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要笛 李亚伟 孟红霞 尹梓签 李湘

  [摘           要]  对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从综合素质、创业意识、创业经验与能力等方面探讨当前农村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最后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出提高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的有效措施,力求充分发挥网络渠道的作用,激发农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关    键   词]  “互联网+”;农村大学生;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86-02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社会、家庭、个人成长等诸多因素限制,农村毕业生就业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处弱势地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为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不但可使个人价值得到发挥,同时也顺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避免农村空心化的客观要求相符合。
   一、“互联网+”下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可行性
   当前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和创业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不但能够提高农
  村产业绩效,还能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目前较为流行的“沙集现象”便是典型案例。对大学生来说,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回乡创业的方式能够实现人生价值,也可为社会缓解压力。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落地与兴起,传统农村与农业迎来了新的转型升级发展的机会,也为大学生回乡就业提供了许多新兴的就业岗位,如产品模特、产品摄影师、物流、仓储以及电商的终端加盟服务商等。与此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和政府也有诸多政策扶持,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税收、融资服务、风险评估、政策咨询等“一条龙”创业优惠政策。在2017年政府提出“促进电商进入农村”的号召,农村电商发展需要诸多复合型人才的支持,对农村大学生来说对农村环境相对较为熟悉,刚好可以弥补农村电商发展人才匮乏的难题,尤其是既懂灌溉、养殖,又懂经商、电商的人才,因此农村大学生落叶归根回乡创业十分可行。
   二、“互联网+”下农村大学生创业现状
   (一)自身素质与就业需求差距较大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回乡创业并非简单的农村就业问题,而是与市场需求、产品销售、生产等诸多事宜相关,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高超的技能水平,另外还要掌握信息操作技能,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但是,农村大学生往往对课本外的信息与资源关注较少,加上受自身成长轨迹的限制,对返乡投身农村就创业所需的一些信息与技能储备不太充足,导致回乡创业道路受阻。
   (二)缺乏创业意识与经验
   当下,部分大学生满足于校园安逸的生活现状,不是一门心思放在学习、放在提升自身能力上,缺乏对未来职业的科学规划,缺乏直面风险的勇气。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对人才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一些思想消极、按部就班、缺乏创新力的学生势必会被现实社会所淘汰,由此可见,沉溺于现状的行为万不可取。在信息时代,电商行业逐渐崛起,行业发展没有完全实现规范化,需要创业人员在探索中逐渐完善。但大部分大学生沉溺于校园安稳的环境,满足于60分,学习仅限课本知识,缺乏自主探索与钻研的热情,没有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与终身学习的观念,更缺乏就业创业实践经验,多数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只是停留在表层认知状态,对利用“互联网+”机遇返乡开展农村就创业缺乏主动意识。
   (三)就业创业教育现状与“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存在差距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加上相关知识类型众多、涉及范围较广,经常被划分到经济学领域中,没有单独划分学科,有些高校将创业课程直接纳入“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课程中,除了创业基础类知识如“创业学”等之外,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体系,很难从创业目的、观念、意义等方面开展良好、高效的创业课程,使学生的创业知识水平难以提升。另外,创业教育不但是理论教育,同样也是实践活动,属于一项理论与实践综合的学科。目前校内创业教育课程的形式较为单一,多流于形式,也缺乏针对性,大学生很难从中获得必备知识。课程建设缺乏对细节之处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敬业、勤奋精神的培养,也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实践环节设计脱离实践背景,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得以提升,影响了回乡创业的积极性。
   三、“互联网+”下农村大学生回乡創业的有效措施
   (一)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现阶段,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应立足于社会发展现状与自身实际情况,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相结合,对其作出正确的职业规划引导。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高校首先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而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
  展总体趋势,并正确认识自我,发现并掌握时代机遇,发掘自身的优势特点,在此基础上树立未来职业方向;其次,将特色化创业教育纳入创业课程体系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依托自身所
  学的专业优势,结合就创业目标提升素质能力;最后,学校尤其要注重农村大学生创业热情的调动,可定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通过竞赛形式交流就创业思路,点燃就创业热情,激发就创业潜能,宣传扩大就创业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农村大学生群体树立强烈的创业意识。与城市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在生长环境、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直接影响到后续就业,对此,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并强化与政府、企业之间的联系,开展“农村创业项目进校园”活动,为学生积累创业经验提供新平台,积极踊跃地深入农村创业活   动中,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节省了企业生产成本,达到互利双赢的目标。
   (二)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对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产生阻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匮乏,农村大学生自身的经济实力十分有限,部分大学生初入社会因受到资金限制一些好的想法无法顺利实现,部分地域的好项目虽然获得资金审批,但缺乏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的加入只能搁
  置。对此,政府与相关部门应与企业、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大创业资金的投入力度,并设立专门的农村创业专项资金,提升对返乡大学生就创业资金扶持力度。同时也应努力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充实信息量,为农村学生回乡创业提供及时必要的信息支持。无论对政府还是社会、学校来说,都应积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为农村经济增长提供人才支持,在此过程中也应引导大学生利用好就创业资金与信息资源,做好监督监管,使资金与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三)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在素质教育下应积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文化水平,力求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目前,社会上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为减轻社会压力做贡献,勇敢地投身社会发展所需的地方。为了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缺乏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支持,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和了解社会发展态势,为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人才市场,正确认识自我,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中,尤其对农村大学生来说,在毕业后更应积极走入社会、回归农村,在农村创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创业能力。农村大学生应结合自身专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增长见识、积累人脉,不断提高自我修养与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等信息技术,了解最前沿的创业思维与方法,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走进农村,贴近人民群众,在农村创业项目中实现自我价值,为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自身与社会的互利双赢。
   (四)创新农村创业模式
   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农村这片沃土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机遇,农村大学生对家乡也拥有着浓浓的眷恋,在供需結构、风土人情、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掌握较为精准,在充分利用机遇优势与农村资源和地缘优势的基础上,回乡就创业必然大有可为。
   1.以“互联网+工业”为支撑
   当下,“互联网+工业”的模式正渐入佳境。依托网络互联,将货币电子化,将结算网络化,解决了远程支付的问题;依托成熟的商业平台,解决了信息与信用的问题;大量的小作坊在网络中被聚合起来,订单被拆解分割,农村的小作坊也可以成为其中一环,发挥重要功用;便利的物流为物料进出提供了支撑,而较低的仓储与用工成本成为农村发展互联网工业的独特优势。农村的“互联网+工业”可以说大有可为,将成为各专业返乡大学生发挥专业知识优势靠技术创业的最强有力支撑。
   2.以“互联网+乡情”为热点
   现阶段,农产品微商发展势头较为迅猛,出售的农产品种类多样,便于保存,运输较为便利,加上农村大学生微商创业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影响,以农村题材故事打动消费者,以人性化的农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实现产品溢价的目标。例如,创业大学生可以从当地独特的乡土文化、童年记忆出发,挖掘产品热点,与家乡话、乡音、网络用语等结合起来,利用创意包装引起消费者的内心共鸣。
   3.以“互联网+养殖”为重心
   大学生将农村畜牧业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用户通过网络可认养猪、鸡、羊等动物,由养殖户代替喂养,实现养殖户与用户合作养殖,即“农场共享”模式,养殖户便可从中获取养殖收益与红利。此种项目收益方式灵活多样,不但可利用网络直接由用户认养,也可委托公司销售,还可选择实物收益。
   4.以“农产品+直播”为特色
   大学生对网红、直播等新兴事物较为熟悉,将网络直播与农产品有机结合实现农村创业,可有效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借助网络直播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将成为农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新途径。例如,大学生可在田间地头直播产地种植、生长、收割等场景,并适时传递原产地的农业文化与绿色种植观念,便可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获得可观的创业效益。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大学生受诸多因素影响在就业创业中居于弱势地位,网络的发展为其回乡创业提供了新路径。对此,高校应积极培养一批既懂网络,又愿意扎根于农村的人才,使其在农村创业中大展身手,为日后美好的人生开辟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张霞,张国伟.“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农村大学生创业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8(3).
   [2]李凡成.“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农村创业问题研究[J].经济师,356(10):195-196.
   [3]张晓霞.牡丹江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1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