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景自力

  【摘 要】教育部初中统编“三科”教材教学宗旨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根本任务,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体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科的价值取向。那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关键词】课堂教学;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60-01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在编写意图上有两点:一是承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二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体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根据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中不断获得新的认知和感知,要想在新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在课堂环节上下功夫,下大力,必须围绕“如何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这一主线进行展开,进行分析,进行落实,进行分享,进行交流,进行探索。为此,在一堂《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一、课前预习,整体感悟,指导学生问题生成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必须先学后教,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底。我认为在指导学生预习环节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熟读课文,宏观了解知识结构。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学习知识的框架结构,知道本节课主要讲哪几个知识点?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我们最想知道什么?这基本上要做到心中有数、清楚明白,不是简单的勾画、打圈和加重点符号就完成的;第二,理解掌握基本概念的含义及重要性。课文中一些基本概念有的有解释,有的要归纳,有的要查阅资料等才能真正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帮助理解掌握,这样对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会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第三,注重发挥知识效应功能,做到主次分明,目标明确。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认真按照框节中“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分享、拓展空间、阅读感悟、知识链接和方法与技能”六个内容进行梳理,确定哪些是必须要解决的?解决问题的方向在哪里?哪块内容是探究的重点?预习的知识目标是否明确?自己怎么解决?一定要有主次之分,不能全盘抓,一手抓。只要预习做好了,学习就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否则达不到预习的效果;第四,预习感悟,生成问题。预习难免会有疑难,自己解决不了的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可能有相同的感受,预习了总觉得说不出具体的问题有哪些?这时要告诉学生必须用心把重点难点的问题记下来,认真思考,悉心研究,用心琢磨,实在解决不了的虚心请教或者把它放到课堂上来共同探究解决,这是最后解决生成问题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
  二、针对教学内容,构建教学“三维目标”及重难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着眼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立足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即在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知、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針对所学的内容提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不仅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学活动的达成点。三维目标的设定,是对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培养体系,学生可以从目标中理解掌握教材知识,树立并形成真正的技能与素养;同时还要准确制定课堂教学重难点。
  三、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努力实现“四度”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的总体布局和框架,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教学设计来运行和操作,如果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恰当,体现新课改理念教学模式和新教材的使用特点,那就能起到助推教学效果的引领作用,实现“四度”高效课堂。所谓“四度”就是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生成的高度。可以这样说,设计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教学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什么时候教师要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策略,要有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近几年来的教学研讨活动和实践经验来看,主要通过以下教学方法实现“四度”高效课堂。
  1.抓住契机,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导入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兴趣是点燃求知欲望的火花,谁运用得好谁就会占领课堂成功的制高点,谁就会把课堂运转开来,教学就会行云流水,一起呵成,达到课堂情感升华的巅峰,高效课堂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参与互动的机会就会更多,学生燃放的正能量就越大,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播撒的教育情怀产生无穷的魅力。很多老师之所以喜欢运用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就是能够很大程度上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运用导入的方法很多,比如选用语言、古诗、故事、名言、典故、小品、环境、活动、音乐、视频、动画、绘画以及运用你的经验等各种手段和形式,创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
  2.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实现成果共享。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提炼问题,挖掘问题,创设问题或者结合教材中“探究与分享”和“拓展空间”等内容探究提高教学效果。第一,探究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五个“明确”。即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分工职责,明确探究规则,明确探究时间,明确探究效果。第二,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或小组活动探究学习,达成共识,形成成果。在探究过程中需要合作讨论,合作交流,强强对话,强强联手,达成共识,形成成果。第三,开发潜能,展示成果,共享成果。这样的探究学习能够增强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不断开发潜能的能力,在一些老师意想不到的东西或者超常难以理解的东西他们能够对答如流,发挥淋漓尽致,简直超乎想象,让老师刮目相看。
  3.灵活运用教学艺术,多维度创建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堂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教学艺术的运用,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灵活运用语言变换、面部表情、姿态动作、内心活动、写真画像、幽默故事、小品表演、哑剧、播放情景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新教法。教学艺术的使用要有广度和深度,也要有一定的高度,让学生以情感人,触景生情,以事动人,从而生成课堂问题的重要元素,凝聚情感课堂氛围,学生掌声、笑声、回答声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这样的课堂不仅很受学生欢迎,而且更容易让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从而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让课堂更具活力和效力。   4.贴近学生实际,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使用的依据和参考,不是教师教学唯一的使用工具。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其次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现在的新教材教学内容的设计有了一定的新突破、新认识、新运用,新模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情境进行知识点的调整和内容的补充,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照套照用,也可以根据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秩序以及教学功能进行调整和补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调整科学化。在讲解分析过程中,要让学生根据提出问题或者活动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分享、探讨、碰撞,进行价值观正面引导,让学生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实现知、行、意相统一。
  四、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落实“立德树人”,实现自我升华
  我们的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稍微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课堂生成的问题深入内涵、深入本质提炼德育思想元素,更好地落实学科“立德树人”教学根本任务,让学生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塑造学生美好德育心灵,使学生站在社会高度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关注社会的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責任感,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三观”教育理念深入人心,铭记在心,行动上心,不断实现“要我超越”变为“超越自我”的高尚境界。
  五、关注学生学成收获,训练引领,共同提升
  一堂课即将结束了,课虽尽而意未尽。学生到底学到什么?学生最想说什么?心灵感悟到什么?到底达成什么核心素养?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检验,需要升级和优化,必须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训练策略和方法,设计好针对性的训练习题,既要体现宏观课堂内容的整体把握和目标,又要体现微观掌握所学知识理论原理;既做到有的放肆,又要做到张弛有度;使学生既有知识感化,又有个人素养提升。让学生找到训练过程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优越感,从而达到相互共融、相互共赢和相互成长。
  总之,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了以上五个环节,不断升级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炼贯彻落实新教材教学的实施策略,认真专研和研读教材,整合教材,创新使用教材,借鉴他人的先进教学理念,合理调配教学活动,实现优化组合,发挥学生机智敏锐的智慧和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双管齐下,共同发力,以创新教学为抓手,我们一定凸显《道德与法治》课堂的高效性,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好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付小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速读(下旬),2018,(7):152.
  [2]李家伟.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分析[J].读与写,2018,15(31):19-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