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理解情景,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关键词 数学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在论述“生活即教育”理论实质中有一段精辟的见解:“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新课标强调学科课程生活化,这不仅需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生活化,更需要体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体验生活。
  1总体上把握课程理念的生活化
  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认为,数学是一个已有的,现成的数学体系,教学时只要把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分析就可以了,很少阐述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即使是应用题的教学,也缺少“应用味”。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这使学生感到数学太严肃、抽象、枯燥无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世界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佛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更需要我们的教学能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从具体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数学知识的运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体验。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这样导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解渴的,不大一会儿,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着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八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听了可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子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开始分得的还少呢?大家听了都笑了’。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同学们通过讨论给八戒一个明白。利用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新课程理念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让学生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生活世界是生动的、鲜活的,也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在这个世界中,他们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会在“生活”中去体验整个世界,更会充满激情去“生活”,从而在“生活”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2加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数学教育要使学生获得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必需走向生活,走向大众,把社会生活中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处理教材,调整教材,自组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因素,给教材以活力,要联系生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开发校本教材,要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十二册总复习中用字母表示数。教材上的内容是用字母直接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如果直接根据书上内容去复习,会让学生感觉于自己生活太远,会觉得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联系实际生活来进行教学。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五一节的时候,老师去遵义旅游了,你们能用字母表示出老师遵义之行的开支情况吗?同时出示例题:
  同学们一听帮老师解决问题,跃跃欲试,兴趣盎然,积极主动讨论,写出了不同的式子,接着提问:哪些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些量是可以改变的?算一算,老师这次出行至少要带多少钱?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应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了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小学数学生活化,就是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创造性的运用,从而逐步学会生存本领,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价值与意义。
  3.1创设问题情景的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现象,创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入门的老师,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你们知道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你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景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理解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3.2强化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态度。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不应包办代替,而应给学生提供水、大米、大小不一的圆柱、圆锥容器、直尺等研究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所需材料,分组实验,讨论。从而发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验过程中,经历探索、思考的生动活泼的过程,使他们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3加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景,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打破封闭的教学过程,构建“问题——探究——应用——新问题——再探究”的开放式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总之,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集数学生活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做些变形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们给孩子的不再是题海战术得来的沙金,而是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与其“学会”,不如“会学”。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洪宇.陶行知生活教育导读(教师读本)[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 劉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7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