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教学工作室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教学工作室是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办学,践行知行合一、工学结合职教理念的重要平台。在教学工作室这一平台,校行企三方协同育人开展项目化教学;学生进行跨学科的专业技能综合学习和运用,实践了职业人的工作内容。教学工作室的运营促进了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最终达到培养德技并修的建筑装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关    键   词]  教学工作室;建筑装饰;中职;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0-0014-02
   教学工作室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开创的一种职教教学模式。该模式把学校的教学场所建设成与企业环境相一致的教学工厂或教学工作室,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的实习实训场所,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活动中。教学工作室以项目化的教学形式开展专业技能教学,根据实际项目设计的需求进行专业教学,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工作室建设背景
   传统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教学以学科教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单一只注重理论的完整性。学习内容形式单一、作业布置以巩固课本知识为主,学科与学科之间未能形成有效链接,整体的教学体系未被搭建而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学习,其专业学习不能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建筑装饰专业学习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立足本校专业特色,吸取行业协会对专业的办学建议,引企入校开展以教学工作室为载体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不断提升建筑装饰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建筑装饰人才专业技术水平,经过三年的实践,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对口就业率大幅提升,初始薪资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工作室建设过程
   (一)合作行业协会、企业对接
   为解决传统的建筑装饰专业办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建筑装饰专业科先后走访多家建筑装饰企业,希望寻找一家企业能满足学校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同时学校学生通过学习培训也能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在合作中实现共赢。企业在学校共建教学工作室,把企业对实习员工岗前培训需求与中高年级学生企业实践需求衔接,从而达到双赢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多次的企业调研,学校与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52(泉州)专委会及泉州众升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识,在学校共建校企合作教学工作室。
   (二)教学工作室筹建
   在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后,双方开展多次研讨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工作室建设方案,以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构建工作室成员,工作室成员包括学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企业总经理、设计师,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教学工作室运营。教学工作室内按照装饰设计企业的模式来规划布置,设有所长室、副所长室、设计一部材料展示室、软装实训室、财务室、方案汇报室等。以行业、企业标准进行教学工作室设施配置,配备既符合企业运营需求同时又兼顾教学功能的实训仪器、生产设备。
   (三)教学工作室管理制度制订与完善
   借鉴企业管理制度,教学工作室设置出入口门禁系统,每位学生员工配备胸卡。学生员工出勤情况以工作室考勤系统为准,工作室建立虚拟工资制度,每月依据学生出勤、工作业绩、工作效率等进行虚拟工资统计,并以虚拟工资作为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效果评价依据,纳入项目化学习考核。
   (四)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强化
   通过几期的教学工作室实践,企业和专业科均发现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薄弱,如素描、水彩、速写、立体构成等专业基础技能远远不能满足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的设计需求。教学工作室在二年级上学期开展专业基础技能项目化训练。通过项目化训练、学期技能测试,抓好專业基础技能,对接企业岗位需求,让每位即将参与工作室运营的学生都能满足岗位技能要求。
   (五)企业实际项目引进、项目化教学
   教学工作室以企业实际业务为教学项目,开展项目化教学、项目化实训、项目化生产工作。装饰专业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流程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工作室为每个设计小组安排企业工作项目,企业设计师根据每个工作项目的实际需求,制订教学活页讲义。活页讲义教学的主要项目有:(1)设计项目的前期准备任务,包括现场测量、与业主设计风格定位沟通、装饰材料的品牌、尺寸、规格挑选等;(2)装饰设计任务,平面手绘方案制订,平面方案布置图、平面动线图、立面方案、色彩配置图、透视图、效果图、家具软装配置、平、立剖施工大样图及实体模型制作等;(3)设计作品展示及解说技巧。装饰设计项目教学的最终成果以设计作品成果展及设计汇报的形式展示,邀请企业专家、学校专业教师与专业同学共同参与。通过项目化学习,学生全程参与实际业务,融入企业、融入项目,亲自动手参与一个建筑装饰设计项目的全过程,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的职业教育特色,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基于教学工作室,落实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教学工作室实现“多主体”的协同育人
   学校通过与中国建筑学会等行业协会、企业三方主体成立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合作,共同开展教学工作室教学、运营工作。教学工作室中的行业、企业优秀设计师给学校建筑装饰专业发展带来丰富企业经验。学校的专业教师参与项目、参加行业学会年会、企业培训等活动,专业视野、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行业协会、企业专家作为能工巧匠参加专业教学、校本教材开发、学生汇报点评等工作,共同制订教学工作室工作计划,确定工作室业务项目,进行人员分工,专业教学实现了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跨主体”协同育人过程。    (二)教学工作室实现“跨角色”的准职业人培养
   企业专家、专业教师作为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工作室教学、生产。学生3~4人组成一个设计团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加教学工作室工作,参加实际项目设计全部过程,包括企业见习、项目实地测量、客户设计意图交流、设计方案制订、施工图绘制、效果图绘制、方案汇报等内容。企业经理、设计师以准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氛围,逐渐适应企业管理制度,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管理自己。在“跨角色”的准职业人培养过程中,不仅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得到培养,真正实现了德技并修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三)教学工作室实现“跨学科”的专业技能综合学习
   学生参与教学工作室的实际设计项目学习,需要具备速写、水彩、素描等专业基础技能,同时也要全面掌握建筑装饰材料、装饰技术施工等专业基础知识,更要具备建筑装饰材料挑选、建筑CAD制图、装饰技术施工等专业核心技能。在设计汇报过程中,通过图纸打印、设计成果展板制作、汇报课件制作、作品汇报、专家点评答辩等工作流程,需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语言表达技能,具备一定的心理抗压能力。参与教学工作室运营,学生专业学习兴趣被激发了,逐渐发挥、展现自身的专业特长对所学学科进行融会贯通。教学工作室实现了“跨学科”的专业技能实训、生产,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在“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提升—新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显著提升,达到了准职业人的基本要求。学生一毕业即可顺利转换角色,成为企业合格的员工,减少企业培养实习员工的成本。
   (四)教学工作室促进“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教学工作室的运行过程中,传统建筑装饰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不足、装饰材料知识滞后、专业课程未能紧跟装饰软装、3D制作软件应用等装饰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面对这些问题,建筑装饰专业及时改进专业教学计划,开展专业技能强化、邀请优秀设计师参与项目化教学,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跟行业需求新建装饰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如建设3D打印工作室、装饰材料展厅、软装实训室等。在教学工作室的运行过程中,专业课程设置得到完善,教学计划得到补充,专业基础课程与实践实训课程得到衔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促进了建筑装饰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改革。
   四、教学工作室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由于中职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素养参差不齐,给教学工作室运转带来被动局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对接与人才培养的兴趣与信心。解决措施:从学生入职校起,注重学习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培养,对普遍较弱的基础技能进行补缺补漏。
   2.专业教师技能与企业实际项目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未能跟上企业的项目进度,影响企业项目的按时完成。解决措施:利用寒暑假,组织專业教师下企业学习,更新教师的知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3.政府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参与教学工作室建设的优惠政策不完善,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参与的积极性的可持续性难以得到维系。解决措施:利用各种平台及途径,向政府相关部门建言献策,争取政策支持。
   五、结论
   教学工作室是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办学,践行知行合一、工学结合职教理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发展、完善教学工作室,以项目化教学模式引领专业教学,行业、企业、学校三方主体协同育人,让学生以学生、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参加教学工作室工作,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综合的锻炼,最终将中职生培养为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德技并修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乐崇年.产教融合“专业教学工作室”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教育,2017(2):27-30.
   [2]刘锦玉.工作室制教学: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尚演绎[J].艺教与视界,2010(5):20-22.
   [3]王聪,唐玲.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1):65-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6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