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角下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2017年语文学科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笔者认识到农村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贫乏薄弱,分析其原因后,开始致力于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把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并对其进行探究,提出了能对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多种方法,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法训练;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语文学科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笔者自毕业后一直在农村任教,农村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比较贫乏薄弱,不能完整地把自己对生活的审美体验、感悟体会用文字述诸笔端,因而农村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分析语言表达能力贫乏的原因
  (一)农村环境影响
  首先是家庭因素。绝大部分学生出生在农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随着社会经济大潮涌动,大部分父母外出务工,孩子由家里的老人看管,由于隔代教育,祖父辈大字不识几个,学生从小缺乏文明的语言熏陶;其次是学校的因素,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都没有很好地推广标准普通话,平时讲话都是一副“地方腔”,这样就造就了农村学生很少有用普通话表达语言的机会与习惯。
  (二)传统教育影响
  传统教育侧重强调语文的知识体系,不重视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因而在应试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多是一些应试技巧,过分地强调卷面上的高分,造成他们语言表达与智力方面不能同时有效发展,不能完整而流利地表达出他们的心里想说的话,甚至闹笑话。
  (三)网络语言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步入网络时代,网络平台衍生出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的特点是简化性、随意性、创新性……而青少年作为网络平台的主力军,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然的敏锐和好奇,很容易接受与使用网络语言,甚至还把网络语言引进日常生活。但网络语言在构词、表意、语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无形之中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四)自信不足影响
  农村孩子见识面狭窄,缺少锻炼,他们自信心不足,紧张、害怕用语言与人交流,怕用词不当,遭人嘲笑,怕表达不清,造成误会。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很多农村学生不能用口语交流,一旦在需要的场合时,他们往往语言表达上词不达意,紧张结巴,不能用连贯、得体、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想。
  由此可见,一名致力于农村教学的语文教师,务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并对其进行探究。
  二、明确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这些年来,语文改革热潮不断掀起,初中的语文教科书进行了多次改版,2018年宁德市语文又推行了部编语文人教版,从这几套教科书的比较来看,语文教学越来越偏重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突出了“语言表达”在人际交往中的功能。2017年语文学科提出核心素养: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语文教育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还体现在近几年的语文考卷上。语文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要通过体会、理解、感悟、分析、概括阅读材料,获得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还要把这种对文本的认识用恰当流畅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阅读能力是提高表达的基础和必备条件,而表达则是体现语文水平最直接的要素。只有让学生说好每句话,学会清清楚楚地表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
  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一)纠正地方腔,推广普通话
  作为语文教学必须要让学生认准字,读准音,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汉语有许多的同音字、近音字,加上每个方言区都有自己的方言语音,倘若特别严重的话,这必然会影响表达,成为交流的阻碍。就如我们古田方言就很重,有韵母念不准的,很容易混淆的,面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逐课掌握字词,反复训练,大声朗读,不断积累,从而纠正他们的读音。
  《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而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毋庸置疑让他们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是件难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尽可能地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讲解课文。而对于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最初可以采用一些强制的手段,让学生互相监督,如果哪位学生说方言,可罚扫地一次,情节严重、满嘴方言、屡教不改者罚其读课文直至背诵。有些学生一开始不习惯说普通话,尤其是男生,有些甚至会觉得难为情,对这些同学可以鼓励,引导,进而让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习惯。
  (二)创设各种机会,加强语言表达
  1.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一个同学进行演讲,内容不作规定,课前要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可对演讲有关方面做指導,如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仪态要大方、内容要健康、语气要连贯等,并且把每个学生的演讲拍成视频,一周之后,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们观摩,学生们就会发现许多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评选周冠军适当颁发奖品以激发学生演讲热情。这样的训练不单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让学生的胆量、修养、应变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加强,还让学生在整合资料时增长了知识。
  2.在课堂上,笔者抓住时机为学生创设条件进行训练:
  (1)设计一些诸如组词、连词成句、连词成段、连段成篇、变换句式、修改病句等练习,通过讨论让学生当堂表达。例如让学生每天完成生字的造句,展开联想运用修辞方法把其中的几个字联成片段。在讲授《白杨礼赞》时,让学生以“潜滋暗长”为首进行成语接龙。看似简单的训练不仅让学生理解词语,丰富了语言词库,而且还学会了准确恰当地使用这些词语来表达情感和体会,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规范性。   (2)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先让学生充分地品味文本,运用复述的方式,让课文自身的旋律一再重现,其次梳理文章脉络,准确把握段意,也就是与课文内容不能有出入(关注文章六要素)。在讲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时,就要求学生复述课文,鲁提辖在潘家酒楼上,遇见金氏妇女,金氏妇女是住在鲁家酒店的,学生在复述时可能会把这两个地点弄乱了。所以,学生在复述时,分外细心,听的同学也要分外敏感。在复述过程中,大家不仅能敏感地觉察到别人语言中的毛病,而且能自觉地使自己的语言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
  (3)多创设一些口头回答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踊跃回答。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做一个引领者、创设者,多设置一些能自由发挥的话题。比如《社戏》中,“偷豆”在当今社会还有可能存在吗?《昆明的雨》中,开篇描述给宁坤的画有什么用意?如果老师不问,学生便懒于回答,课堂气氛就不活泼。故而,老师常问,学生多说,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3)在授课时,让学生学会朗读。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收录到中学课本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所以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多次朗读,初读课文,可以读字音,理解字词,学习作者在文中如何用准确、凝练的词语表情达意,做到熟悉文 本;再读课文,可以梳理文章结构,品读名句,穿越时空与作者进行交流,把握情感;又读课文,可以结合朗读技巧与自己对文本的感悟,把文章读得声情并茂。为了提高朗读技巧有时可以听磁带朗读,还可以看视频跟名家朗读,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以至于达到“披文入情”提高朗读能力的效果。还可以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典范的文章和精彩的片段,“读之于心,宣之于口”,这对丰富语感、加强语言表达无疑也是有帮助的。
  (三)读写有机结合,提高语言表达
  语言建构从能力上应包括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近年来,语文能力的考查越来越体现了读写并重的特色。客观题比例明显下降,主观表述题增多,表达自己看法、观点这类开放性的题目增多了,而农村学生由于知识面窄,而且阅读能力差,再加上缺乏学习的氛围,对于阅读题往往束手无策,尤其在考试时,东拼西凑,不符合逻辑,甚至风马牛不相及,语言表达苍白,得分率比较低。所以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是必要的。加强书面表达训练就是加强“写”的能力,但做笔头训练之前,让学生先学会“说”,也就是把“说”与“写”有机结合。叶圣陶也认为“文章就是语言的记录”。张志公也指出:无论记叙、描写、发表观点、讲述道理,先要一段一段地说,然后再一段一段地写;一段话说利落了,就能写好一段话,一段话写好了,一定能写好一篇文章。
  总之,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務之一。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创设语言表达机会,要不断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放心大胆地通过多种方法去说、去写,让农村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焕发光彩。只有学生个个“能说会道”,驾驭文字的技巧才会渐渐精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越来越全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0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