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竹笛的近代发展与未来展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竹笛是我国最具民族气质的乐器之一,承载了我国几千年来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是我国民族吹管乐器中的重要成员,在乐队中常居于首位。在我国的民族音乐中,竹笛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音乐乐器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表现力与民族特色,更是音乐这一乐器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与民族进程联系紧密。纵观竹笛的发展历史,其音乐的发展、变迁从未脱离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民族的融合与迁移以及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都对其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笔者立足于竹笛在我国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研究与分析,探寻竹笛这一民族乐器未来的发展反向,希望能对竹笛艺术的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关键词】竹笛;发展;展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竹笛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乐器之一,竹笛最古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随着社会的发展,竹笛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与符号,历代文人墨客都热衷于描绘竹笛的风采。新中国成立后,竹笛这一独具民族韵味的乐器伴随着中华儿女重新散发着光彩,以北派与南派较为突出。我国的民族艺术常常讲究“意境”二字,竹笛作为最具民族气韵的乐器能让演奏者发挥无穷的想象力,极具艺术表现力。随着国际合作的深入,文化的交融为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让传统音乐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是竹笛艺术者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竹笛流派的近代演变
  作为承载了中华民族厚重历史的民族乐器竹笛,因地域不同而导致的风格差异衍生出众多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他们共同构成了竹笛丰富的音乐文化。民国时期,竹笛艺术中的南、北流派基本成型,而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竹笛艺术迎来了发展的繁荣阶段,众多艺术家们为竹笛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流派诸多,音乐的风格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北派竹笛音乐主要以冯子存先生为代表,他们将北方的民间音乐进行重新编创,创作出了如《荫中鸟》《喜相逢》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皆由梆笛进行演奏,音色较为豪放、高亢,常用吐音、花音以及跺音,音乐刚劲又带有一些诙谐的色彩,恰当好处地彰显了北方人的语言韵味与性格特点。北派主要演奏梆笛,因此音域整体偏高,音乐色彩也更为明亮,曲式质朴、规整,速度逐渐增强,有种凌厉的意味,气息沉穆而又厚重。
  南派竹笛音乐主要以陆春龄先生为代表,他们将南方的民间曲调进行重新编创,创作出诸如《小放牛》《三六》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皆由曲笛进行演奏,因此音域整体偏低,曲式含蓄,音色较为典雅、清丽,其演奏技巧常用“打”“震”等,飘逸又自由,极具玲珑之美,整体风格婉约、细腻、舒缓,尽显南方人的语言韵味与性格特点。
  而在南、北两派形成、发展的同一阶段,还衍生了以赵松庭先生为首的浙派竹笛音乐,这些南方艺术家们的出现对我国竹笛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诞生于南方的浙派,立足于南派竹笛的基础,积极吸纳北派竹笛的精华并大胆创新,身为浙派创始人的赵松庭先生,大胆摒弃过去乐派之间各自坚守、互不交流的门第观念,提出在保留各自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广泛交流技术心得,并且创作出了大量融合南、北音乐特色的竹笛作品。他还曾向北派竹笛代表人物刘管乐学习演奏梆笛,在其作品《早晨》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南派曲笛的艺术特色,还巧妙地融入了北派梆笛的演奏技法,是南、北音乐融合的成功典范。此外,由于曾经在剧团工作过的实践经验,他还擅于将吸取元素融入竹笛音乐的创作中,充分挖掘了竹笛的艺术表现力。除进行竹笛作品的创作之外,浙派竹笛艺术家还着眼于竹笛音乐的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并研究出了众多具有开创性的成果,培养出一大批集演奏、教育、创作于一身的全方位艺术家,他们对当代竹笛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此外,二十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艺术局面一片大好,我國的竹笛获得了更加繁荣的发展,并涌现了更多的艺术流派,如以中原地区的音乐为素材、兼收各家之长的中原笛派,音乐既有奔放、激越,又有抒情委婉;再如俞逊发先生创立的俞派,以南派音乐为基础,兼收并蓄,创作出的作品细腻却又豪放、质朴却又典雅。这些艺术流派共同构建了当代丰富多彩的竹笛音乐文化。
  二、竹笛艺术的未来展望
  我国是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地域辽阔,历史厚重,丰富的文化内涵为竹笛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一代代竹笛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共同绘制了竹笛艺术的绚烂篇章。纵观我国近代竹笛艺术的发展脉络,能够发现众多的艺术流派皆建立在南、北两大艺术流派之上,这两大竹笛流派共同确立了中国近代竹笛艺术的发展方向。
  自冯子存先生将独奏竹笛艺术广泛推展开来,至更加专业的舞台,竹笛艺术便以势如破竹的姿态迅速在我国民族器乐中占据一席之地,尽显魅力。随着竹笛音乐流派的竞相出现,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所孕育的笛曲与演奏方式之间的奇妙差距,而这些差距能够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以及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观念,竹笛艺术在时代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改进,各个流派都在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艺术魅力与创作潜能,不断摸索自己在新时代的发展可能性,同时,也在不断挖掘前人的长处来充实自己。当前是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信息社会,国内的艺术氛围尤为浓郁,为各地的竹笛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使他们能够以更为宽广的视野获得共同进步。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心也得以增强,这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推广竹笛艺术时不能只关注当代人的审美兴趣,应在深入了解、分析当代人们的艺术理念与审美品位的同时,充分彰显竹笛艺术的民族性特征,以高科技作为当代以及未来的竹笛艺术发展的后盾,尽可能创作出高品质的音乐作品,以供欣赏者来评判。而想要更好地推广竹笛艺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将竹笛融入乐队之中,使其在合作中焕发光彩,近些年也有艺术家进行大胆尝试,将其融入到西方乐器的合奏之中,并获得一定的好评;其次,丰富竹笛的表演形式,促进竹笛演奏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合作,增添竹笛的“出镜率”,使竹笛演奏在合作中展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不失为一条实用的推广道路;最后,重视竹笛艺术的教育作用,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传承是保证其不断流的核心所在。许多艺术能够从被淹没多年到重新焕发光彩正是得益于在某种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艺术大师,诸如竹笛艺术与笙艺术,由此可见,培养人才对于艺术的推广与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竹笛发展到近代并不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而是伴随着中华民族命运发展的伟大历史过程。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去研究、审视竹笛这一乐器形制、技巧、音乐等方面的演变与发展,这种求源式的研究向我们透露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竹笛是孕育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土壤之上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气质。而作为本民族乐器的珍宝,竹笛不仅能够是平民百姓用以宣泄感情的重要途径,是历代文人热衷于抒发感情的载体,更是被统治阶层赋予了维护统治的政治意义。但究其根本,竹笛还是属于民间的艺术,民间性、乡土性是其民族性形成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其得以延续千年的根本所在。因此,竹笛在未来想要获得长足、健康的发展,必须从基层出发、回归群众,立足于民族性进行创作、演奏,才能更好地与欣赏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王皓.中国民间音乐对竹笛艺术发展的影响分析[J].黄河之声,2019(2).
  [2]张科威.竹笛表演艺术规范化道路的形成及适应性教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0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