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民办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民办本科高校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它与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又不同,要将办学方向、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能力三个精准定位作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前提着重培养高层次、高水平、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如何能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哈尔滨华德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新,从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均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民办本科高校提供了有益经验和重要参考。
  [关键词]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7-0190-02
  一、三个精准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一)办学方向定位
  现在所有民办高校都把办学方向定位为本科应用型高校,但这仍是一个较为笼统和模糊的定位,因为它没有明确培养什么层次、什么规格的应用型人才,没有把本科高校与高职高专的定位区分开来。我们认为,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应是“培养高层次、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它与高职高专办学定位的主要区别有两点:一是体现在“三高”上,而不是培养一般水平和层次应用型人才;二是它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有较为扎实理论基础和进一步提升的能力。
  (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明确的面向,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专业都要根据相关产业、行业要求,明确要培养什么类型、什么层级的人才。只有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精确,培养方案才能有的放矢。
  (三)岗位能力定位
  在专业定位明晰的前提下,岗位能力培养就是核心和重点,它决定着课程设置、知识点确定和相应的教法改革。
  哈尔滨华德学院就是把三个精准定位作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前提。首先,把学校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高层次、高质量、高素质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在此基础上全校开展了两次、历时3个月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全校36个专业在对企业、行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四表分析”:一是每个专业所对应行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分析表;二是课程设置与人才能力培养是否对應的分析表;三是各门课程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分析表;四是各个专业开展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分析表。在上述四表分析基础上,全面修订培养方案,提出各专业的教改思路,优化教学资源组合与配置,为培养三高型应用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二、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一)以项目为中心,对知识点进行辐射式讲授和组合式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教材所归纳的章节和板块式的知识结构给学生授课,这种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与知识的应用逻辑和对知识的认识逻辑不相符合,这是以教材为中心的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而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法是:对一门课程的学习从一个具体的项目开始(如土木工程专业设计和建造一个体育馆),按照项目展开的逻辑顺序为学生讲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每个知识点讲到移用为止。一个工程项目会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涉及到哪门课知识就由哪个老师讲授,所以这是一种辐射式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则围绕做项目的需要,把这些知识组合起来,应用到项目的技术和管理方面,因此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组合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知识应用的逻辑,亦即实践逻辑,也符合知识学习的逻辑,即认知规律。在工科、商科和管理类专业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二)理-实一体化
  所谓理-实一体化,就是打破以往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模式,而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有机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目前很多本科高校都采用先讲理论,最后集中两周左右时间上实训课。实训课是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实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某些原理或知识点;二是通过实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果把理论课和实训分段来上,就存在明显的“时差”问题,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论学习,也影响学生的实操能力,尤其是对实操原理的准确理解。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在教师讲完一个单元或一个单元的一些相关知识点后,进行实操训练,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讲的知识,验证学习效果,实现讲-学-做一体化,学一点会一点,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三)教赛结合,以赛促教
  所谓教赛结合,就是把专业课程教学与参加各层级的专业技能竞赛有机结合起来。如哈尔滨华德学院艺术系的广告设计专业,其授课内容主要以各类广告设计大赛所包括的知识点、设计思路、设计技巧等为中心进行讲授,每次参赛后都把获奖作品为案例进行解胞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在参赛准备和参赛前训练的过程中掌握广告设计的理念、知识、制作技能和博弈技巧。参加竞赛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参赛准备过程变成了实践过程和学习过程,形成了教赛结合,以赛促教的积极效应。其它工科学院,如机器人学院、电信学院和文科的经管学院等,均在尝试和探索这种教赛结合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哈尔滨华德学院参加各种比赛获奖已超过2000余项,在全省同类高校中首屈一指。
  (四)全模拟与教战结合
  所谓全模拟,是指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和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务性课程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进行全程式模拟训练。如国际贸易实务课,从询盘、谈判、敲定合同、打信用证、报关到运输、保险、验收等所有环节进行全过程模拟训练。这种全模拟训练一是学生完全进入角色,有利于了解某一些业务领域的整个流程,有利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操作技能与方法,涵盖了该门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所谓教战结合,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实践者的角色进行学习,其实战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根据实战经历和实战结果,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如在市场学课程中,老师在给学生讲授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营销策略后,由学生在网上以跨境电商方式进行产品营销,整个过程都是真实的,经营一段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三、深化产教融合,做实校企合作
  从理论角度看,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可产生如下效应:一是它将催生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可行模式。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书本知识与产业需求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毕业后能够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和企業岗位要求,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二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产业标准和企业需求为导向设计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彻底改变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相脱节的“怪圈”,为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三是为大学生就业开辟广阔前景。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有了较为客观和全面的了解,而学生对企业业务、岗位能力和相关素质要求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毕业生与企业对接将更加顺畅和精准,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了基础,为毕业生走向市场、走向企业开辟了广阔空间和重要通道。
  目前,几乎所有应用型本科高校都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教改的主要方向,都在大力提倡产权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但真正能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实做好,能实现深度融合、紧密合并具有可持续性的本科高校却廖廖无几。哈尔滨华德学院在这方面进行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可行路径。哈尔滨华德学院与吉利集团开展了近十年的校企合作,从松散型的、随机型的校企合作走向了紧密型的、战略型的校企合作,于2018年双方协商成立了“哈尔滨华德-吉利学院”,该学院实现了“三进校园”和“二进企业”。
  所谓“三进校园”是指:一是“企业教师”进校园。对于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实践内容,内吉利集团派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来学校授课,这些“企业老师”与学校讲理论课、基础课的教师共同形成真正的“双师队伍”。二是企业技术设备进校园。吉利集团和华德学院共同建立实验室、检测室和实训室,企业为学院提供相应的技术设备,同时还为学院提供各种类型的样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的重要部件(如发动机),供教学使用。三是企业文化进校园。机械与汽车学院的学生在大三时开始自愿报名,选择是否愿意进入华德-吉利学院学习。吉利集团通过面试、笔试和综合素质测评,确认愿意进入华德-吉利学院学生的资格,然后这些学生就开始进入华德-吉利学院学习。在后两年的学习过程中,吉利集团的教师以各种形式向学生讲解吉利集团的理念、规则、素质要求和吉利集团的战略发展思路,使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认知企业的理念、规则和工作方式,从华德人向吉利人转变。毕业后,这些学生均进入吉利集团就业。对于华德-吉利学院的管理,校企双方共同组建领导班子,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
  所谓“二进企业”,是指:一是华德-吉利学院讲授理论课的校方教师,每年要到吉利集团的生产基地进行实习和调研1-2月的时间,以了解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二是华德-吉利学院的学生根据实践课需要,到设在吉利集团的实习基地进行现场实习,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由课程内容决定。
  [参考文献]
  [1]王小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台州学院为例[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1).
  [2]冀宏,张然等.基于教企合作教育的应用型课程建设思路[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7(1).
  [3]叶飞.当代民办教育的价值困境及其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6(9).
  [4]张旸,于海燕.转型期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6(9).
  [责任编辑:赵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19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