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为了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我国从2013年1月开始正式实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该制度的颁布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进一步创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意义深远。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顺应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趋势,满足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会计核算的相关处理要求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的有关政策规定,符合新预算法下关于政府部门预算管理的细化调整需求;二是开创性的使用“虚提”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新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对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性资产所占用的资金数额进行会计核算,既满足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实际需要,也保持了会计支出与收付实现制下预算及年终决算口径的一致性;三是强化了政府投入资金的会计核算,将“事业支出”科目按照一定的层级进行划分,依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分类标准进行明细核算,更有利于年终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对比分析;四是规范了财务报表体系,在新制度下,用“财务报表”替代了原有的“会计报表”,拓展报表及附注内涵,取消了原有的收支情况说明书以及季度报表等内容,减少了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工作負担。对资产负债表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收入支出项目,减少了会计实务的操作理解错误。另外还新设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更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信息与会计信息的对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策略
  (一)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在新会计制度下,在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有了较大的改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要重视制度的改革内容,积极组织单位员工开展政策理论学习活动,要求单位财务人员认真研究新旧制度变化内容,及时更新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调整会计核算和处理方法,对单位现行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和补充,从而适应新政策的变化需求。同时,事业单位还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逐步实现单位财务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更好地发挥财务的决策支持作用。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引进财务管理人才时要对其专业技能水平、道德素质水平、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以此优化单位的人才结构,更好地指导和推进新会计制度下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加强内部员工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展员工知识技能考核活动,激发单位员工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化员工的自我提升意识,从而促进其财务管理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做好新旧制度衔接,改进财务管理系统
  由于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概念及内容的改动较大,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支项目,根据流动性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要求具化附表,尤其是财政补助收支表,确保财务报表内容的完整性,在会计科目方面也做出了规范化的调整,如将现金变成库存现金,应缴税金变为应缴税费等,结合事业单位工作实际对相关科目内容进行了调整,因此事业单位需要着重加强财务报表管理工作,一方面在设置财务报表时,要保证表内勾稽关系以及取数公式的正确无误,通过比对报表与余额表的各项数据,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如果存在资金结转结余,则需根据其来源将其填列到相应的科目中;对于存在多个下属机构的事业单位,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时,可将本级报表与下属机构报表数据直接相加,填列到相应的会计科目中即可。同时还需注意对于单位与下属机构之间存在的上缴、补助以及转拨款项等及时进行冲销,防止出现重复列报。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结合新会计制度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完善。调整会计账户及报表结构,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完善系统功能,从而适应新政策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求。事业单位还要升级和更新原有的财务软件和会计信息系统,按照新制度标准转换数据格式,调整相应的会计科目及其余额。在编制新账科目余额表时,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对照旧账科目余额表进行编制。比如将旧账中的“借款工程支出”、“出包工程往来”科目转由新账的“预付账款科目进行核算”;将“内部往来”、“其他往来”以及“备用金”的借方余额转由“其他应收款”进行核算,相应的贷方余额也转由“其他应付款”进行核算;在新账中将“流动基金”以及“专用基金”都归属到“事业基金”科目下进行核算等。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严格会计核算处理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保养、维护以及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标准要求都进行一定的改进和细化,确保其流入流出的安全与高效使用。要求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需求确定计提折旧方法,规定了“虚提折旧”和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既满足了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双重需要,又能进一步促进价值与实物地融合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率。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需结合制度要求,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核算固定资产时,应符合新会计制度下的入账标准、单位价值以及折旧年限,在入账标准方面新会计制度规定当资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其价值的确定应在制度规定的标准上,且在使用过程中其原有物质形态不变。如果价值未达标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也应将按照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对其进行会计核算。在单位价值方面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对其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在折旧年限方面若上级对折旧年限做出了明确规定,则按规定严格执行。对于未明确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则应结合单位资产使用的现实情况合理的确定。其次,做好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按新制度规定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以某公路事业单位为例,其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细化了公共基础设施核算原则,按照“谁管养谁负责”确认会计核算主体,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核算对如初始成本、新增成本等进行核算计量。对于初始成本可按照竣工决算数据作为项目的初始价值入账,在原有公共基础设施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如路网结构改造、增加路基宽度等,新增成本按照原账面价值加改建、扩建支出,再扣除原公共基础设施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后的金额入账。再次,事业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资产盘点,财务部门要按照新会计制度下的账务处理规定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完善业务流程。事业单位在使用固定资产时应按照一定的申请程序进行,而且各业务部门仅享有资产的使用及维护权,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
  (五)更新预算管理模式,加强预算考核反馈
  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要改变传统单一的增量预算编制模式,结合其业务实际情况综合运用零基预算、比率预算以及滚动预算等多元化的预算编制方法,保证预算编制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要促进预算管理制度化,加强预算计划的执行监管力度,做好预算计划的协调与平衡,强化预算的控制约束。要减少项目预算拨付分配的环节与流程,有效防止中间环节资金挪用与占用的问题,也能进一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促进达成预算目标。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将监管重心前移,从过去的事后监管逐步转变为事前的预防性监管和事中的控制性监管,逐步形成完善的全过程性监管体系。为了保障预算计划的有效执行,要强化预算的绩效评价和后期考核,及时将预算执行效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帮助其更好地把握自身不足,按规定进行调整和改进,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保障事业单位运营的高效和稳定。针对预算支出要实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考核方式,以投入产出为导向建立预算考核指标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的评价预算执行情况,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方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提出从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更新预算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论述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策略,希望能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董江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J].经济师,2018.
  [2]刘颖.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公路养护事业单位的影响[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49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