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学使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过斌 丁绍槐

  【摘 要】我校自2016年10月开始立项课题《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来,课题组成员带领全校教量积极搞好研究工作,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一是探索出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六条原则;二是形成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学策略;三是研究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促进了师生的更好成长。
  【关键词】微课;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74-02
  探索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具体行动,是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一、探索出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六条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教育活动。我们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必须有目的明确。一个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有效防止教师因标新立异而偏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无效教学出现。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置应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地思考。
  4.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主体性原则,是要求我们在运用微课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
  5.顺序性原则。
  顺序性原则,是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应关注学科教材内容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及远、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
  6.问题驱动原则。
  新课程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问题驱动原则,是要求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将各学科教材中的知识点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形成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学策略
  我校教学模式为问题驱动“4+X”课堂教学模式,在各环节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形成了“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策略。
  1.情境导入环节,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导入的微课主要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投入到本节课学习的积极性。微课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有机结合,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更直观,更简洁,更有吸引力。
  2.带问自学环节,注重学科知识形成问题串。
  通过微谭将各学科基本知识问题化,形成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阅读教材,不断发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3.交流质疑环节,先交流再用微课统一认识。
  先让学生充分交流,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然后再用微课展示正解的解题思路或结果。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所讨论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练习反馈环节,先练习再用微课反馈。
  在学生做完练习后,可将简洁明了的讲解练习的微课,给学生指导。对于一下子没弄懂的同学,课后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反复观看学习。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师生的更好成长
  1.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本研究从2016年立项开展研究以来,我们大力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积极促进课题组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改革了教学方法,提高了科研能力,培養了一支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队伍。表现在:
  首先是研究者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其次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获得很大提高。如:学校省级课题获株洲市优秀成果二等奖;段敏莉、丁绍槐分别被评为市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
  第三是教师教研成果丰富。在研究中我们积极组织教师撰写课题论文和案例反思,有多篇文章发表或获奖,其中,丁绍槐有论文发表在《实验教学与仪器》。杨巧灵有论文发表在《教育科学》。丁绍槐制作的微课获省教育厅颁发的省三等奖。熊芳玲有论文发表在《教育科学》。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本课题立项研究以来,我校课堂教学通过课题的引领,教研风气空前浓厚,教师们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施联华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段敏莉、杨巧灵、谭志奇等7人被评为株洲市第七届学科带头人;谭志奇、罗慧君先后评为株洲市百优班主任;丁绍槐入选株洲市首批高层次人才;朱桂获省物理教学大赛省一等奖第一名。
  3.促进了学生学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本课题研究也有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2019年株洲市初中毕业会考,我校初三5A人数居全市公办中学第3名,初二生地双A人数居全市公办中学第2名,继续保持在公办中学前列的位置。
  学校积极推进“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个省电教馆重点课题的研究,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寻找到一些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技巧,更能够引导师生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丁绍槐.《融合网络微课程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发表在《实验教学与仪器》,2016年10月刊.
  [2]熊芳玲.《应用微课进行语法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发表在《教育科学》,2019年7月刊.
  作者简介:过斌,株洲市第十九中学校长,一级教师,株洲市荷塘区第三届“园丁奖”获得者,株洲市教育学会理事,湖南省国培计划实施项目先进个人。
  丁绍槐,高级教师,学校教师发展处主任,株洲市首批高层次人才,株洲市荷塘区首届“园丁奖”获得者,株洲市教育学会生物教育专业学会理事。
  注:本论文为湖南省电教馆重点课题“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HNETR160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5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