑就会使学生听得无聊。这时候不妨设计这样一个游戏,选一组学生,教师想一种动物,然后让第一名学生将其画在纸上,然后接下来的每个学生都只能通过前面那个学生的画猜测是什么并自己重新画,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看还能不能猜出原本的动物。这样的小游戏会使学生们兴致高昂,并且也在娱乐的同时学到知识,而且印象还会比较深刻。
  三、“善用科技,科学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上课的形式也开始不断地发生变化,现在很多学校都已经普及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美术课除了创造外,还有一部分就是鉴赏,多媒体播放设备无疑为这种鉴赏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苏艳秋老师执教的湘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世界》一课中,多次利用多媒体播放恐龙的图片、视频,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让学生驰骋于远古恐龙时代,在想象空间飞翔,激发他们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审美认识、情感态度去识读恐龙图像。
  四、“寻找优点,善于鼓励”
  美术不同于数理化,数理化的问题总会有唯一的标准答案,但美术却没有,美术作品向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此,在美术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大家说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而且对那些新的、独特的,哪怕是有些偏离主题的见解都要给予鼓励,因为思维的发散性和角度的独特性是美术课所必须鼓励的。还有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不少学生的绘画功底确实不好,画出的作品也不尽如人意,但美术教师一定要从中找出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美术教师可以采用“美术角”等方式,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这对于学生来说会获得巨大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创作和学习的热情。
  五、构建开放式的美术课堂
  课堂是由教师、学生、课程共同组成的一个一起成长、互相影响和融合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是连接学生和课程的桥梁,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环境,还是体现师生智慧的舞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事业是更上一层楼,其中涌现出许多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有显著的效果。在小学美术的教育中也出现了一些教学方式,如“开放式”“互动式”等,这些教育方式开发了学生的思维。随着社会经济与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要在具体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点的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不断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同时在地点的选择上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如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选择室外的美术学习会更好。美术教师可以考虑到美术馆、博物馆或者校园等相对比较安全与安静的场所。因为美术馆、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设施,不仅能够开展美术教育活动,而且还提供艺术品的展览、主题讲座等服务。通过在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同时了解美术的发展史,接触不同主题的作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这五个方面的美术核心素养。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仅仅只教授知识,还教授学生学会创造的能力,培养创造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动力。思维是创造的基础,有好的思考能力才能创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去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他们去积极探索。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让他们尝试学习更多的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在教学中多使用一些图片和多媒体等教学道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术的真谛和魅力,通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观察来进行研究和思考。例如,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内容是当黄色和蓝色混在一起时变成什么颜色。当很多学生回答出来的时候,教师先不要说出结果,让一名回答正确的学生上台去给大家实践一下,答案毫无疑问是绿色,这时教师的做法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学生对颜色感兴趣,会自然而然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引导学生把其他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所得出来的结果就是不一样的,这样就引导了学生创新,就达到了在积极的氛围中创造。
  美术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担负着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小学美术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把提升学生气质和审美品位,激发学生创造性,锻炼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作为目标,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以“因材施教,因人授课”“氛围轻松,寓教于乐”“善用科技,科学结合”和“寻找优点、善于鼓励”四种手段,力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新背景下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17-23.
  [2]吴章新.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1):53-54.
  作者简介:雷彩屏(1978—),女,甘肃通渭人,一级教师,专科,研究方向:小学美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