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杜秋凤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并提出了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践方法,希望能推动我国小学感恩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1
  感恩是指获得帮助后主动给予回馈,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懂感恩的人往往会被人们遗弃,当再次遇到危险和困难时,则不会有人主动伸出援手。因此,所有人都应当树立起感恩的心,当有着帮助自己时,主动给予感恩,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帮助他人,也能收获到感恩。这样的社会才是温馨美好的,人类也能在这样的社会生活中更进一步。感恩教育是指通过情绪的感化与理性的教化,传递感恩的认同感与报恩的责任感。通过教育,人们可以对感恩这种行为有更高的认同,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终完成精神的升华。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地位与重要价值
  德育在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素质养成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在小学开展德育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感恩教育与德育在价值理念上高度契合,其也是如今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感恩教育与责任感培养
  感恩不但是一种责任意识,还是一种公共意识。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明白付出与回报的意义,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更好的回报社会、奉献他人,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成为美好的人间。感恩教育不但能让学生明白感恩的意义,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开展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明白父母以及老师的艰辛,从而明白自身的使命,端正态度,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不负家长以及老师的期望。而责任感属于道德心理的范畴,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开展感恩教育,还能有效促使德育中责任感教育的提升。
  (二)感恩教育与人格塑造
  感恩是一种认可他人和认识自己的积极心态。当前,多数孩子属于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就存在家长过分的呵护乃至溺爱的现象,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丧失自立空间,甚至走上人格误区。在生活中不会受到批评指正,生活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导致多是孩子无法处理负面信息,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十分不利。而感恩教育正是让孩子学会面对负面情景,当体会到挫折与磨难后,学会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并对父母多年来的关爱心怀感激,对老师的引导和朋友的帮助也怀有感恩之情,從而形成健康良好的性格,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人格教育作为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感恩教育的开展可以与之相互促进,培养学生树立更好的人格。
  二、在小学德育中进行感恩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感恩教育氛围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忽视了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导致感恩意识普遍缺失。对青少年来讲,感恩意识的欠缺主要原因来自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有升学指标,往往会把工作中心放在应试教育方面,过分的追逐成绩,导致德育教育的缺失。近年来,多数学校已经开展德育,但是应试教育依旧占据主要局面,导致德育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效果。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教育模式仍存在于传统教育方式下,教学内容围绕教材展开,课堂形式单一,教师主导着课堂,学生很难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导致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搜到很大额影响。感恩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发自内心的回馈,因此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感性教育,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后续的教育。氛围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在校园生活中,应当处处透露出感恩的理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合理的穿插各种教育素材,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等,都可以让学生对感恩产生初步的认识,从而为感恩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感恩教育的开展
  在具备了感恩氛围后,学校可以全面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课堂内,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讲述与感恩有关的故事,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针对性格、家庭教育不同的学生展开差异化指导,让学生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感恩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当以感性教育为主,切不可功利实施,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课堂之外,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会讨论,或者进行阅读会等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附近的公园内帮助他人,让学生感受到受感恩的乐趣。学校也应当提高整个感恩氛围的水平,通过感恩节活动、电影展播等方式,让学生对感恩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这种良好的氛围也能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结语
  感恩教育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德育的重中之重。而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长期合作,在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下产生感恩意识。而在小学开展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好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因此,在小学必须切实落实感恩教育,以感恩教育带动德育,以德育促进感恩教育,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能促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让我国可以长期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蒋红斌,张虹.中国传统节日的小学道德教育意蕴及实现路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04):5-8.
  [2]杜伟珍.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小组工作方法的尝试性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56-57.
  [3]刘青.做好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J].华夏教师,2018(22):33-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3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