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班主任、家长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前我国的本科生教育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学风不好,家长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专业教师对学生学习关心不够等。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可加强对学生学风的管理。班主任与家长的及时沟通,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主要研究高校班主任、家长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家长;班主任;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147-02
  我国现如今正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自1997年开始,国家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政策,大学毕业生数量年年增长,然而大学生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来自市场就业大军的竞争压力,职业要求的多样化使学生进入职场面临更多的压力与挑战,使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其心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另外,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对教育工作者缺少培训和监管,使其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基于这种情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被提出,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建立协同育人的机制,这为大学生在成长、成功就业的道路上提供了健康绿色的平台,同时也推动了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学生自身情况
  “一上大学你就自由了”,相信不少学生听过这句话,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少了班主任的耳提面命,但是课业压力依然存在,社團活动、组织培训、课外兼职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挂科现象、考试作弊现象层出不穷。熬过了万人过独木桥的高考,来到令人神往的象牙塔,本应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成为令人艳羡的天之骄子,可是大学生违法犯罪这个词却频繁在公众媒体中出现,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研究生饮水机投毒事件,黄小庭利用科技知识制造毒品,甚至有些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进行网络诈骗、网络盗窃,女大学生为一己私利进行裸贷……听到这些使人瞠目结舌的案件,让人心惊胆寒的同时,不禁感叹大学生道德的缺失。此外,大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往往感觉迷茫,犹豫不决,为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或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期望过高,期待高职、高薪、高福利的工作,然而自身情况与职业要求相差甚远。
  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言谈举止在孩子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受教育程度及经济实力对学生受教育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家长经济实力强,就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有的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各类培训班、辅导班;为了能让孩子吃好住好,不耽误学习,有的家长甚至成为孩子的贴身保姆,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一些家长受经济条件和家庭观念影响,认为学生上了大学,成为大学生,就是具有一定能力的成年人了,可以放手不管了,认为只要努力学习,将来一定可以找到工作;一些家长一直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长大,孩子全部的事都要亲力亲为,就连填报志愿都要干预,不顾学生意愿,将学生培养成时代的“巨婴”;还有一类家长关注学生各个时期的成长状况,参与学生的每一重大决定并尊重学生的想法,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家长,其最初的期望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但结果如何,却无从得知。
  三、班主任育人现状
  高校班主任通常由专业教师兼任。他不仅给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的教育者,更是开展学生活动,对学生日常事务进行管理、服务的辅导员。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更有利于其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第一,作为专业教师,班主任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能了解其思想情况,有利于对思想出问题的学生做针对性的辅导。第二,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威望,更有利于其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也需要具有高度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问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作为服务者,班主任服务于学校、家长和学生,协调来自学生家长、学校组织等方面的压力,而且工作内容复杂,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班主任的工作热情会逐渐消退,很难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班主任的多重身份很容易造成角色混淆或缺失,迫使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
  四、协同育人模式
  协同育人模式是基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应运而生的,是高校改革的必经之路,教育工作者应整合、优化、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积极配合高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并深入其中,从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教育的结果受教育的主体、客体和环境共同影响,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应先摆正态度,努力获取新知识,教育工作者应提升自身学识修养,优化教育环境,协同创新,结合家长及教育机构,携起手来共同育人。
  与传统的育人模式相比,协同育人模式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化,使更多的资源直接作用在学生身上,让学生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协同育人模式强调加强学生与高校机关、社会机构、专业教师及班主任之间的联系,彼此互补,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打破传统单一育人方式,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另外,这种集多方面于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不仅直接或间接地锻炼了学生处事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独立思考、辨别真伪,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逐渐清晰,能够明确自身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对协同教育机制的分析研究,协同育人模式不仅优化了教育环境,提高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还为高校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出了高质量的人才,进而提高了高校教育的效果。第一,科学定位,确定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辅导员、家长及学校组织的协同合作,满足学生、家长诉求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彼此相互参与,相互协同,以培养高素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大学生群体为目标。第二,相互配合,提高效率,协同育人工作在运行中需要各个组织部门不同的人员付出比平时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不仅需要各部门彼此协调,相互配合,还要在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第三,促进学生发展,协同育人模式为传统育人方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身心发展、职业规划等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让更多的资源被大学生整合、利用,使教育效率最大化,为大学生工作、创业提供了有利平台。
  参考文献:
  [1]李超颖,杨建民,宋清萍,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7(5).
  [2]张华.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探讨[J].许昌学院学报,2015(4).
  [3]胡铁,李荣香.基于“校企合作”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
  [4]陈丽君,浅析当前高校教风学风存在问题及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6(11).
  [5]秦风艳,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4).
  基金项目:感谢吉林省高教所教研项目“高校教师、班主任、家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的支持。
  作者简介:徐强(1981—),男,长春工程学院副教授,班主任,研究方向:珠宝玉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3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