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及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行政事业单位须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而财务内控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防控财务风险的基本要素,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国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针对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国家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力度,制定了一系列财经法律、法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单位财物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务行为的合法性而实施的活动,是随着组织的形成而产生和发展的,贯穿于单位财务工作的全过程。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不仅可以规范单位内部管理,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护各类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而且对防止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严格财经纪律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违规和舞弊行为的发生。由此可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政府公共职能的充分发挥
  行政事业单位在促进社会稳定、调控社会经济方面承担着广泛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持续推进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就是适应我国深化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有力之举。财政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只有建立职能科学、结构合理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2.有利于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调拨,因此,制定规范、科学、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能使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规可依,有据可循。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据内控制度,按实际需要合理配置和使用国有资产,做到物尽其用,勤俭节约,建立严格的资产登记备案制度,加强责任管理,以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流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3.有利于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是对其经济运转情况的客观反映,是政府实现有效宏观管理的重要保证。财务信息失真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进而影响国家对整体经济状况的把握,导致做出不合理的经济决策,不利于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实施。
  4.有利于防止舞弊的发生
  当内部控制薄弱,不相容职务不能有效分离,出现重大漏洞时,就会给舞弊提供可乘之机。只有通过建立严密的财务内控制度,才能有效地堵住漏洞,杜绝舞弊行为。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视不够,意识薄弱
  由于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行政事业单位对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往往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只是形式上的问题,属于财务部门自身范围内的事,是否制定和执行,基本不重要,更谈不上制度的落实情况、完善程度及推行效果。还有的工作人员认为,单位的资金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财务也是受上级的管理,只要按时编制预算,按期使用经费即可,这就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这种淡薄的意识严重阻碍了内部控制的实施,导致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财务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为了降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财政部出台了很多内控方面的政策。但在当前,很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依旧不太健全,经常存在用预算来代替内控的现象;有的即使有财务内控制度,设置也不科学,可操作性不强;有些虽然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或者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形同虚设,削弱了内控制度的约束力,导致财务内控制度的真正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执行效果不佳。
  3.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内控过程中,需要根据预算情况,对资金进行合理使用。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完善的预算编制流程和监控体系,一些单位即使设置了预算管理部门,也未发挥实际作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缺乏对数据的整体把握,导致预算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不利于预算目标的实现,从而影响资金使用的效果。
  4.固定资产管理存在漏洞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内控制度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财务内部控制薄弱,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机制就较差,固定资产购置分配往往不合理,经常出现重复购置、盲目购置和随意购置的情况。而且,管理人员往往重视购置、轻视管理,造成有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有些使用效益远远达不到设置标准,浪费现象极其严重;有些固定资产虽然早已废弃无法使用,但因报废手续不健全,无人过问,长期挂账,难以核销;更有极个别小型固定资产因管理不善,长期被个人占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5.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不足
  虽然大多数单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人员基本都是由本单位的财务人员来兼任,独立性不强。再加上内控审计制度也不太健全,监督点往往只停留在对普通经济事项的考评上,基本不重视对财务内控制度健全程度的考核,监督力度不強,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影响实际的审计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1.提升内部控制意识
  人是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财务内控意识的提升,是健全和实施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制约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重视,明确自己在财务内控过程中承担的主体责任,在工作中起带头作用,积极宣传财务内控的重要意义,为内控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同时,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是内控制度有效执行的充分保障,应加强对工作人员财务内控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使其整体能力和素质得到及时的提高,达到内控环境建设的要求,从而实现全员参与,形成全员支持的良好氛围。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建设普遍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因此,迫切需要重视和强化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首先,应职责明确。要根据国家内控政策的要求,以及行业的不同规范,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模式,设置合理的机构和岗位,分清各自职责,建立不相容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体系。
  其次,要有风险防控意识。应根据单位自身特点,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做到防患于未然,将预防控制、事中控制和风险评估相结合,把风险控制在合理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最后,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制度。应定期对财务内控执行情况加以考核,并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
  3.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预算管理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优化单位的资源配置。
  首先,要科学地编制预算,对收入和支出的预算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分部门、分项目细化核算,加强对预算报表的审核,保证预算的质量。
  其次,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预算使用资金,合理控制支出限额,不超预算使用资金。
  最后,加强对预算效果的审核,注重对资金去向的跟踪和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制度,保证预算资金的合理使用。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固定资产由于其价值较高,往往在国有资产中占有比例较大,因此,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行政事业单位应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监督力度。
  首先,在集中采购时,就应合理制定购置标准,优化固定资产配置。
  其次,应加强验收、登记工作,明确职责、权限,完善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调拨、调剂使用工作。
  最后,定期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健全报废流程和手续工作,对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报损处理;加强监控力度,完善出借固定资产登记手续,制定归还的时间约束。
  5.加强内外部审计监督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于财政,因此,应积极发挥内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保证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加强对预算资金、政府采购、专项资金、基建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工作,防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其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结合实际,加快建设科学、制衡、合理、有效的内控体系,增强员工的意识,设置合理的岗位,严格落实监督体系,及时发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加以修正,才能使财务内控水平不断提高。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政府职能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瑜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及对策.中國集体经济,2018(27).
  2.吕海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对策研究.农场经济管理,2017(7).
  3.王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会计师,2015(12).
  (责任编辑:王文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5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