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概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网络时代为我国人民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均带来非常大的便利,但在网络环境下,教育所面临的变化与问题也逐渐增加,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随着网络环境的逐步变化,越来越多的不良信息披着“正义”的外衣侵蚀着我国青少年的思想健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站,在离开高校校园后,学生步入社会,不再接受系统、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乃至其未来人生的思想政治发展。我国的网络发展迅速,且高校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也增加了不良信息、负面思想对学生的影响。且新型的信息接收方法与频率,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水平的要求,因此创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已经初步开展,其主要措施是针对日常教学中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还存在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充分挖掘和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内容,并对机遇与挑战进行详细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下;创新机遇;挑战
  doi:10.16083/j.enki.1671-1580.2019.11.01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0-0080-05
  思想政治教育由古代“家族式”荣辱观开始,在我国教育的各阶段、时期均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步走人正轨,通过在不同学年、学制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为提高我国人民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奠定基础。互联网作为21世纪的新兴文化载体,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我國各年龄段人群接触互联网的时间均占世界前列,互联网已经完全融入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作为日常沟通、交流、传递信息的载体,互联网对校园教育的影响也随之增加,我国对校园教育中互联网的使用十分重视,认为教育应与互联网相结合,增加和提高互联网的使用,以此创新教育手段,改善教育水平。由此,我国部分学者对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展开了研究,但并未详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内容,因此本文对这一问题作简要概述。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特点
  (一)开放时效性特点
  网络与传统信息交流方式相比,其开放性更强,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能够做到更高效率、更全面、覆盖面更广的信息交互。在教育工作中,网络能够缩小不同类型学校间的距离,增加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利用效果。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受互联网的影响,也存在开放、时效性强的特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环境,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对学生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开展有巨大的帮助。
  (二)主体隐匿性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网络环境影响下的思想政治创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加能够体现学生主体的教育地位,增加了学生教育的隐匿性。学生主体地位提升,教师引导作用更加明显,这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有非常大的助推作用。主体隐匿性还体现在学生接受教育时,接受信息的来源相对复杂,学生的信息相对隐秘,这导致学生对信息的筛选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增加了学生对不良信息的辨别难度,主体隐匿性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和挑战。
  (三)平等交互性特点
  平等交互性原则也是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特点之一。平等交互原则是指网络环境打破了教师“高高在上”的教育地位,将教育看作是更加平等的,交互性大于指导性的教学活动。学生对教育理解的变化,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此外,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仅仅通过教师的指导获取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渠道也随之增加,导致交互过程中教师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平等交互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主流,缩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四)内容丰富性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即内容的丰富性,网络环境能够将海量信息整合到一起,这极大充实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此外,上述资源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单纯书本、文字资源不断变化为图片、音频、视频资源,由不可互动性资源转变为可交互性资源,其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丰富,为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带来极大帮助。
  二、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挑战
  (一)网络环境下创新教育准备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国家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创新教育改革相对容易。但在目前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育并未得到迅速发展,究其原因,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信心不足有关。多数高校并未在原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和建设网络环境下的创新教育,仅仅将其作为“会议精神”,学习和领会后没有实践到教育教学当中。部分教师自身无法适应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变,也无法将创新教育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当中,导致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工作并未切实与网络环境相结合,无法发挥其作用与价值。当前我国高校从整体上并未真正重视和积极实践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创新工作“浮于表面”。
  (二)网络信息利用率差且深度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网络信息利用率相对较差,网络信息的利用多以学生为主要对象,教师的利用率显著不足。针对时政、新闻信息等内容,多以学生为主进行浏览,教师对这类信息的敏感度普遍不够,在日常生活中的网络信息应用仅体现在“查阅资料”“分析材料”等内容中,网络信息利用率低,利用深度也不足。在网络信息的利用深度方面,教师自身对网络信息的筛选效率低,应用在课堂上的内容相对粗糙,利用深度未得到发掘。一些教师甚至在截取网络信息时无法保证信息质量与关联性,造成信息利用效果差。久而久之教师对应用网络信息的效果与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不再融合网络进行教学,无法在网络大环境下顺利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简陋
  高校在投入资金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工作中,多以高技术类、重点发展与培养的院系进行资金投入。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研究能力、就业发展并无显著的关联,导致大部分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部分高校能够在建设网站的同时,增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包括个性教育、集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但多数高校并未引进其他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甚至并未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即使在建设或引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后,也未进行资源筛选和管理,内容良莠不齐,甚至出现大量重复内容,学生在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时,无法迅速得到有效信息资源,造成学生存在厌烦心理,创新教育并未真正进入学生日常学习当中,网络环境的优势并未得到体现。
  三、当前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问题
  (一)当前网络环境不利于高校学生思想发展
  虽然高校学生普遍已成年,但由于社会关系较浅,年龄相对较小,在尚未形成正确的“三观”时,长期接触和使用网络,容易造成高校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出现“网络综合症”,高校学生无法在网络环境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与营养,反而出现过度依赖网络世界,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正常沟通交流等问题,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与人格障碍,影响学业,甚至导致高校学生从事网络犯罪等严重后果,从整体上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压力与问题,更谈不上借助网络环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二)高校网络应用维护意识差
  高校在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时,虽然能够重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开展思想方面的教育,但多数高校仍将科研教学、科学研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投入相对较少,应用到网络上的资金、精力则更少。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及时、有效地与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挂钩,出现网络技术欠缺、网络维护人才不足的问题,仅能够维持网络的运行,但运行效果差,稳定性不足,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脱离网络,无法有效开展创新教育。
  (三)对价值观的选择性较差
  网络能够拓宽高校学生的眼界,同时也使高校学生的思想受到冲击,高校学生在浏览网络资源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西方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政治政体等内容的影响,上述内容受到“有心人士”的修饰,令高校学生认为西方国家的思想与政治形态更加“公平合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学生受其他不良价值观取向的影响越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阻碍越大,严重时影响高校学生正确思想价值观的形成。而通过网络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虽然能够取得更大的便利,但对高校学生思想的冲击也不容忽视。
  四、提高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水平对策
  (一)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网络应用素养
  当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由原来的“普及教育”逐步转变为“提升教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既要保证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以此提高我国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保证教育效果,教师自身应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尤其针对职业素养方面,教育工作者在师德高尚的同时,还应重视和提高自身的网络应用素养,将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工作看作是工作的必然路径,解放自己的思想,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离不开网络环境的帮助与影响,增加自身的网络应用素养,包括掌握网络与计算机的使用,熟练筛选和辨别网络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劣,并充分应用在日常工作中。我国的高校对学生网络行为规范不足,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的教授者和引导者,应该对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避免高校学生在网络行为中触犯道德与法律底线,增加学生的道德感、荣誉感。尤其针对高校学生容易“网络成瘾”的问题,要保证高校学生能够适当、适量地开展网络活动,针对高校学生的网页浏览内容,进行一定筛选和保留,减少高校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以此增加高校学生的思想纯洁性,促进高校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以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础与基石。
  (二)增加相关教育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但并非无法融合、关联其他学科,相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涉及范围广,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均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如仅仅对思想政治内容开展授课,则无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网络不断普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的关注度更高,其中包括对心理教育等工作的重视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在进入校园后,由于自由时间增加,导致学生的心理教育出现一定问题,多数学生无法控制自身的网络行为,为此也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内容,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需要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等学科的教育教学,利用调查、分析学生网络行为的方式,增加学生网络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减少学生由于上网产生的逃课现象,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利用丰富网络资源,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同时,针对高校网络维护意识较差的问题,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在利用網络资源的同时,需要高校自身做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维护,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做到有效维护,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健全的监督与管理
  在当前复杂的网络环境条件下,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依赖健全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创新同时会带来较高的风险与挑战,利用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的影响,避免学生在校园中过多接触社会上的负面信息,增加学生道德水平与素养。在监督与管理工作中,除保证校园网络的洁净外,还需要对校园网络互动版块中的一些社会行为、社会现象,积极地纠正与处理。虽然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辨别不良信息,但部分信息的煽动性强、隐匿性强,学生无法进行正确辨别,需要高校通过对校园网络内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及时处理和屏蔽不良信息,增加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稳定性。管理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几点:首先开展系统的网络道德、网络责任教育,规范和维护学生的网络行为,避免学生自身出现网络不道德现象;其次建立起专业的管理部门,利用网络管理部门对校园网进行系统的管理,增加高校对学生网络行为的掌握能力,及时删除负面信息,促进学生的网络环境健康;最后,在日常工作中,做到积极、主动监督网络行为,以校园网为单位,确保学生网络与整体网络在紧密联系的基础上不断筛选、充分过滤不良信息,杜绝不良信息进入学生生活。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广阔的改革前景,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困难。尤其针对我国高校存在显著差异的情况,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不同,但由网络环境带来的冲击与挑战却是相同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普遍存在对网络利用效果差、深度不足、教育工作者重视程度不足、网络素养相对较低等问题,学生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也存在网络行为失调、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网络应用不安全等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期间,导致学生出现网络依赖、网络成瘾、人格失调甚至造成学生思想偏差,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这些问题都对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高教育水平,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效果,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充分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价值,积极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果,做到积极主动监督学生网络行为,增加学生心理教育内容等,保证高校学生的思想纯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与理解,并确保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能长期有效地与网络教学、网络资源相结合,以此提高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形式,改善创新教育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9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