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北省民办高校教师激励制度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一江 张利芳 王旭 霍柯言 蔡媛媛 张红燕

  摘 要:民办高校教师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群体,对于其激励制度的研究也得到高度重视。在对河北省民办高校的调查中发现,教师激励制度存在意识观念落后、缺乏战略性激励和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本文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发展出发,以教师激励制度为核心,从基本理念和具体措施两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效教师;激励制度
   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民办高校规模日益壮大,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建设提出了更多元化的要求,民办高等院校在迎来大的发展机会的同时更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备受关注。[1]然而社会对民办高校教育水平的需求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水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限制了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的脚步。如何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首当其冲。
  激励作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理应受到民办高校的重视,相对于公办教师而言,激励机制更容易被民办高校教师接受并起作用。激励制度可以挖掘教师内在潜能,使其发挥岗位价值,例如,薪酬计件制,在没有管理者监督的情况下,员工都会尽其全力工作,进而达到自己的薪酬目标。这样高效率且自愿的工作能更多的为企业带来收益。有效的激励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收益,还能提升员工的职业幸福感和归属感,降低企业的人员流动率,从而使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目前民办高校在教师激励制度方面还不太完善,存在激励意识落后、激励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1 教师激励意识落后
  教师的属性有别于普通的公司员工,教師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力量军,为国家和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往往容易被忽略其职场人的身份。大家普遍认为,教师生来就拥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愿意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所以对于教师的激励往往停留在口头上,或者说是因传统意识的制约,不认为激励制度对教师工作能力有太大的影响。这也是民办高校教师流动率高的主要原因。[2]
  2 缺乏战略性激励
  在激励制度制定的过程中企业一般会设计多种激励手段和方式,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中最有效的是将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使企业实现最大利益的同时员工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民办高校发展中,大部分教师处于被动地位,并没有将学校发展与自身联系起来,这就是民办高校缺乏战略性激励的表现。[3]
  3 忽略教师需求激励
  民办高校虽然是民办营利性机构,但其在教师管理方面仍缺乏激励制度建设,没有全方位的了解教师的需求,这样盲目的实施激励,不仅不会起到正面的效果还会浪费资源。激励是分层次的,例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对不同阶段的教师要有不同的激励方式,合理完善的内部激励制度能更高效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归属感和职业满意度,从而稳定民办高校教师队伍流动。
  在民办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进程中,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改进教师激励制度,激励教师在工作业务和科研创新上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4 提高对激励制度的重视程度
  由于缺乏对激励制度的重视激励意识落后的问题导致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频繁、教师个人价值和意义无法实现的情况,对竞争激烈的民办高校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员工都想要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表扬,这是一种直接激励,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激励方式。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出于自尊心的需要,大家都会想要得认可,并成为继续努力的动力。重视激励制度,让员工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重视和关心,认同自己的价值,会在心里产生满足感,提高工作的热情和效率,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潜移默化的推动民办高校进步,提高竞争力。
  5 加强战略性教师激励
  战略性激励实际上是一种目标导向性激励,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不同,现代战略性管理理念不单单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将“获取竞争优势”和“全员参与”作为目标管理。民办高校的管理可以借鉴这种战略性激励方式,在董事会和教师之间建立民主和谐的联系,加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弱化雇佣关系,从民办高校发展出发,为每位教师合理规划长远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使其职业生涯与高校建立联系,灌输“一荣俱荣”的整体理念。[4]
  6 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完善民办高校激励机制可以从人才激励制度和科研激励制度两方面着手。第一,改进教师绩效考核激励制度。提升教师绩效考核及评价管理系统,使教师的绩效考核与教师职业发展结合,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采取不同赋值的绩效考核标准。第二,改进教师科研激励制度。加大科研投入,为教师提供优质的科研发展资源和平台,完善对教师科研管理和运行的机制,从教师自身科研需求角度出发,想教师之所想,为教师提供完整的科研创新发展平台,优化科研投入模式,吸引教师资源留住高质量教师。[5]
  合理完善的教师激励制度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对于民办高校教师激励意识落后和教师激励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要高度重视,从教师战略性激励、绩效考核激励和科研激励入手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是师资力量的竞争,只有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才能吸引高质量的教师留住高质量教师,从而提高民办高校竞争力和效益,成为高水平的民办高校。
  参考文献:
  [1]王义宁,张湘伟.新制度主义社会学视角下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制度的建构[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7(4):1-6.
  [2]王和强,顾晓琳,赵晖.民办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1).
  [3]侯红梅,李晏墅.我国民办高校期权激励的法理基础和政策建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2):30-33.
  [4]张炳灿.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战略性激励”[J].化工管理,2018.
  [5]刘燕,柳海民.科研激励制度对高校教师科研行为的影响[J].中国高校科技,2017(4):29-31.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民办高校教师职业成长战略研究”(编号:2017GJJG346)主持人:张一江
  作者简介:张一江(1976-),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人事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王旭(1993-),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通讯作者:张利芳(1982-),副教授,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工程学院副部长,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8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