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单元整合让语文教学更高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由不同的单元组成的,同一单元内的课文间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教材编写者的目的是希望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综合单元间的内容进行统一教学,因此在授课时如何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成为当下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小学生的教材丰富多彩,如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加以整合和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有单元整合的意识,以课文为基础进行主题整合教学,围绕人文主题整合教学单元,以语言对比的方式进行体裁整合,以达到打造高效语文教学课堂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单元整合;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相比于以往单篇课文的备课和讲授,“单元整合”教学强调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性、整体性和可实践性,着眼于教材资源的生成和整合。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将以往死板“教教材”的模式转变为“用教材教”,这也能很好的缓解语文学科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现状,进而提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实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单元整合
  单元是由单篇文章组成的,单元间的整合说白了也就是课文间的整合,因此要想单元整合,就必须从课文上入手进行整合。我们可以从同一单元内文章的内容、题材、写作手法、语言特征、叙述手法等方面入手,对课文进行有效整合。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都是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的,其目的是教育学生爱上书本,在阅读中获得知识、获得情感的升华和精神的享受。教材所选文章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并紧紧围绕着阅读展开:《窃读记》写出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采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小女孩和伟大学者季羡林先生的对话,给小学生提出了读书的有益见解;《我的“长生果”》通过叙述作家叶文玲女士童年时读书的经历,向我们阐明了读与写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将这三篇文章整合起来,首先让学生通读这三篇课文后找出:《窃读记》一文的作者为什么对阅读这么热爱?《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阐明了阅读对我们有什么益处?之后再细读《我的“长生果”》总结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总之,巧妙运用教材中各单元的每一篇课文,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将单元中的内容整合起来引导学生阅读和体会,充分发挥单元主题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高效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语言素材的累积,并有效提升其在文学、传统、品性、历史等各方面 的素养,完成新课标提出的高效课堂的构建任务,同时也达到了单元整合的目的。
  二、以人文主题为依据进行主题整合
  对于本身就带有主观情感和情绪色彩的语文学科来说,人文主题是教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这一主題的单元是非常多的。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的赞美等都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涉及人文主题的单元是比较多的:对自然的感恩、对生命的赞美、对人生的感悟……组成了形式多样的含有丰富情感色彩的人文教育单元。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可以整合各单元的人文教育主题,通过阅读带领学生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精神家园,以求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 保护环境和其他生物和谐相处”,这一主题包含了四篇课文:《翠鸟》和《燕子专列》讲的是人与动物,让学生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谊,告诉孩子们要爱护动物;《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讲的是人与植物,告诉我们破坏环境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保护环境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更能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幸福生活。通过对这个单元的主题和文章的整合,教师就很容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这几篇课文的核心,让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获得深刻的人文教育。
  三、以语言对比的方式进行体裁整合
  语文教材中各单元间的体裁相同时,展示风格上也会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散文体裁的课文,多数都是围绕自然景物、人物等展开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写抒发或者赋予其一定的道理,在情节设计、人物选择和对于主题的展示上都有一定的共性,教师在教授新课时,可用之前学过的语言特征和叙述手法作对比,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构成方式,了解相同的文本体裁往往会有着相似的语言风格。小学生的阅读基础比较薄弱,阅读材料在语言上都比较活泼、浅显,教师可以总结出教材的语言共性和规律性,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感知。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该单元包括五篇课文,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他人的故事的基础上学会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因此教师需要先对本单元中几篇文章进行深度的剖析:从体裁上看,《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这三篇文章属于散文,文化主题也很鲜明,都是介绍作者童年的记忆;《古诗词三首》《儿童诗两首》属于诗歌,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童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分成两个课时来学习。为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单元整合后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如针对第一课时的三篇文章,教师可以提问:作者分别用了哪几种叙述方式?主要的叙述方式是什么?这三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拿到问题后学生往往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觉深入课文阅读并不时和同桌进行讨论。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大多可能高效、轻松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这样教师先整合并理清单元学习的任务和文章的体裁,在此基础上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成功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发散他们的思维。由此,学生既认识了单元学习的主题和体裁,又能实现自主探究,顺利进行高效的课堂学习。
  总之,要想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上好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就必须做好主题式教学。主题教学的重点在于对课文的整合,而整合的前提是对知识点及各板块内容进行深化挖掘。因此,教师要想准确选取整合点,就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各单元的主题和整合目标,对不同主题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单纯的“师生”关系,而是要从师生的协同、合作、共同参与探索中,来开发资源整合主题。另外,主题导向下的单元整合教学,还要注重对班级学生学情的关注,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要善于激发学生自主性,围绕单元主题特点,为学生学习语文营造广阔的探究空间。
  参考文献
  [1]梁娟.单元整合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天地,2017(18).
  [2]李艳蔓,林纲.概念整合视角下的李商隐诗歌隐喻现象探究[J].现代语文,2018(2).
  作者简介:陈秀琦,女,1969年生,甘肃庆阳人,毕业与甘肃教育学院,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