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关门诊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外交部机关门诊部作为国务院部委系统中规模较大的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为部委工作人员及驻外机构外交人员提供医疗保障的双重任务。该文试从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的角度探讨机关门诊部这一较为特殊医疗机构发展过程中应关注的要素。
  [关键词] 外交部机关门诊部;机关医疗保障;驻外人员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8(b)-0071-02
   机关门诊部既承担着为所在机关提供医疗保障服务职能,在目前医疗资源配置紧张,“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较为突出的背景下,也承担着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基层医疗机构的职能,为所在机关高效运转提供坚实保障。该文试从外交部机关门诊部基本情况探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1  外交部机关门诊部现状
  1.1  基本情况
   外交部机关门诊部是外交部机关及驻外机构服务中心下属单位,是北京市东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注册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部机关及部分部属单位在职干部及退休老干部等数千人的日常门诊、急诊,重要外事会议医疗保障工作,部机关献血、计划生育及为驻外使领馆提供应急药品等项工作。
   外交部机关门诊部面积400 m2,工作人员30余人。设有内科诊室、口腔科诊室、康复医学科诊室、药剂科、医学检验、部计划生育办公室、部献血办公室等部门,可进行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B超、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24 h动态血压检测等检查,能基本满足部干部职工门诊、治疗及检查的需要。
  1.2  服务情况
   基本诊疗情况。2018年,外交部机关门诊部诊断处方9万余张,处理急诊200余人次,超声检查1 000余人次,口腔科治疗2 000人次,化验检查近万项次,打针输液2 000余人次。此外,从北京医院康复科引入1名主治医师,利用专科优势开展特色医疗服务。聘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协和医院心内科老专家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干部职工诊治、答疑解惑。
   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外交部机关门诊部每年均完成30余次大型活动医疗保障任务。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期间,门诊部领导带队驻会,后方医生、药房值守,全程有力保障。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等大型活动中均表现突出。为部足球赛、篮球赛等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医疗保障。特别是2017年度驻外使节会议,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驻外使节讲话时,某患病使节突发晕厥、意识丧失,门诊部立即进行血压、心电图检查,果断采取吸氧、用药等救助措施,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完成現场救治,使其恢复自主意识脱离生命危险,转危为安。
   开展系列健康讲座。邀请医疗专家到部开展医疗讲座,如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研究所专家到非洲司讲解疟疾防治,北京市急救中心老师开展应急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北京医院心内科专家开展心血管急诊防治讲座,北京口腔医院专家讲解口腔卫生知识及口腔疾病防治要点。
   驻外机构保障情况。机关门诊部负责编写《艰苦战乱地区传染病、流行病防治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针对外交人员多发的传染病概况和预防措施、突发急症处置以及科学防蚊的指导措施。《防治手册》几易其稿,完成时涵盖25个病种,5万字。针对较专业的医疗知识,手册提供了相关网站链接。同时,针对各国不同情况,门诊部差异化配备药品,就疟疾、心脑血管急救、抗菌消炎、肠道感染、高原反应几个方面为100余个艰苦使领馆配备了应急药品,首次实现我驻艰苦战乱地区使领馆全覆盖。
  2  存在的问题
  2.1  医生长期高负荷运转,疲于应对,充电提高不足
   外交部机关门诊部从2016年起,特别是2017年4月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后,就诊患者逐年增多,2018年处方量9万余张,平均摊给每个医生,每人每天超过70张。此外各类外事会议、大型体育赛事医疗保障,急诊,医疗科普宣传等项工作,工作量与日俱增。这一方面说明门诊部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了“首诊”作用,有效分流了大医院就诊量,为部内顺畅运转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相应的,每个大夫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工作状态,疲于应对,难有时间充电学习,人才培训培养受限,不能满足人员更新知识和提高实践技能的需要。
  2.2  服务模式传统,偏治疗轻保健
   数据显示,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慢性病所占比例超过80%。以高血压为例,我国每年高血压医药费超过400亿,其并发症治疗费用更是惊人,给国家和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在门诊部临床治疗中,慢性病防控同样是主要课题之一,在这方面做得还较为欠缺,健康管理经费投入不够,对于医学科普知识传播不够,大力倡导机关干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手段不足,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系统模式。
  2.3  驻外人员医疗保障力度及方式亟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奋战在外交一线的驻外人员遍布在全球300余个驻外使领馆中,有70%是在发展中国家,其中将近1/3的使领馆处于疾病流行、战乱不断、高原缺氧甚至放射性污染地区。许多国家医疗条件落后,患病后难以及时治疗,馆员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如何提高对我驻艰苦战乱地区使领馆馆员医疗保障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编制《防治手册》的同时,向各驻艰苦战乱地区使领馆征集用药需求以制定药品配发目录。调查结果显示,各国情况千差万别,病种与地理位置、经济水平、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药品需求也五花八门。虽然已经开展了编制《防治手册》及配送应急药品,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项工作,但如何进一步有力保障,是需要不断摸索的课题。
  3  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3.1  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培养人才    医学人才的执业周期可以分为岗位进入期、技能巩固期、钻研发展期、人才带教期4个阶段。根据发展周期,建立健全机制,对人才进行全面发展的周期管理。根据部内需求调整人才培养规划,选派资质好、业务精、医德优的医生参加培训,制定紧缺人才的优先培养计划。以“项目—人才—学科”为纽带连接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实现有效融合:注重专科带教,培养科研思维,主要是注重對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明确学科发展路径;同时鼓励医务人员从部广大干部职工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开展科研工作,以保障研究成果的可推广性和实用性。
   不断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营造一个温馨、有温度感的氛围,在薪酬待遇、工作安排等方面体现公平、公正、客观的特征。制定有关奖励规定,将工作量考核、奖项荣誉、在科研课题中取得的实用性成果、发表论文等方面作为奖励级别的依据,不断激发医务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每年底还要进行人才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并结合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制定下一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人才培养机制有效运行。
   人才是机关门诊部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与代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科建设—平台搭建—人才聚集”的良性循环,如何在组织内部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才竞争环境,在组织架构、奖励制度、晋升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都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3.2  加强健康管理
   加强健康管理,主要是对各类慢性病的有效管理。外交部机关门诊部将进一步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平台功能,完善“急性发病进医院,稳定康复在基层”的慢性病患者管理体系,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管理。由于慢性病具有治愈困难、终身伴随的特点,需要患者长期积极主动地计划和管理,即自我管理。在慢性病的管理中,医护人员会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除了要求其遵从医嘱,还须主动监测病情变化、实施自我管理。同时,定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可包括患者对相关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自我监测情况、对医生的信任度和依从性等几个方面,检验治疗效果。
  3.3  提升驻外使领馆医疗保障力度
   加强赴任前医疗培训。将疾病预防与救治培训作为赴艰苦战乱地区使领馆工作的刚性要求,由机关门诊部联系有关医疗机构或专业远程医疗救援服务公司负责实施,以增强驻艰苦战乱地区馆员健康常识、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救治能力。
   赴艰苦战乱地区巡诊。与北京实力雄厚的医院合作,选派高水平医生,携带便携式医疗器械和部分应急药品,试点赴艰苦战乱地区使领馆开展健康宣教和医疗培巡诊,为馆员进行常见病诊治,并根据实施效果逐步推开。
   进一步发挥援外医疗队作用。会商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援外医疗队职能,请其定期赴驻在国使领馆和驻周边尚未派遣医疗队的欠发达国家使领馆巡诊和救治服务,有关职能在上呈中央请示中予以明确。
   增设区域医疗救治中心。在认真总结驻非洲外交人员医疗救治中心运行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增设区域医疗中心,重点覆盖目前难以救治的驻中西非、西亚北非等国家使领馆。
  [参考文献]
  [1]  王凌航.艰苦战乱地区传染病、流行病防治手册[R].北京:外交部干部司,2018:2-6.
  [2]  陈志航,刘仁权.浅析北京市卫生系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的培养[J].中医教育,2014(2):28-30.
  [3]  杜依琳.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研究[J].卫生经营管理,2018(32):65-66.
  [4]  游戏露,杜仕林.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现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8(10):22-24.
  [5]  李婷,成雅琴,密一恺,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7(9):664-667.
  (收稿日期:2019-05-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