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学业水平考试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基于学业水平考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探究教师的实时指导和学生的反复学习途径,将翻转课堂(微课)和实时学习(云班课学习平台)有效融合,在时间和空间双维度上打破课堂教学禁锢,切实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学业水平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030-02
   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学校教学能力的一把标尺,也是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要求学生对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掌握的同时,能够应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要求学生对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准则等有一定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和终生学习能力,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使自己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又是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关系到学生的毕业和升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理论与实践所要求达成的授课任务和巩固复习,对中职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学生普遍反映时间紧、任务重,缺乏实时指导和及时反复学习的途径。
   因此,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行为习惯和学习特点,能高效迎接学业水平考试的学习路径显得尤其重要。笔者作为一线的中职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融合,侧重探索翻转课堂(微课)和实时学习(云班课学习平台)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在时间和空间双维度上打破课堂教学的禁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引入微课的适用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理实结合的课程,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困扰:由于学生课堂注意力、领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差异,有的学生可以一遍掌握操作,部分学生却需要2~3遍重复的讲解,导致同一知识点、同一技能操作经常反复讲解,而教学内容并没有提升。课堂出现教师无效重复劳动,教学效率有待提高。如果教师将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点、重要的操作技能演示录制成微课,并发放给学生,如此学生便可以利用课内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对不会的知识点、操作技能点反复学习、加深理解,在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次数上实现自主按需学习,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现象,长期知识的积累终将收获学习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课堂的答疑解惑上,对期末的总复习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学业水平考试时间紧、任务重的双层压力下,将微课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势必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可行性
   微课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新型教学资源,其情境化、多元化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视化和碎片化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在中职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大都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及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且教学经验丰富,基本都能胜任素材的收集、资源的整合、微课的录制和资源的上传等任务,且制作完成的微课针对性强、形式多元、内容丰富,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指导性,能够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实操部分在实际课堂实施过程中,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在课前学习了微课,那么在课中的学习针对性就更强,更具突破力,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更加突出,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依托云班课平台的可行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新媒体的使用使知识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悄然地变化着,学生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教育信息化使信息化教学成为发展趋势,推动着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智能手机的普及使碎片化信息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是过分地依赖手机、依赖网络、依赖图像、依赖视频等。而云班课(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身的教学APP)作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教学助手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云班课平台的O2O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碎片时间,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争取了更多实践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与手机在线学习的冲突问题。对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和随时随地学习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也有利于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对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和优化教学环节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进而完善教学条件,实施因材施教。
   四、云班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云班课的引入,使学习并不随课堂的终了而结束,而是将课堂延伸到“随时随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继续讨论、答疑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有知识结构,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綱和教学标准为依据,结合基于云班课平台的O2O教学模式设计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实施办法,线上(云班课)和线下(课堂)协调应用。    (一)课前引导学——上传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本来课前预习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如果课前先将教学案例所需素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学习任务、学习课件等上传到云班课,设置经验值,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浏览了素材和课件后,根据任务单获悉课前任务,在课前测试中完成相应任务,从而达到预习目的。这种线上的预习,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并选择是否需要对某部分内容进行反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通过云班课平台中的答疑、讨论模块,与教师或同学进行及时的探讨和交流。教师则通过学生的课前测试情况和讨论情况,收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着重讲解。这样,教师通过云班课平台这种线上互动与测试,更好地掌握了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在上课前作出及时调整,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课中指导学——调整教学方案,因材施教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在课堂实施过程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自主探究或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展开教学。传统的教法是教师讲授知识点、步骤演示与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相结合,这样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大打折扣,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因此没有更多时间进行提升。而采用基于云班課平台的O2O教学模式,教师只需要将课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在云班课上讨论并在答疑模块进行解答和讨论,操作步骤也可以直接上传到云班课,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前往学习,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拓展和个别指导。如此线上(云班课)和线下(课堂)的深度融合,激励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和自主权,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因材施教。
   (三)课后自主学——内化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课程结束后,学生将完成的作品上传到云班课,教师和学生可及时对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学生在互评中认识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并及时改进。对课上存在的疑惑也可在平台中进行讨论,发表观点和看法,与老师、同学进一步互动,最终将知识和技能内化,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可在评价模块中看到学生对资源的使用、讨论的参与度、测试情况和作品质量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整体把握和评价,同时提供相应的知识点和专业技能的延伸和拓展,如此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提升。
   (四)考前加强学——强化训练,冲刺学业水平考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包含理论和实操两部分,教师在考前复习时可将理论部分整理成题库发布到云班课平台,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对云班课平台中的题库进行“刷题”,通过平台反馈的成绩及时查缺补漏,反复练习、强化训练,提高正确率。而实操部分,教师则可将平时录制的微课上传至云班课平台,学生自行选择相对薄弱的部分进行观视频、达巩固、促操作,从而做到熟能生巧。如此,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还可大大地提高复习效率,减少教师的无效重复劳动时间,实现个性化教学,为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做充分的准备。
   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教师通过对课程知识、技能重难点的微课录制,加上云班课平台课前、课中、课后和考前题库、微课实操复习的建立,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碎片学习时间,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重难点知识的巩固学习,切实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梁祖俊.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案例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7.
   [2]宁艳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图形图像处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7.
   [3]黄萌.基于微课的中职“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应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7):45-46,49.
   [4]刘俊勇.学校教育要紧随技术趋势[J].业界动态,2015(10).
   [5]王瑛.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以高职“信息检索”课程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7(1):85-87.
  编辑 李 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67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