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中,应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方法合理融入其中,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提升运行水平,并结合具体的发展态势与规律特点等,将先进的管理方法融入其中,以此提升各方面的工作质量与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建设
  1  前言
  水利作为我国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我国绿色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的地理地势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为我国投入水利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水利工程对于农业、工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最早建设水利工程就是出于保护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考虑。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我国发展的基础性任务,这一国情在迅速发展的现代依然没有改变,这是关乎千家万户的大事。水利工程也为我国其他工业建设提供了便利与支持。而水利工程本身具有工程量大、工期长、投入大等特点,并且要求较高的技术能力与科技文化素质,因此,水利工程建设也一直是我国乃至于世界上的建设难点。也正是因为上述特点,水利工程密切的关乎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结合当代发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水利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进行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也十分有必要的。
  2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的内涵
  为了有效适应现代化发展要求,水利工程建立更加科学、先进的管理体系。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指的不是单一的硬件现代化,也不是软件的现代化,而是和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以及先进的调度监控手段、现代化管理设施、管理理念和管理队伍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作为一个现代工业化的管理理念,其最大的特性就是注重细节部分、注重过程、注重质量和效果,追求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在当前背景下,水利工程管理精细化发展会是其未来的必然发展态势,要求将管理工作做到格式化、程式化和制度化。如果实现管理现代化,就能够做到管理的精细化。
  3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3.1  基本思路
  在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为重心。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利工程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并不断完善水利工程管理标准以及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工程信息的同时,结合先进的管理制度,实现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发展,用信息化切实推进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同时,要积极建立健全现代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有效弥补传统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不足,推进其向现代化水利工程发展,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民生性、经济性作用提供有利的支撑。
  3.2  基本目标
  当前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要明确其具体的建设目标,不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因此,管理部门要积极更新自身的工作理念和思想,加强对水利工程运行和管理工作的系统化梳理,加强基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优化工程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将其有效整编入库,以备后期运用。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数学模拟系统,以逐步推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其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论和技术,与实际管理现状进行有效结合,建立更加科学的信息采集系统和远程监控系统,实时传输、在线分析处理相关数据。
  4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的措施
  4.1  树立责任意识
  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具有重大的作用,再先进的管理理念脱离了人民群众也得不到贯彻,更起不到效果。这就要求从事于水利工程建设的所有人,从上至下,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基层都要树立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坚决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应当将生产与安全的管理责任层层划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担责”的气氛,做到“履行责任必受嘉奖,逃避责任必受惩罚”,从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和精神文化倡导中双管齐下的、全方面的培养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4.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现金管理理念的载体对于水利工程现代化与精细化具有骨架性的作用。一切的管理行为都需要依托于健全的管理制度得到确认、树立权威。一旦确认管理制度则所有人必须遵从,绝不将任何个体置于制度之外,坚决杜绝特殊化。健全管理制度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管理制度应当注重效率。在过往的水利工程方式中存在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的情况,这违背了管理制度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宗旨,也不利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因此,在健全管理制度时应当明晰管理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将各个环节有机的联系起来,从而消除管理工作中的阻碍,使管理工作流畅进行。其次,应当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管理工作中也时常发现管理制度“假、大、空”等脱离实际工作的现象,对于实际工作中相对细枝末节的问题反而追加更加繁琐的手续,使得整个管理制度虽然庞大却十分臃肿。并且水利工程建设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不同阶段的工作面临不同的问题,健全管理制度时应当时刻保持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才能切实解决好工程中的管理难点。
  4.3  提升水利建设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是我国建设至今取得极大成就的法宝之一。信息化建设融入水利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工作是科學技术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的重要表现。信息化以更加直观的数据、更加准确的表达为管理者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并且为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大提高了现代管理工作的便利性。如基于PDM 的水利工程档案数据管理系统,将施工单位、施工设备、各类图纸等进行信息化的处理,降低了数据丢失的风险,并对设备的使用、维修进行动态的追踪,还可以对关联的施工单位进行评价,为日后其他的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水利工程管理云平台也是这一领域十分有益的尝试,以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五位一体的建设水利工程大数据环境,以项目生命周期文档一体化实现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升,从而为保质保量完成水利工程建设任务而做出贡献。
  4.4  强化政府监督作用
  政府是我国管理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要抓手。作为联系国家与人民的桥梁,政府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发挥和强化政府的监督作用。尤其是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正是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关乎国家和人民的福祉,各级政府都应当对于辖区内的水利工程严格进行监督。水利工程建设由于其牵涉面广、工程大、周期长的特点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管理的困难,比如,建筑材料中以次充好、欺诈横行,无良商家的手段层出不穷,施工单位难以防范。此时,政府就应当秉承为国为民负责任的态度,决不能对于妨碍水利工程建设的乱象视而不见,而应当重拳出击,严格依法办事,履行好政府应尽的职能,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底,为水利工程现代化和精细化建设创造和谐、良好的环境,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为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水平,应将现代化以及精细化的理念融入其中,按照目前的工作要求与特点等,改革以往的管理机制,以此提高每项工作的实施效果与水平。
  参考文献:
  [1] 牟元梅.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121~122.
  [2] 张吉成,陈昌仁.基于PDM 的水利工程档案数据管理探索[J].档案与建设,2017(2):84~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56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