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残疾人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所催生的创业就业新业态和新形态,一方面为残疾人学生的创业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对残疾人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残疾人职业院校的创业就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创业就业的新变化和新趋势,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课程,着力构建互联网创业就业的良好教学生态、新型课程体系和校内支持系统,唯有如此才能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残疾人学生充分就业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  残疾人创业教育  对策
  所谓“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依托信息通信技术,使互联网与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种行业相融合,从而在新的领域创造新的业态和新的形态。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带动了“平台就业”“网络就业”“家庭就业”“零工就业”“圈客就业”等有别于标准雇佣模式及传统非正规就业模式的创业就业新形态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由于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准确把握新时代创业就业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背景下残疾人学生的创业就业教育,是残疾人职业教育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对于提高残疾人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残疾人学生充分就业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为残疾人学生创业就业带来的新机遇
  在创新2.0的推动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创造出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包括淘宝、微商、电商快递、城市配送、分享经济等在内的创业就业平台,为社会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创业机会和更为灵活的就业方式。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经济,构建了与传统就业生态完全不同的创业就业新生态,为残疾人学生创业就业带来了崭新的机遇。
  (一)就业平台化为残疾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业就业舞台
  从淘宝、京东、美团等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到众包、众筹、众创等互联网平台,再到具有完整产业生态系统的平台经济,平台化的创业就业给不同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的残疾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和选择。特别是随着数字创意领域的数字文化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创意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影视动漫制作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游戏开发公共服务平台、数字内容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双创服务平台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互联网+”在文创、设计、教育、养老、社区等领域的加快应用,适合残疾人学生的创业就业形态将更加丰富。
  (二)就业灵活化大大增强了残疾人学生创业就业的自主选择能力
  由于虚拟现实购物、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新零售模式和品牌设计、线上个性化定制、数字教育文化健康旅游等新服务模式的不断发展,平台型的創业就业打破了传统的稳定捆绑式雇佣关系,使得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更加富有弹性。据相关研究预测,未来20年8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约50%的劳动力将通过网络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毫无疑问,这将赋予残疾人学生更大的创业就业选择权和自主性。
  (三)就业无界化极大地消除了残疾人学生因生理缺陷造成的创业就业制约
  “互联网+”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地域、文化和语言障碍,大数据和云计算释放的巨量信息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减轻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大大弥补了残疾人学生在信息获取上的劣势。更加重要的是,平台化使得创业就业边界被逐渐消弭,残疾人创业者可以跨越时空限制,远距离获得工作机会,生理上的障碍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互联网+”对残疾人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社会用人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社会就业结构和就业形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于残疾人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普遍缺乏创业就业教育的思想准备和教学基础,因此残疾人学生的创业就业意识和能力相对比较薄弱。这种情况如不尽快改变,则残疾人学生不仅不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创业就业红利,而且很有可能在激烈的创业就业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残疾人职业院校要不断增强互联网思维,迎接“互联网+”对创业就业教育提出的新挑战,积极探索开展残疾人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新路子。
  (一)完善教学内容的挑战
  互联网创业就业教育既具有一般创业就业教育的共性,又具有网络创业就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必须十分注重将互联网创业就业素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既通过开设专门的互联网创业就业教育课程,又推动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植入互联网创业创新理念,使残疾人学生在互联网创业就业素质养成和知识技能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创业就业观念和意识的教育,消除残疾人学生的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增强互联网创业就业的自信和定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的挑战
  必须顺势而为,积极推动课程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体验式教学”“互联网+微课”以及“慕课”“私播课”“翻转课堂”等新方式,开展“互联网+”的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手机的黏着性功能,通过微信、微博、QQ群等平台将课程学习延伸到课前课后,发挥手机黏着的正向功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加深与互联网的融合。探索创业就业教育的线上线下融合,开发云课堂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尝试云体验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职业场景,为今后创业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创新教学课程的挑战
  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挖掘专业课程的创业就业资源,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及时开发符合时代要求的创业就业教育课程,将系统性教育与专题性讲座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比如针对不同的互联网创业就业平台,开展系列讲座辅导,帮助学生熟悉不同类型平台的特点和规律。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技能,更要帮助学生强化互联网思维,增强把握互联网创业就业机会的能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加强残疾人学生创业就业教育的新对策
  为了有效应对互联网创业就业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残疾人职业院校要牢固对立以残疾人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育、管理、服务上营造有利于残疾人学生实现互联网创业就业的良好环境。
  (一)要构建互联网创业就业的良好教学生态
  围绕创业就业的客观需要,改革教学评价标准体系,打通创业就业指导课程和专业课程、创业就业指导实践和顶岗实习的通道,实行学分互换,改变单纯依靠指导课程考试成绩进行评价的做法,细化以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进步的程度为重要依据的评价标准,引导和激发残疾人学生创业就业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改进学习规范标准体系,制定创业就业指导的实践流程,鼓励学生加强自律规范,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精准开展线上学习的质量管理,通过校园APP、网络平台以及相关应用软件进行线上学习督导,确保学习计划、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
  (二)要构建互联网创业就业的新型课程体系
  残疾人院校要更加重视加强互联网创业就业教育,以互联网创业就业为导向构建新型课程体系。突出“职业发展与创业就业指导”“创业就业教育”“创业就业实践”等应用性、实践性课程。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创业就业偏好,开设细分的互联网创业就业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分门别类的学习指导和实务培训,奠定更加扎实的创业就业基础。适当安排必要的职业体验课程,与学校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和线上虚拟平台体验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和职业认识,为创业就业做好更加充分的思想准备。
  (三)要构建互联网创业就业的校内支持系统
  积极创造条件,归集校友信息資源,搭建创业就业资源交流共享平台,促进创业就业信息资源互通分享。依托共享平台进行创业就业项目的策划和评价,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开展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业就业成功概率。加强创业就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骨干教师培训制度,激励教师更多参与创业就业活动,建设高素质、复合型的创业就业教师队伍。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更多人文关怀和实际支持,积极争取成功校友和爱心人士资助捐赠,设立残疾人学生创业就业扶持基金,对相关创业就业项目给予精神激励和资金帮助。
  参考文献
  [1]吴丽玫.“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线上线下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2017(03):49-54.
  [2]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教育改革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03).
  [3]谢晓萍.微信的力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0.
  [4]罗智敏.“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的建立[J].理论观察,2016(08):154-155.
  [5]阳昆.基于大数据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J].职业教育,2014(08):27-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04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