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在我国占据较大的种植面积,对于其种植状况的探讨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结合大豆实际生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相关种植技术,并制定病虫害防治策略,以期为大豆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6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815048
  引言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作物,随着人们对其需求量的逐年增加,提升大豆种植产量已经受到了农业部门的广泛关注。为实现大豆增产增收的目标,农业研究人员应该深入到大豆种植的实地,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大豆种植中存在的种植及病虫害问题,并制定合理的整治方案,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不断发展。
  1 大豆种植现状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大豆这种粮食经济作物对我国的部分农业经济区产生较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目前的大豆种植水平仍然有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除了部分地区的大豆产量较高外,其余地区的产量都极为有限。且对大豆生产管理的方式较为落后,投入资金成本较为匮乏,也对大豆的种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干扰。此外,在大豆种植过程中,豆苗的病虫害也直接对大豆种植造成干扰,导致最终产量低下。因此,在大豆种植过程中,农业研究人员应该对实际种植中的各项技术进行改进,并积极研制病虫害防治策略,为大豆的增产增收创造有利条件[1]。
  2 大豆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的分析
  2.1 大豆种植技术改进
  目前,随着农业培育技术的发展,大豆的种植品种较为繁多,需要依据本地的土壤情况和气候环境选择合适的大豆品种。并且在种植之前对种子进行挑选,去除一些残缺的坏豆种。例如:在山西地区播种春季大豆时,因为相对播种时间较早,气候仍较为严寒,在选择大豆种子品种的时候,应该选取一些具有耐寒性的种子。
  在进行大豆播种时,为了避免大豆在播种的前后因受除草剂影响而导致发芽生长率降低的现象发生,就应该保证播种种子时使豆种具备一定的播种深度。此外,在播种豆种时应该时刻注意当地的温度气候变化,并依据变化对播种时间及因播种不及时而延误大豆生长、收获[2]。
  2.2 科学的田间管理
  为提升大豆的种植技术,对大豆执行科学的施肥、除草、灌溉等田间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山西某地在种植大豆之前,为保证土壤肥力均衡,使用测土配方的方法对土地进行施肥,并在大豆的生长过程中根据大豆的生长情况适当地追加肥料。在大豆播种之初,该地选用氯化钾、尿素等肥料对土地进行施加,补充土壤肥力,以确保大豆苗能够生根,并为大豆在出芽期以及生长成熟期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供给。此外,根据大豆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适宜的除草工作,并根据当地大豆生长时的气候环境进行合理的灌溉,避免大豆处于干旱或是过渡灌溉的状态。
  2.3 适时收获
  大豆作为一种产量相对较高的作物,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着较为广泛的种植,在进行大豆的收获工作时可以借助相应的机械设备完成一系列工作。但是,由于大豆品种不同,在进行收获时应该选用合适规格的收割台并对滚筒转数进行合理的设定。在使用大豆收割机收获完成后,应该将大豆进行适宜的晾晒,使其干透后再装袋保存在通风、干燥、防潮、隔热的仓库中。
  2.4 新型种植技术介绍
  2.4.1 分层垄体种植技术
  该技术是当下较为常用的一种种植技术,其具体施行就是在大豆的垄体下端浇灌与施加大量的水肥,并对大豆的种植面积合理的进行控制,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这一种植技术可以使大豆与周围的生长环境形成一个互相辅佐的生态系统,但是这一技术的实施却存在着较多的要求亟待种植人员满足,诸如选择适合的大豆品种、进行大量的有机肥料供给、土壤结构需具备一定的输送能力等。种植人员应该合理考量周围环境和水力、肥力的成本问题,再确认是否选用该种方法。
  2.4.2 窄行密植种植法
  这种方法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种植空间来达到大豆增产的最终目标,其可以有效地提升种植户的经济收入,然而其对大豆的品种有着一定的要求。例如,那些需要充足阳光生长发育的大豆,或是生长发育时植株成长高度参差不齐的大豆都不适合这种种植方法。种植人员在使用这一种植方法时,一定要进行周密的计划,对整个过程中大豆的水力、肥力需求进行系统的规划,依据种植地地形、水源供给等实际情况确定大豆种植的密度及垄间距,保证大豆可以健康成长。
  2.5 大豆病虫害防治策略
  2.5.1 大豆蚜虫防治
  大豆蚜虫又称蜜虫或腻虫,一旦出现就会对种植区域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大大降低大豆的最终产量,因此种植人员应该积极地对大豆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和治理。这一虫害主要对生长期的大豆植株造成侵害,使其籽料减少,发病位置主要位于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处和嫩叶背部位置。蚜虫会吸食大豆植株内的汁液,大豆一旦受其侵害,就会出现叶子卷曲、植株高度降低现象,进而对大豆的最终产量造成影响。蚜虫的危害期一般处于6月份这一环境温度偏高的时期,气候干旱时会尤为加重这一虫害的危害程度。种植户应该选用适当地药剂对其进行防治工作,例如乐果乳油等,通过适当地比例进行稀释配比,向大豆植株上进行喷洒,以保证大豆的最终能够有良好的产量[3]。
  2.5.2 大豆霜霉病防治
  大豆霜霉病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会对大豆的幼苗、叶片和果实造成巨大的危害。当大豆种植发芽后,霜霉病就会沿着大豆的叶脉生长进行传播,随着植株的生长,病菌感染逐渐加剧,逐渐在叶脉的两端出现褐绿色的斑块。在大豆刚发芽时,因幼苗叶片较小,很难观察到霜霉病的发病特征,对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变工作造成影响。伴随着大豆植株的生长,大豆霜霉病的发病特征会逐渐在叶片上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偶尔也会在叶片边缘处出现众多的黄绿色小点,在叶子背面出现一层灰白色的霉层。
  霜霉病在我国的分布范围较广,发病期多处于7、8月份,尤其是在雨季时期尤为严重,因此种植人员应该积极地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例如:山西省某地采用农业防治方法,在选种时选取对霜霉病具备一定抗性的品种,并采用轮作种植的方法来有效减少霜霉病的发病率。此外,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的办法,使用40%的乙磷铝粉剂和25%的甲霜灵粉剂,经过合理的配置对大豆种子进行拌种。当田间发病时可以选取这2种药剂的溶液经配比稀释后,向发病植株上喷洒,达到有效的治理。
  2.5.3 大豆根腐病防治
  在进行大豆根腐病的治理时难度较大,需要对发病区域进行合理监测,并尽量改善土壤通透性,促使大豆形成新根。例如:山西某地在进行这一病害治理时采取作物轮作的方式,并在大豆收获后,对土地内的植株残体及时进行清理,并将土壤深翻,以减少土地中的病菌源。此外,还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进行治理,并将50%的多菌灵和福美双依据3:2进行配比,及时进行喷洒,达到良好的化学药剂治理效果。
  3 结束语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其种植情况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经济发展,提升大豆种植技术并制定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已经刻不容缓。农业研究人员应该依据各地的种植土壤和气候环境不同,科学、合理地制定更为有效的治理方案,提升我国大豆产量,促进农业经济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贵春.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江西農业,2018(06):11.
  [2] 郭成凯.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7(19):117.
  [3] 庄岩.浅谈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07):158.
  作者简介:
  王利红 (1978-) , 女, 山西人, 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科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7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