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合作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蓉

  [摘           要]  随着我国工业制造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重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介绍校企合作模式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性、优势以及几种常见形式,并对校企合作模式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强化措施进行了探索,以期为促进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工业机器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优势;常见方式;强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4-0060-02
   工业机器人是指在工业行业中自动进行生产操作的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手由多关节组成,能够在设定的程序和动力下自动完成各种工业生产操作动作,随着我国传统产业模式向现代化产业模式的快速转变以及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减,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技术重点转移到工业机器人的引入上,高科技装备代替传统制造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数量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根据工信部预测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拥有数量将超过100万,届时我国需要超过20万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技术人员才能满足行业需求。因此,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教育模式改革创新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工作主题的背景下,校企合作人才教育模式是目前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新途径,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能满足我国工业行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教學模式改革创新的一个重要趋势,作为高职院校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人才教育模式,为现代化工业发展提供更多专业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模式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机器人产业的不断重视以及市场需求的带动,我国机器人产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目前和机器人产业体系发展已经完善的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具有一定距离,这种差距主要包括:没有形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很多关键环节存在缺失;没有掌握机器人产业核心创新技术,竞争力弱;缺乏高端机器人产品,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机器人的应用和推广存在一定客观阻力;机器人行业标准和检测认证标准等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我国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中对我国“十三五”期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清楚的规划,同时《规划》中明确指出机器人产业应重视机器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着手于高校机器人专业教学,联合国内高校、机器人企业以及有关科研单位,从科研、攻关、应用等方面入手,建立起一套机器人产业链各环节专业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工业机器人本身是将多种现代技术集于一体的复杂技术总体,其中包括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机器人专业教学现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教学队伍较弱;缺乏工业机器人实习条件;机器人专业教学发展思路有待提高;目前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指导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标准等。因此,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并与社会岗位需求对接,科学制订机器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合理构建机器人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积极探寻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进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改革应关注的方向。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中的优势
   工业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多人工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的重视引导,工业机器人将成为我国未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校企合作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有很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以生产和营利为目的,可以发挥自身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优势;高职院校以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为目的,可以发挥自身专业教师队伍和潜在从业人员数量巨大的优势;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实现产教有机融合和工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使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和企业技术人员各取所长、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对高职院校而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使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教学队伍紧扣行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工作,不断更新学习内容以适应市场新形势、新需求,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方向符合市场的需求,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了解和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竞争力,同时可以有效节省企业在人员培训方面的时间和费用;对用人企业而言,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用人企业节约了新进人员岗前培训的时间和资金,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将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提高企业品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最终达到企业、学校和学生互利共赢的目的。
   三、校企合作模式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中的常见方式
   (一)校企互动方式
   校企互动方式是指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参与到企业技术创新和项目研发中,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帮助,并在此过程中了解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知识,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和方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企业则安排职工参与到高职院校机器人专业的教学和培训工作中,向学生传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经验,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以外的实践知识,通过校企互动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进步。    (二)企业职工培训方式
   企业职工培训方式是指利用高职院校所拥有的教育培训中心、优质教资队伍、高端设备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站等资源和优势,用于承接企业新进人员岗前培训、在职人员专业教育、职工继续教育等企业相关教育培训工作,通过该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职工学习到生产过程中无法接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帮助企业职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行业知识。
   (三)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能够保证教学课程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并能有效提高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的匹配性,更好地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服务。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过程中学校应做到取长补短,企业应掌握行业当前的发展形势和方向,可以对学校课程制订需要掌握的方向进行指导,学校则具有将其转化为专业化和系统化理论知识的优势,学校在制订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时应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有机联系起来。
   四、校企合作模式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中的强化策略
   (一)校企合作对象的选择
   在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时,合作企业的选择关系着教学的质量,所选择的合作企业应具备一定的代表性,应具备完善的专题网站、完整的课件教材等一系列教学资源以及培训计划,合作企业还应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能够在校企合作中提供合理的考核制度和师资培训计划,只有选择与口碑较好、发展稳定的企业进行合作才能保证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构建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校企合作开发编写专业教材
   工业机器人专业属于一个新兴专业,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理论性很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而企业提供的教学内容又缺乏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对此,高职院校应倡导并组建一支由教育部、学校和企业等多部门参与的校企合作开发编写教材机制,以满足企业岗位需要和符合崗位标准为引导,在分析企业业务的基础上制定岗位需求,并利用企业岗位需求指导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和编写出适应企业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教材,只有通过该方式编制出的教材才能保证校企合作教学的实用性和教学成果的转化。
   (三)构建协同创新中心
   高职院校可与当地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企业结成长期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并一起构建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工业机器人基础功能区、工业机器人实战功能区和工业机器人技术研发功能区三大部分。一方面,校企双方可以利用工业机器人基础功能区对原有的机器人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另一方面,校企双方也能利用机器人基础功能区对机器人专业基础编程和高级编程等技术进行培训,以适应企业和高职院校的长期共同发展,高职院校应结合目前基础理论知识和企业需要,共同开发高校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驱动系统编程技术、机器人网络应用和诊断技术等,以保证机器人专业在校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实用、全面和前沿的专业知识。
   (四)完善校企合作学生培养计划
   符合企业工作需要是高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目标,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校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操作和保养技能,掌握机器人基本的安装和调试技能。由于机器人是一个技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应学会并掌握相关的机械和电气等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胜任简单的安装、调试、操作和设计工作,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够掌握大量基础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基本都是理论并局限于书本,学生应用技能的提升需要到企业中去实践。校企合作模式应重视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可以采取学校课堂学习与企业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计划,前期由高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订教学计划和编写教材,根据学生情况制订个性化培养计划,让企业职工带领学生走入生产一线进行学习,通过完善的培养计划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也能为企业培养自身需要的人才。
   (五)校企合作开展学生成绩考核
   校企合作开展学生成绩考核是指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时,一方面,要考核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学校教学课程的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还应重视实践应用内容在考核中的占比;另一方面,在学生成绩中增加对学生职业技能资格认定考核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内部的职业资格认定考试,学生只有在学校课程内容成绩合格并且通过企业组织的职业技能资格认定考试后才能顺利毕业,利用校企合作的学生成绩考核模式对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给出最终评价,可以有效保证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质量。
   校企合作模式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符合职业教育的宗旨,也是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并为企业输送专业型人才,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郭黎丽.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校企合作新思路[J].管理与服务,2017(20):140.
   [2]郝东晏.工业机器人应用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探索[J].专业建设,2018(2):79.
  ◎编辑 赵瑞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38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