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贾国军

  [摘           要]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全面介绍了食用菌的理论知识以及实用栽培技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高职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进行分析,旨在有效提升高职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关    键   词]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高职;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066-02
   众所周知,食用菌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可以食用的一种大型真菌,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深受大家的喜爱。同时,食用菌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有许多高校为了适应这一产业的发展,专门开设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相关课程,目的是培养更多的食用菌栽培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下根据本人近几年在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详细的探究。
   一、高职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农学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国内食用菌市场的现状,掌握食用菌的概念、种类、形态结构、生活条件以及生产特点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食用菌菌种制作技术,掌握食用菌生料、熟料等栽培及管理技术等,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为他们考取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打下扎实的基础[1]。
   二、探析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食用菌育种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食用菌育种技术层出不穷,就我国目前的食用菌育种技术来看,主要涉及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等方面,并已获得初期的成果[2]。
   相比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和方向性,且应用最为广泛具有明显的效果,一般用于金针菇、香菇、平菇、猴头菌、银耳和木耳菌等方面,并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成果。对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单孢子情况来说,其萌发所成的菌株具有不孕性,仅通过不同单核菌丝配对杂交的措施已经不能满足其形成成双核化和子实体的要求。因此,在进行不同优点遗传性的单核菌丝体杂交过程中,要想保证培育食用菌品种有所成功及突破则应该重视杂交异核体相关培育方法的进步和突破。
   (二)栽培管理
   目前,菌种的培养方式大部分都是通过菌液体形式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质量高、产量较大、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应用广泛,这种方式往往称为液体发酵、深层发酵等,是通过将液体培养基加入一角瓶、发酵罐等容器,在无菌环境下能够保证其中所蕴含的溶氧含量有所增加,满足相关培育代谢中所需要的氧气,利用振荡、搅拌,并严格控制好相关的外界条件,满足液体深处菌体的繁殖和发育,以此方式可以获得大量的菌丝体以及代谢产物。
   此外,在菌种培养时易出现高温的问题,这时就需要注意,不应该过分拥挤地进行菌棒摆放,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烧菌”现象,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不仅会使菌种丧失活力,还会造成食用菌培育质量下降等问题。另外,在冬季培育时应该重视扎紧培养袋,并积极开展翻倒、通风和检查等工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有效控制好温度、注意水分保持、加强通风,避免出现菌床上大面积积水等问题。
   (三)出菇采收
   针对不同品种的食用菌来说,应该采用不同的出菇管理方法,一般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1)为了有效防止病虫害的问题,应该时刻保持卫生消毒处理,按照规定开展熏蒸消毒,并定期进行打药灭虫的操作;(2)在出菇采摘过程中除了满足相关的光热、湿度以及氣温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该重视控制采菇的时间,结合实际需求来进行适时采收,以期获得最佳商品价值以及最高产量的产品;(3)在采摘中应该避免留下菇根,在采菇之后应及时将烂菇、死菇、老菇进行清理,避免为后续的病虫害提供滋生的温床。
   三、高职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现在很多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一方面,由于现代的通信手段造成学生上课玩手机(聊QQ、发微信)等现象,使学生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无法安心学习;另一方面,目前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较为陈旧、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单方面地进行“填鸭式”教学,无法激发高职生对食用菌栽培技术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简单陈旧
   现行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学科内容过于简单、陈旧致使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落后于现今的发展。
   (三)考试题型偏向记忆型
   考试命题虽然覆盖了大纲要求的所有章节,但是偏向记忆型的题型致使学生只对记忆型的题擅长,对需要分析总结方面的题材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相对薄弱。
   (四)人才培养机制落后
   从社会需求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人才的专业水平需求越来越高,但是就目前的这种培养机制来说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四、高职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策略
   (一)激发高职生对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它不仅有着声像俱佳、图文并茂的优势,还可以将复杂、抽象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到我们的眼中。鉴于此,高职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学科的兴趣。当然,教师也不能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因为它虽然可以为学生呈现出很多的知识,但同时也会减少学生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无法消化这些知识,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时,应借助多媒体技术突出重点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教师要想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内容就应注重营造出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为其打造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此外,高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应向学生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思考,并组织他们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抛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进行角色转换,如让学生扮演教师进行备课、讲课,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评价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时教授平菇栽培技术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平菇目前人工栽培种类最多的基本特征,可以掌握其中几种主要栽培种(美味侧耳、糙皮侧耳、凤尾菇等)生产技术,并可以区分目前应用的平菇品种与种的概念。上课之初不要急于为学生讲解课本知识,而是先向他们讲解一些平菇的课外知识,如“平菇因其抗逆性较强,是比较容易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是首选栽培的食用菌……”并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他们预习课本知识并思考,如问题一:“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什么?”问题二:“平菇在多少度时形成孢子?”问题三:“平菇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有哪三类?”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回答:“平菇需要的氮源主要是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平菇在0℃到3℃时形成孢子,但是以12℃到18℃时形成最好;平菇栽培的培养料主要有棉籽壳、锯木屑、秸秆三大类。”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加强校企合作
   众所周知,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匮乏。鉴于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应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一些相关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并鼓励学生去顶岗实习,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即将步入的社会和工作有一个了解,又可以改变他们对学习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习中,鼓励学生多向相关企业人员学习,了解企业相关知识,拓展眼界[3]。同时,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可以现场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对专业知识以及生产环节更加了解,增强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经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加强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而且还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实践机会。
   (四)教学方法
   教学项目安排应先易后难,先单一后综合,实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即在教的过程中学和做,做的过程中再认识再提高,模拟实际食用菌生产过程进行“教、学、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高标准严要求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4]。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利用好多媒体技术进行适当的辅助教学,避免传统教学过程中内容呆板,将课堂内容由静态变为图文声像兼备的动态过程,增强新颖度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維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
   总之,为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面向社会需求,坚持就业导向,突出能力训练”的办学理念,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准确定位,并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和教材建设方面进行不断实践和探索,形成实用的教改理论,使高职生达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强化职业素质的目的,为高职教育和社会生产更好地服务[6]。
   参考文献:
   [1]李志涛.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2):85-86.
   [2]程远清,李翔,刘兰泉.基于产品生产与开发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知识经济,2017(2):179-180.
   [3]]刘明广,龚雪梅,张新红,等.高职现代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面向工厂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6):380-381.
   [4]刘连成.高职《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24-25.
   [5]陈敏,邱明.《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42-43.
   [6]史建国.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6(4):59.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8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