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文化背景下《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改革初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宋亭亭

  【摘要】针对“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范式改革实践的探讨,笔者从西方音乐史教学现状、多元文化的加入、学生音乐审美培养、以及教学效果的检查等方面,对“西方音乐史”教学改革进行了综合探讨,以期能够改善教学面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多元文化;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西方音乐史”作为专业必修课,向音乐学习者提供史实支撑资料,引导学习者掌握西方古典音乐风格变化、音乐体裁发展和作曲家创作等方向,在音乐类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学科地位。笔者通过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探索西方音乐史课程所具有的改革潜力和实施意义,以达到优化“西方音乐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现状及培养目标
  西方古典音乐是一个门槛较高的专业基础课,在前期音乐教育中,除却专业技艺的练习以外,大部分学生对西方音乐知识储备较低,缺乏西方艺术文化铺垫和认知。高校专业老师时常批评学生在音乐表达缺乏深度和思想性,被迫将音乐学习过程变成流于表面的模仿训练,这些都是缺乏西方音乐、西方文化学习的表现。
  与之相对的是,高校学生在面对西方古典音乐这一时间跨度大、音乐语汇抽象、缺乏实操性的课程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老师的知识引导能力都深具挑战,许多学生认为“练好专业”就是学习西方音乐的最佳途径,对于史论课缺乏兴趣和专注力;部分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将知识点囫囵吞下,应付完考试之后,便不再将西方音乐史中的知识用在音乐实践和表演中;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怎么样将所学的西方音乐史知识学以致用,并认为西方音乐史课程的学习没有实际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教学内容复杂、教学时间较短、考察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西方音乐史课程的积极性。在传统的西方音乐史教学中,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大、跨越时间长。以本校《西方音乐史》课程为例,学生需要在一个学期内完成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到二十世纪现代派音乐的学习,每节课都有大量的的内容和知识点需要掌握和记忆。在课程内容方面,西方音乐史教学内容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早期音乐,例如中世纪时期的复调音乐,学生就需要学习掌握复调音乐的产生、发展、传承和式微,这部分音乐内容离现实生活较远,音乐语素也抽象晦涩,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这个阶段的音乐史实时,容易失去兴趣。每个时期的音乐内容复杂甚至繁冗,本来只有通过大量聆听音乐和实践才能掌握的音乐风格,在面对教学课时有限和学生音乐修养有限的实际情况下,教师输出了大量内容,学生却难以消化,在面对大量背诵和记忆内容时,学生常会出现兴趣下降和反感情绪。就教学方式而言,西方音乐史教学方式仍然比较单一,讲述式教学和背诵式教学仍然是史论课的常用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习惯被动学习而非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弱。
  在面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笔者尝试进行内容的延伸和方式的拓展,通过引入多元文化的角度,结合音乐本体的分析,综合性审美元素的加入,尝试改变课堂方式和考试方式等尝试,试图提高课堂趣味性和内容的丰富性,探索西方音乐史这一传统基础课程的改革实践方法。
  二、结合音乐本体分析、审美综合体验的多元化教学
  西方音樂并非单一的艺术门类,通过学习西方音乐史,学生可以掌握完整的西方音乐历史变迁脉络,形成基本的西方音乐审美概念。通过对音乐文本和历史材料的分析,可以析出作品中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心态、美学观点、创新的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对比和引证姊妹艺术门类如同时期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诗歌、服饰、生活方式等,音乐的风格变迁和历史脉络会更清晰也更实体化。笔者通过从西方文明的角度上解析西方音乐,尝试解决西方音乐史论课所遇见的教学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强调音乐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对西方音乐史形成纵向的认识。在教授古典乐派的歌剧观念和交响思维时,须向学生讲述启蒙运动所带来的思想解放以及对理性的崇拜,自然科学、伦理学、哲学、文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狂飙突进和快速发展,也是伟大的交响曲、完善的奏鸣曲诞生的源泉,这是古典主义的真正起始点;在学习李斯特及交响诗这一浪漫主义代表性作曲家和艺术创作体裁时,学生需要先通过学习当时的文学和诗歌,才能领会李斯特“将诗歌的属性纳入音乐领地的天才行为”;在学习以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时,学生通过观赏同时期的印象派画作,画家莫奈的《睡莲》,领会当时试图定格瞬间的声、光、影、色之美的尝试,在聆听印象派音乐作品时才会有“音—画”结合的生动印象。
  在教学西音史过程中,可以尝试将各时期的“音乐话题”(Music Topics)形成思考链条,从而使学生形成横向比较意识。探索西方音乐话题的内容和范畴因为其自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变得难以展开,总体说来,西方音乐的音乐表现的实质可以分为具象话题和抽象话题。通过强调音乐形象和音乐与汇中有针对性的指向性,让学生形成鲜明的记忆,在学习每个时期时,引导学生将音乐语汇与文化现象相结合,例如在课堂上,笔者尝试强调“田园”这一概念,在不同时期的音乐学习课程中,会在课堂上穿插田园这一词汇的含义变迁和音乐形象的改变,进行强调和比较。将音乐编织成纵向线条,学生也有了可依靠的学习坐标,以时间为轴,以音乐形象为坐标,引导学生去探索和追求西方音乐的内核。
  “每个时代都有三重因素,衰亡的过去、兴盛的现在和充满希望的将来。”如同保罗·亨利·朗所言,如果忽略思想和观念,学习者所得到的画面和印象是支离破碎的。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立足点。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所有人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加强对美的感受力,并在学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教学效果检验的再思考
  “西方音乐史”作为音乐艺术院校和高校音乐院系的基础必修课程,在音乐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前文所述的探索和实践,改革“西方音乐史”的课程教学范式,真正提高课程质量和趣味。在前期的探索中,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反复思考和求证,耗费大量时间的重新整理课程纲要及教学重难点,深化经典的知识,引入新鲜的音乐范例,逐渐形成对内容的精简化、趣味化的取向。试图灵活调整课堂方式,提高小组讨论、合作演奏、即兴演讲等环节的重要性,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西方音乐史的热情。最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的成果体现,应该落实在考核方法和考核成效中。如何核量改革前后的效果差异,并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性比较是需要进行实际考察的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的西方音乐史理论知识后,学生是否可以将西方音乐史中所学的知识用在实践中,形成纵向深入思考和横向比较能力,在演奏中进行反思和质疑。教师通过运用有效合理的教学手段,真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该课程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有待于西方音乐史教师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卡尔·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论引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2]保罗·亨利·朗.西方音乐文明中的音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唐纳德·杰·格劳特.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宋亭亭(1990—),女,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音乐美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3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