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辜小英

  【摘要】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初中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以及个人品德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初中生道德修养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着重对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展开思考。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渗透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中,很少有学生从小就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也就导致了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的分量不高,初中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越发淡薄。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体系,能够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所理解。教师在教学中穿插传统文化的教育一定要注重方式方法,将这两者进行高效融合,让初中生从语文教学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文化修养,培养综合素养和能力。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立足教材对初中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
  没有学会走,如何开始跑?学生如果没有任何铺垫就开始学习传统文化,效果肯定不佳,因为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内容包含了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以语文课文为基础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师在进行语文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一定要对课本深刻地探索,并且通过恰当的方式将探索提炼出的内容渗透到教学活动当中,这样学生才能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摄取,能够充分理解所学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从而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最终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输出。
  初中课本中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有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要有选取,在一次的教学后能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如在进行《论语》十二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孔子的事迹以及他和弟子游学期间所发生的趣闻,激发初中生想要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的兴趣,之后再将《论语》十二章中所蕴含的优秀的文化渗透进教学内容当中,这样学生在无形中体会到在学习时应当持有的态度和精神状态,另外还有诸多关于为人处世以及道德修养的相关哲理。
  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学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习惯。经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初中生会有意识地反省自身的不足,对照积极正确的内容去提升自我,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够学以致用,端正态度,将根植于内心的知识转化为外在表现。《论语》十二章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教师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要正确看待《论语》的价值,让学生能够真正从《论语》十二章的学习中自发改正自己的不良学习习惯,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
  二、结合生活实际对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
  课本是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初中生从课本中的确能够接受到有益的文化知识,对于学生自身的提升也大有裨益。但是,教师要想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紧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立足课本的前提下,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样才能让学生不局限于对眼前的传统文化内容的了解,而是能够在热爱优秀传统文化之余将其进行传播。很多人认为了解文化靠的就是书本,其实不然,走出课堂去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有很多,最重要的是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传统文化学习是长期性的,能够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
  诗词歌赋是课本中最显而易见的传统文化,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一基础知识,逐步引导学生去接触并吸收以贴近生活的形式所传递出的传统文化。初中对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教师应当重视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讓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如在学习《望岳》时,教师可以先以有趣的节目为切入点,如《中国诗词大会》,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古诗词的方式,而且在节目中还有学者进行讲解,这就能够让学生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广。之后教师便可以借鉴这类有益于教学的节目中的比赛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PK说出关于“泰山”的诗句,教师在学生兴致还未减退时,趁热打铁,开展《望岳》的具体内容教学,让学生在诗的字里行间感受泰山的壮丽,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山川的喜爱之情,以及诗人所表达的韧性与雄心壮志。
  作为初中生,各方面的能力基础还是有的,而且随着平时的学习在逐步提升。所以教师只要掌握教学方法,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内容中所要传达出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教师除了传授课本知识外,还要能够引导学生学会领悟其中的精髓,能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善于去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能够自发地对其进行传承。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其在家里进行传统文化的互动,如休闲时吟诗作对,共同观看《国家宝藏》这一系列的优秀传统文化节目,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风俗、文物、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树立榜样激发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自主性
  关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学生最早是依赖教师进行讲授。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之一,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进行高效的渗透,作为语文教师就应当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并且不断去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另外还必须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讲好课,能够为学生解惑答疑,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如果没有真材实料很难让学生信服,因此,教师要能够以身作则,让学生无论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品行修养都能够产生崇拜之情,并且以此为榜样,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并提升学习的自发性。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如何,与教师的文学素养高低息息相关,当然教师的文学功底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需要后天的学习和提升,在教学中充实自己,其实在进行传统文化提炼和教学时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的一种途径。如在开展《出师表》教学时,教师不单只是对这篇文言文进行翻译讲解,这需要将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熟记于心,并且能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做到信手拈来,这就要求教师对作者诸葛亮有相应的了解,并且对创作背景能够知晓,诸葛亮北上伐魏,想要实现天下统一,在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从这篇文言文的手法上来讲主要是以议论为主,但也有记叙和抒情。诸葛亮是以恳切婉转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贰的思想。全文多以四字句行文,这也意味着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学生从中所了解到的是当时的历史,是作者的爱国情操,以及当时的写作的文体等,这些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师在教授《出师表》时,展现出自己强大的文化功底,便能够让初中生产生敬佩之情,并且会以教师为榜样,想要成为和教师一样具备很强的文学素养的人,这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想要自发地去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并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也是传播者,当然这就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方法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并且以身作则通过自己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历来激发学生,让其自发去学习传统文化,而且能够让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一种常态,从而做一名合格传承者。
  四、结语
  在教学中进行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帮助初中生逐步提升文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以及正确的人生态度,并且有益于其不断领会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从而自发地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陈晨.论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成才之路,2019(3).
  [2]刘开勇.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名师在线,2018(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65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