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龙舟运动的力量与技术训练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龙舟运动具有较高的运动强度和竞技性,因此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力量、充沛的体能,并充分掌握龙舟运动的划桨技术,从而有效帮助龙舟快速前进,在龙舟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科学针对龙舟运动的力量与技术进行训练意义重大,本文对此展开简要分析研究,为日后龙舟运动的力量与技术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与指导帮助。将龙舟运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龙舟运动的力量与技术训练作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文献研究法,在阐明龙舟运动的力量与技术训练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实践与教学相关经验,对如何有效落实龙舟运动的力量和技术训练提出几点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龙舟运动  力量训练  技术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033-02
  1  龙舟运动力量与技术训练的重要作用
  自2017年龙舟运动首次正式列入全运会比赛项目,加之中国龙舟协会与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华龙舟大赛在CCTV5、CCTV5+的黄金时段多次转播,吸引了全国观众的关注和众多龙舟强队的参与,龙舟比赛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由于龙舟运动的输出功率很高,需要运动员消耗大量体能,对龙舟运动员的力量、体能等均有极高要求。因此,龙舟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龙舟运动力量与技术训练,一方面可以有效帮助运动员增强体能,充分挖掘其运动潜能,促使龙舟运动员可以进一步提升运动水平[1]。另一方面,随着龙舟运动进一步普及发展,龙舟运动已经进入地方全民健身运动会行列,在端午节期间,全国各地的龙舟比赛数不胜数,龙舟运动员通过参赛可以深入感受和体会龙舟精神及其本地文化,逐渐培养运动员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与竞技精神,因此龙舟运动力量和技术训练对于促进龙舟运动员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同样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
  2  龙舟运动的力量与技术训练策略分析
  2.1 力量训练
  2.1.1 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
  由于龙舟运动员本身的身体素质、新陈代谢水平等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在进行龙舟运动力量训练时,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龙舟竞技的具体特点,充分结合龙舟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龙舟运动力量训练计划。
  如对于核心力量相对较弱的龙舟运动员,可以借助橡皮拉力、悬吊绳、半圆平衡球等器械练习核心力量,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出于保护的本能可以调动更多的肌肉参与控制身体,以此有效锻炼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但需注意的是,龙舟运动力量训练需要针对龙舟运动员的全身进行,且注意保障训练的完整性与持续性。例如,当龙舟运动员腿部受伤后,在对患处进行及时治疗后需要对龙舟运动员转而进行上肢力量的训练,避免运动员因受伤出现终止龙舟运动力量训练或是将训练强度降低的情况,导致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健康与技能下降。为了能够保障力量训练成效的最大化,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同样需要重视指导龙舟运动员进行呼吸配合发力的相关训练。
  2.1.2 积极运用多样化训练方式。
  龙舟运动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若长期只采用单一的训练方式循环不变,不仅难以有效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还有可能导致运动员出现厌烦、抵触情绪,对正常进行龙舟力量与技术训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龙舟力量训练中,除采用传统的力量训练方式之外,还需要将体能训练与力量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并积极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例如,可以配合相应的速度练习如组织龙舟运动员开展接力跑或旱地龙舟等体育游戏,增加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创造和谐运动队环境。将趣味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体育游戏引入其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运动员的运动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在龙舟运动力量训练中的参与性,训练龙舟运动员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与默契,并使得龙舟运动员可以获得较高的运动能力与肌肉力量。
  2.1.3 保障肌肉可得到充分休息
  若龙舟运动员长期从事高强度的龙舟运动力量训练而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则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力量训练下,运动员肌肉群中的肌纤维极有可能出现撕裂等情况。因此要求在龙舟运动力量训练过程中,需要保障运动员具有充足的营养且龙舟运动员的肌肉可以得到充分休息[2]。正常情况下,在对龙舟运动员进行腹部力量训练后,需至少令其有1d以上的时间进行恢复,而如果对运动员进行腿部力量、背部肌肉等训练,则需要保障其有2d以上的时间进行恢复。在训练结束时应尽快组织运动员进行肌肉放松、拉伸活动。在恢复期间内,教练可组织龙舟运动员进行其他部位的力量训练,以保障整体力量训练的连贯性,当肌纤维获得充分修复之后将会变得更加粗壮有力,有助于龙舟运动员更好地开展龙舟训练及竞赛。
  2.2 技术训练
  2.2.1 明确龙舟运动各项技术细节
  在龙舟运动的技术训练中,为使得龙舟尽快摆脱静止,在最短时间内由原本的静止迅速达到最大速度,在技术训练中,教练首先需要帮助龙舟运动员明确各项具体技术细节,如入水之后桨的位置应当在运动员膝关节前外侧25~35cm左右的位置处。要求龙舟运动员的身体应当紧贴船舷,外侧脚需紧蹬龙舟前舱位置处,内侧脚需要内扣在其自身坐板下方位置处。握桨时,龙舟运动员的上方手肘关节呈微曲状态,下方手则需要距离桨叶大约一拳距离,在进行拉桨时,运动员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腰背部、腿部大肌肉群,并且协调进行蹬腿、转肩、抬腰、曲臂动作,将上方手作为支点,在肌肉爆发力的作用下拉动桨叶,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前桨与后桨的有效衔接,以保障划船动作的完整与连贯性。
  2.2.2 逐层科学制定训练方案
  在制定龙舟运动技术训练方案时,需要在技术训练中引入力量训练,并将陆地与水上训练进行相互整合。在陆上训练当中,要求在龙舟运动员展开各项技术细节联系之余,有意识地对龙舟运动员的耐力与柔韧性等进行专项训练[3]。例如利用龙舟的标志桶组织运动员进行交叉跑训练,并且要求其在跑跳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完成指定动作,如快速弓步走等增强龙舟运动员的柔韧性。而在水上训练过程中,可以组织龙舟运动员进行变速划、持续划,要求教练员对桨频进行实时控制,保障桨频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龙舟运动员已经基本掌握各项龙舟运动的基础技术后,教练需要从战术层面出发制定更高层次的技术训练计划。可严格参照能量代谢原理,根据龙舟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对本队伍的最佳运动方式不断进行探索,进而在训练其灵活控制桨频的过程中,使得运动员具有更高的速度保持能力,且可以结合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战术。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龙舟运动的力量训练与技术训练中,教练员应当充分结合龙舟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根据龙舟竞技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力量与技术训练方案。并通过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式,增强运动员的参与积极性和训练兴趣,使其可以持续接受科学、合理的力量与技术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与综合运动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笑颖.南开大学滨海学院龙舟教学与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 何飞.竞技龙舟运动员上肢专项耐力训练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8.
  [3] 何飞,王晓刚.高水平龙舟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2):142-14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6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