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STEM课程实施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STEM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让学生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且和他们的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这一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STEM课程更能从学生立场出发,契合儿童精神生活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升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STEM課程;小学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9-003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022
  现代教育大多重视知识的教授,而忽略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紧抓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好时机,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家居、3D打印等关键词反映出创新产物将极大地影响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所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思维,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中渗入STEM课程是很必要的。
  STEM课程作为一门融合课程,相对于常规课程参与人员更为丰富,开展场地更为多样,使用材料更加灵活,因此对实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组织者对跨学科教学的知识内容组织、教学形式、评价方式、资源与环境建设等方面都要有清晰明确的认知。而目前我国专业的具有上述认知和教学能力的STEM教学者比较少且分布比较集中。在大形势下,许多小学逐步开展STEM教学研究,在实践中完善理念知识,构建具有地区特色、学校特色的STEM教学体系。
  一、对实施STEM课程的宏观规划与清晰定位
  STEM教育在美国比较盛行,现在在国内被高调传播,但是在具体实践时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的研究都缺乏系统性。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是对国外经验、相关报告以及课例的介绍与解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教学方案。因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结合区域和学校特色,集合区域骨干教师力量共同开发研究。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儿童发展状况,我国的具体情况都与国外有所不同,因此我们不能对其教学理念、内容与方法照搬照抄。我们应该在已有的教学理念、知识体系中加入STEM思想,使其更加顺畅、柔和地渗入日常教学中。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制订出符合我国教育情况,适合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案。
  二、对实施STEM课程实施者的培养
  STEM课程实施者包括学校内的教师、有需求的家长、社会机构等,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地区的个别大中小学校,而且整体执行水平参差不齐,整体上缺乏宏观系统规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因此,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讲座和教研课的研讨,从上至下就STEM课程体系、实施策略、注意要点进行指导交流。以强带弱,以多促少,以团体的方式促进STEM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多创造机会请上级专家莅临学校现场观摩论证,听取专家高位意见,完善理论上的不足。同时,不拘校内还是校外的开发者共同研讨取长补短,借助多方力量共同完善STEM课程内容。教师应提高对自我STEM素养的要求,如提高学科知识的储备,对现代科技前沿技术的了解,创新意识的提升,实践动手能力的突破。建立有效的STEM师资培养机制,加强STEM的师资队伍建设,是STEM课程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三、STEM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开发
  STEM课程与国家课程不同,它以教师能力特点为导向、以学校已有环境资源为依托,难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实施方案,它的课程资源与硬件环境可选择性更强。STEM课程教材目前主要来自一线教师的自主编写和校外STEM培训机构的开发,教材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管是选择自行开发还是使用校外教材,教师应从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出发,灵活、科学、系统、全面地制订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真正意义上打破学科间的壁垒。STEM教育涉及工程、技术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实施需要硬件实验环境作为支持和保障。学校应根据自己的课程资源,包括场地、开课时间、人数、教材、经费等,选择合适的硬件,开辟校园创客空间或个人工作坊。
  四、STEM课程的实施
  实施过程中不应陷入过于关注硬件设施的高端与否的盲区,关注点应放在学生是否能够用便捷的方式、创新的视角解决问题。例如,引导低年段的学生利用身边的常见材料通过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STEM课程实施中也不需要刻板地强调科学、技术、数学、工程在一个案例中是否都有体现。教师应把握STEM的内涵思想,不要浮于固有的外在形象。小学阶段的STEM课程对现代高精尖技术的要求不宜过高,应更重视科学思维和工程思维的指导系统化和线性化,探究和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总之,要给小学生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积极将生活与教育相结合,为课堂注入一股“清泉”,引进新的技术概念,帮助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理解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为学生积极动手、开拓大脑营造良好氛围。问题的不断出现和解决,既能提高学习氛围,又能开拓创新,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慧仪.融合STEM理念的学习活动的要素特征与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2017.
  [2]徐燕.小同大异——STEM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策略比较[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6(1).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李莹(1989.11— ),女,汉族,江苏徐州人,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1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