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务共享时代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智林

  摘 要:财务共享模式是“互联网+”时代企业会计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已经受到了企业的广泛重视与应用,其主要将核算工作、报表、服务工作等有机整合,有助于提升核算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在财务共享时代下,高职院校以往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势必要改革和创新,使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从而培养出符合财务共享趋势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财务共享;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管理会计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共享”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个领域。经济全球化情况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融合“共享”理念,将企业的各项业务有效串联,是企业跨国业务发展的趋势。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推进财务共享管理模式,能够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站在财务相关学科角度,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向财务共享以及智能财税的转型,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型工作岗位的必要之举。因此,为了提升财务共享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质量,如何创新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亟须考虑的问题。
  1 财务共享模式概述
  财务共享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它的特点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整合、集中处理企业各个业务数据,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并在此过程中达到降低企业成本、减少投资风险的目的。
  财务共享模式在许多欧美的跨国企业中已经得到了成熟运用。世界上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美国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的。杜邦、美孚、通用电气等企业紧随其后,也成立了相似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21世纪初期,我国的海尔集团、中兴通讯、平安集团等企业也开始将财务共享模式运用到经营管理中,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进入4G时代以后,中国在信息化领域有超高速的发展,且由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跨国企业间的商业壁垒逐渐被打破,商业标准逐渐趋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寻找管理改革的方向。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但由于我国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开发和应用相对较晚,在这方面与领先的国外企业还是存在一些差距。
  2 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人才需求
  我国的财务共享模式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财务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财务共享服务能力,一般财务人员具备的财务核算能力不能够满足新模式的需求,这会导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效用不能达到最大化。因此,根据新的模式对财务人员提出新的岗位需求是大势所趋。
  2.1 针对财务会计人员的需求
  将财务共享模式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企业,其业务往往具有跨区域、跨行业性,若要将所有业务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财务核算,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会更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务会计专业基础,熟悉整个会计体系,还要有财务共享精神,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流程標准化,财务核算工作的结果准确化,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合理性。此外,财务共享服务就是将财务融入整个商业流程,这需要将财务人员分派到具体的业务部门,实地地核算与监督相关部门的账务,并实时向成本控制部门反馈数据,高效控制成本。因此,财务人员应掌握企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和资金运动,既是会计又是业务员。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融合业务与财务,搭建好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桥梁。
  2.2 针对管理会计人员的需求
  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岗位设置由从前的会计核算向管理会计倾斜,管理会计人员应具备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评能力。例如,企业的首席财务官(CFO)不仅管理财务部门、会计部门,还负责管理信息服务部门,他的职责在于保证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来开展日常经营活动,并且能够支持企业开展各项收、并购及投、融资事务,还能处理相关的法律事务。
  3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高职人才培养和本科院校有本质的不同,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基于研究型人才的定位设置的,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基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设置的。因此,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高职院校应针对财务会计人员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3.1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毕业即和岗位无缝衔接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是理论+实践双线教学。会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往往是分开开展。一方面,理论课程教学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对会计学科的热爱,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从而影响了后续实践教学的开展;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今天,会计行业从会计准则到会计设施再到会计运行方式都不断变化,日新月异,有的课程已经不能适应当下企业会计的发展,可能已被时代淘汰,又或者被新生的课程覆盖。
  3.2 教学设施相对落后
  近几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迅速发展,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硬件设施却远远跟不上实际企业的财务硬件更新速度。有的高职院校由于预算有限,会计专业实训室往往十年都不会改变,即使学校开设了仿真模拟实训课程,但在设施陈旧的条件下,根本达不到仿真企业的效果。教学设施落后于企业设施的客观事实,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切实考虑如何让学生真正体验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仿的实践课程。
  3.3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数量的短缺,一般商科学生人数较多,实际师生比低于1∶18的情况实属正常。师生比过低会使老师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授课质量。问题之二则在于师资队伍结构偏学术化,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验,通常是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立马进入校园做教师,这种教师的理论知识很扎实,实践知识却极其缺乏。高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如果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   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策略
  4.1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除了设置必修的通识课程和技能核心课程外,还应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设置相应的拓展课程,例如智能财税相关的考证课程。针对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和資源,例如设计翻转课堂教学,学生在线上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在实际课堂中为学生答疑解惑,不仅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的实践课程及岗位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针对实践课程,会计专业教师应实时关注会计前沿的发展动向,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使实践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当前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运行状态。
  4.2 深化校企合作
  政府部门和学校应鼓励、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建立会计人才实训基地,模拟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际工作,弥补高校自身硬件设施的不足,以培养出大量具备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促进高职院校财务共享服务型人才的输出。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使学生在校时就能到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习,毕业后直接上岗,这样既满足了企业对特定人才的需求,也解决了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
  4.3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由此可见,建设会计教师队伍,不仅要有数量上的变化,更要有质量上的变化,教师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才是教好高职学生的关键。现有教师也应每年去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或财务共享实训基地参加实训,以打造出高水平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打造高职品牌。
  参考文献:
  [1] 毛雪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J].商业会计,2017(11).
  [2] 桂晶.高校财会人才培养转型方案探究[J].中国市场,2018(11).
  [3] 夏菁,周婉怡.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思考[J].财会月刊,2018(02).
  [4] 晏秀梅.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9).
  作者简介:李智林(1992—),女,湖北宜昌人,工商管理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高职会计教育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