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的教学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思维教学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是相当重要的,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能优化学生思维的方式。本文主要针对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尝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小学作文 思维导图 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包括专家和一线的语文教师一直都在努力的探索和辛勤的付出着。然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难”问题,却长期得不到根本的解决,一直困扰着教育界。而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将这样的思维方式运用到小学作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以全新的角度进行写作练习,可以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以创新的形式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1绘制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创新最简单的就是写作文,因为写作文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没有用到思维导图的时候,平常的写作文的程序是先对这题目想想,现实生活中有那些可以引用了;然后有了思路后就开始写,但往往在动笔的时候,思路很局限,想到的东西很窄,结构也老套,作文没有新意。而运用了思维导图,就不一样了,因为思维导图写作文的第一步是题目发散;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中心写下题目,就开始“噼里啪啦”地发散联想了,这个阶段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否跟题目有关系;也不去管联想的东西是发夸张、是否可能,只管发散联想,越快越好、越多越好、越广越好,直到写得满满一页纸的时候,再停下来。然后再拿出一张纸,在新纸上重新写上题目,接着对刚才发散出来的内容进行思考,理出个思路出来;最后按照思路把内容进行删减、增补、排序等等,用思维导图把作文的结构整理出来。整理好后,就可以对着这个导图进行写作了,这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因为思路有了,内容也有了,一篇作文飞快地就写出来了。
  2思维导图在小学作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2.1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它往往是从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人手,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扩散开来,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写作时,学生可以围绕某个关键词进行自由发散,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不知道作文怎么写的难题。另外,由于每个人的经历和思维都不一样,所以写出来的作品都是闪着光的艺术品。这一点,正是呼应了时代对于创新精神的召唤。
  2.2能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穿插使用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和符号,将复杂的知识体系结构直观化、图像化,帮助我们强化关键词,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将语言在大脑中绘制成一幅图画的形式,将复杂的知识点以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地体现出来,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经过对素材的认真思考,根据关键词,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想象扩展,根据词语展开相关的联想,然后根据想象的内容进行内容的筛选,组成最佳的写作内容,达到开发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
  2.3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都是都是教师布置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学生将写好的文章交给教师,教师进行阅读和批改,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对于作文格式以及写作方向的修改交流,在写作的思路形成以及内容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过多的交流。教师有时候可能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造成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无法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进行思维的碰撞,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经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受到了标准答案和标准格式的规范和束缚,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在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是“第一作者”,教师是“第二作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无形中得到了巩固。另外,教师也可以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最后与学生交流,甚至“一決高下”。这个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思维的碰撞,会擦出最闪亮的火花。
  3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教学的方法
  3.1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思维导图实际上接近于一块画板,学生可以在画板上随手涂鸦,记录自己的想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发挥联想,这种方法没有特殊的格式,可以随心所欲。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然后记录下联想的关键词。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写《我的妈妈》,如果学生用打草稿的方式去写作文,学生可能根本就想不出来有哪些题材可以写自己的妈妈。而如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学生就可以以“妈妈”这个词展开联想。比如学生记录下妈妈这个词后,联想到的是笑脸,妈妈有一张爱笑的脸; 联想到一个苹果,因妈妈喜欢吃苹果;;联想姨妈,因为妈妈有一个妹妹等。学生只需要尽情联想,然后用一个关键词或者一个表情符号记录自己的联想。等到学生联想完毕以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记录下这么多的素材。如果教师长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会变得越来越丰富。用思维导图表示为:
  3.2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拥有了足够的写作素材以后,就要学会组织素材。很多学生都不会整理素材。他们写作文时,有时写写这个,有时写写那个。东打一榔头,西打一榔头,一会儿用第一人称写,一会儿又用第三人称写。虽然写了很多的东西,但是实际上这文章写得素材混乱、没有重点。教师要在学生找到写作素材以后,引导学生用逻辑思维整理素材,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才能把事物表达得准确明晰。
  以教师引导学生写《我的妈妈》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在纸上写下题目,然后思考:可以从哪些地方写呢?哦,可以从妈妈的外貌、性格、爱好、工作等方面去写。学生可以分支画出四大项。然后再发挥想象,分支出更多的项。如外貌可以分支出身高、体型、长相,性格可以分支出开朗、是非分明、勤劳,爱好可以分支出唱歌、画画,工作可以分支出单位、态度等等。可以用思维导图表示为:
  学生如果能从写作模式中整理现有的素材,就开始学会写作文了。等到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以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作出一种新的写作模板。这种让学生从写作模式开始,引导学生理解写作模板应用原理,最后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写作模板的方法,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时,他们就能用宏观的角度看待作文创作,写作能力也会因此提高。
  3.3运用思维导图丰富学生的情感能力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有时候会有一种困惑:为什么课本上的文章能写得这么好,自己读课本上的文章时会开心地笑,会伤心地哭,而自己的文章却写得干巴巴的,一点说服力和感染力都没有呢? 其实学生的文章没有感染力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经常以应付的态度去写文章,他们想的是该怎么凑满教师要求的字数完成写作任务,并没有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写文章,所以就不能感染他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去培养自己的真情实感。
  再以教师引导学生写《我的妈妈》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边联想与妈妈有关的关键词,一边思考妈妈每天做了哪些事? 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事? 学生经过联想,会发现妈妈每天都早早起床为全家人做早餐,从没有间断过,这是多大的爱心和耐心。妈妈每天都会去买菜做饭,在家里搞卫生,自己生病了妈妈是如此的担心紧张等等。这些貌似琐碎的小事全都都透露着妈妈对家庭成员的关爱。当学生把妈妈做过的事一桩桩、一件件想起来的时候,就能对妈妈的爱有更深的理解,把这份爱渗透到文章中就能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优化小学作文的教学,将思维方式和作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改变了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开拓了小学生的写作思维,教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 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的教学实践[DB/OL].http://www.xuexila.com/naoli/siweidaotu/314981.html.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9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