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写结合,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基于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确立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理念,抓住阅读契机,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融和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习得写作方法,为写作搭建“脚手架”; 坚持写作反哺阅读,援引文本案例说“法”, 选取文本范例练“法”,为阅读寻求“生长点”;最后,坚持以生为本,读写相生,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读写结合;语文;阅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阅读和写作好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互相支持,互相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转变语文教学思想,从狭隘的阅读教学观和写作教学观中转变出来,确立读写结合的教学思想,带着写的问题教阅读课,带着读的问题上写作课,从而在读写结合中演绎语文教学之精彩,奏一曲读写结合的琴瑟之音。
  一、抓住阅读契机,为写作搭建“脚手架”
  (一)立足课内阅读,让学生有“米”为炊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初中生正处于语文积淀的关键时期,只有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才能找到有米为炊,否则学生的写作就是一句空话。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强化学生素材积累的意识,夯实语文阅读教学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包括优美的字词句段,以及经典美文、古诗词等,让学生的头脑丰富起来,这样才能在写作时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例如朱自清的经典美文《春》一文的教学,我专门设计了一个“寻美”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并为“美”代言,让学生交流这些好词好句好段美在何处?又是如何造就这份“美”的。并围绕“春”的话题,交流有关咏春的好句好段,推荐经典美文。
  通过这个教学环节,强化了学生素材积累的意识,以及对优化语言表达的认识。为美代言的环节,打破了传统赏析的方法,新颖有趣;围绕“春”的话题,又实现对文本阅读素材的延展,丰富学生素材积淀与写作素材的广度。
  (二)注重课外辐射,丰富写作“米袋子”
  课堂阅读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素材积累与阅读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立足于课堂阅读教学,注重向课外辐射,通过课内外阅读结合,让学生的“米袋子”进一步鼓起来,从而为学生写作进行深厚的素材积淀和方法借鉴。
  课堂阅读向课外阅读的辐射不是盲目的,需要我们基于课堂阅读教学,寻求课外阅读拓展的关联点,相机开展关联性阅读。关联性阅读可以是同主题阅读,也可以是同素材、同话题的阅读,可以尝试实施群文阅读,将学生的阅读从单篇引向语群。
  如《春》的课外阅读,我们可以选择朱自清先生的写景美文进行拓展性阅读,也可以选择以“春”为话题的群文阅读,包含现代散文、古文、古诗词等,从而通过关联性阅读,为学生写作积淀素材。
  (三)渗透写法教学,实现“授之以渔”
  如果将阅读积累看作是“授之以鱼”的过程,我们还需要“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写作,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思路和写作技巧,从而实现阅读教学从“授之以鱼”向“授之以渔”的升级,借助阅读搭建支架,全面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发展。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指导要有机渗透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赏析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训练的点不宜过多,不能讲究面面俱到,要做到循序渐进,系统性推进,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段做到因学段制宜。
  仍以《春》为例,可以挖掘的写作生长点很多,我们要结合本文的特点,做到重点突出,紧紧抓住写景方法进行指导。
  理思路,明结构:细读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划分文章结构,让学生在分析盼春、绘春、赞春中,学会谋篇结构的方法。
  抓特点,悟情感:找出文章写景的句段,读一读,体会景物的特点,思考写景的角度,写景语言的特点,以及景物中寓含的思想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写景句段,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习借助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将景物写丰富,并学习将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展示景物的特点,最后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景方法。
  《春》的阅读教学,由于融入读写结合的思想,不仅有效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而且也发挥文本写作载体作用,引领学会阅读写景的文章,并掌握写景文章一般的写作技巧。
  二、写作反哺阅读,为阅读寻求“生长点”
  “写作与阅读相反,是一个逆向思维活动过程,写作教学中,学生主要是进行信息输出,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等,并借助一定的写法,表达思想情感、传达理趣等。”我们要基于阅读和写作的紧密关系,借助写作教学反哺阅读学习,为阅读寻求二次生长的机会。
  (一)援引文本案例说“法”
  写作教学的一个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理论、写作方法指导。如果单纯地就理论讲理论、就方法讲方法,不仅学生学习无趣,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我们援例说法,借助案例将写作理论、写作方法渗透其中,从而增强写作教学的生动性。案例的选择我们可以就地取材,直接利用学生熟悉的课文案例,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学生熟悉案例的时间,而且也增强了案例的亲和力。
  如写景文章的写法指导,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从多个角度写景时,不妨从《春》入手,让学生找出《春》一文中运用多种感官的句子、段落等,并分析不同感官对表现景物特点的不同效果。
  由于借助学生熟悉的《春》作为教学案例,将写作方法指导教学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同时,写作教学中对文本的二次分析,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二次阅读”,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写景中多种感官表达效果认识,实现写作对阅读的反哺。
  (二)选取文本范例练“法”
  写作方法指导不是最终目的,最终要落实到“练”。如何提高学生练笔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借助范例进行引领,在模仿中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范例的选择我们仍然可以驾轻就熟,再次利用文本的支架作用。例如写作教学中,句式训练教学,我们可以借助《春》中的一些段落进行仿写:
  【他山之玉】賞读下列几个段落,体会句式特点,尝试模仿下列段落自选写景对象进行仿写:
  段落一: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段落二: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课内范例的运用,使得句式训练驾轻就熟,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同时,又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二次阅读,推动阅读向更深处漫溯,从而达到以写哺读的目的。
  三、阅读写作相生,共奏语文教学“鸳鸯曲”
  (一)以生为本
  读写结合不是教师的一枝独秀,而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转变阅读和写作教学思想,基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兴趣和基础等,遵循学生学情实际,迎合学生认知特点,不断优化读写结合的策略,凸显学生在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开展课本剧活动,既需要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又要基于文本创写课本剧,在凸显学生主体中实现读写结合。
  (二)读写相生
  阅读与写作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也不是两者的粗暴植入。我们要基于阅读和写作教学实践,在阅读教学中寻求写作结合点,在写作教学中捕捉阅读结合点,从而实现读写有机相生,自然而贴切。例如阅读教学中句子的赏析教学,一个基本的环节是分析句子的写法特点,我们可以有机地融入写作教学指导。
  总之,语文教师要形成这样的认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一件事,而不是两件独立的事情。我们要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读写结合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寻求读写结合的有效路径,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自然结合,让阅读与写作美丽相约,教出精彩。
  参考文献
  [1]潘一平.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11).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2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