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提升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魏冉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重要性更为凸显。“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统模式下高校创业指导工作的手段和内容,也改变着主体与客体的思维方式与思想观念,这使得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表现出信息覆盖面更加广泛、创业平台建设更加立体、创业成果转化更加便捷三大特点。但仍存在创业教育过程性断裂、服务平台的应用性弱化、创业孵化的功能性不足以及创业指导的资源性匮乏等问题。因此,政府作为领导者、高校作为核心责任者、企业与社会组织作为就业服务的辅助者、大学生作为创业指导服务的受益者和需求者,四大主体相互补充,互相协调,构成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发挥五大主体的功能,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创业;指导服务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7.042
  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互联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正以飞快的速度渗透并深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它不仅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的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并以互联网思维来思考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提升。
  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特点
  1.1 信息覆盖面更加广泛
  “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融合特征决定了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信息提供主体更加多元,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在高校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中,互联网的共享性使得企业、社会组织、高校和学生都能及时得到创业信息。“互联网+”的高度融合性使得创业服务信息呈现出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特征,即一方面多元主体能够智能化地向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条件下,能够对不同信息及其背后的隐性资源进行整合和覆盖,以供大学生自由选择。
  1.2 创业平台建设更加立体
  “互联网+”时代通过与传统产业结合,能够突破传统创业指导中以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能够借助信息传播灵活性和“连接一切”的能力,创造出跨城市、跨学校、跨专业的平台建设,使创业平台朝着立体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同时,“互联网+”的连接性改变原有高校单线教育和引导的方式,而更多利用线上创业APP平台、线下相关创业课程安排、网络直播专业辅导等相结合的方式,建构起立体的创业服务体系。
  1.3 创业成果转化更加便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云和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似的网络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渗入经济的各个领域,云创业也应运而生。以“云”的方式提供创业服务以及借助虚拟合作环境进行创业成果转化,使得创业成果转化更加便捷。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创业项目也许需要拥有不同能力的几个人共同合作完成,大家通过网络等虚拟方式共同合作,完成项目的最终成果转化。云创业平台还可以成为管理平台、投资平台、服务平台,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让信息在云之上高速传输、及时反馈,使得创业成果转化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快捷。
  2 当前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现状分析
  2.1 创业教育的过程性断裂
  创业教育的滞后性决定了当下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出现了过程性断裂的缺陷。在课程设置上,创业课程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课程处于一个各自分散、不成系统的状态,时间上缺乏连贯性,在大二、大三两年中创业教育出现断层。很难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内容也多以政策、理论为主,对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升不够系统,尤其是针对学生实际兴趣爱好、求职意向、创业意愿和创业倾向的个性化、全程化指导不够完善,造成创业教育在时间上、时效上、效果上的过程断裂。
  2.2 服务平台的应用性弱化
  大部分高校都建立起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服务平台,其服务对象是大学生,但管理模式仍然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服务平台的功能发挥,使服务平台很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学生创业者越少,服务平台所能吸引的资源就越少,对平台拥有的环境质量、服务功能的改善就越不利,最终导致服务平台中大学生创业者的流失和服务平台的萎缩。
  2.3 创业孵化的功能性不足
  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普遍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但未能充分引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支持,普遍出现资金不足、资源有限、信息建设落后与时代发展等问题。此外,高校创业孵化基地基本上处于学生自创时代,没有系统的创业指导和有利的创业导师,很难形成配合有效的创业团队,大大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2.4 创业指导的资源性匮乏
  当前,部分高校的创业指导工作依然局限于程序化工作,严重缺乏深层次的服务资源和帮扶资源。大多数高校虽然已经建立起创业指导体系,但在对大学生创业的内外联络、有效指导、帮扶支持、流程优化等方面的作用并没有切实发挥出来,这是创业指导体系中资源利用和资源共享的缺乏。因此,导致创业指导变成信息孤岛,长期以来没有完整的信息咨询来源,存在着较深的孤立性和封闭性。
  3 “互联网+”时代下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的路径分析
  3.1 政府在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中指导性功能发挥
  近年來国家高度关注大学生创业问题,中央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指导和扶持政策,各部委也纷纷制定了细化的推进政策,密集出台大量的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支持政策。政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性指导。例如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指导全国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   政府为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提供公共资源支撑。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一些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除了教育系统、劳动保障系统、税务系统意外,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银行系统、保险系统、工商系统、司法系统都出台相应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利用并动员社会资源来激发大学生以创业促就业,在政府号召下,国家工商总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扩大市场主体总量,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创业可能,针对高校毕业生创业他点,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3.2 高校在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中主导性功能发挥
  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突出的重点都是“创”字,是从无到有、从旧到新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校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指导和人才培养的变革,同样体现在创业平台、教育平台、帮扶平台的保障和服务。
  一是搭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设立创业苗圃区、创业孵化区、创业加速区、电商主题创业示范区等功能区和一站式服务大厅,为大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开设创新创业服务网,建立政策导航、创业资讯、网络课堂等栏目,发布创新创业信息,介绍创新创业典型;建立专用微信公众号,提供在线答疑、档案查询、信息交流等服务。通过这三个服务平台,就为创新创业立体化提供保障。
  二是建立导师帮扶平台,实施“121”帮扶。对所有学生实施一对一帮扶,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实施校内教师校外导师二对一帮扶,对创业有成的学生实施一个团队帮扶。这种帮扶指导以“终身服务”为理念,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永续帮扶服务,对走向社会的学生同样提供跟踪服务。这种帮扶指导以“终身服务”为理念,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永续帮扶服务,对走向社会的学生同样提供跟踪服务;对就业不理想、创业不成功的学生,就实行“召回”制度,学校免费提供再次就业推荐、创业培训服务机会。
  三是建立高校创业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整合资源,搭建校友资源平台,鼓励学生加入校友科研团队、参与科研项目,使用微课、网络视频讲座、网络分享会等形式,使校友和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紧密相连。搭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以及各高校之间创业信息分享平台,通过校政、校企、校校合作,使资源利用和共享实现最大化。
  3.3 大学生在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中主体性功能发挥
  首先,大学生作为创业的主体,在创业过程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大学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较强;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程度,对事物较有领悟能力,思维普遍活跃,有激情和干劲去挑战困难;能够较好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资讯;没有家庭负担,创业可以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持。另外,大学生还可能存在一些创业的劣势,主要表现为:缺乏社会经验和职业经历,尤其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独立的自我意识和人格还未完全形成,缺乏自控力和判断力。
  其次,在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大学生自主选择接受创业教育以及创业指导的方式,具有自身倾向性的创业模式和发展方向。第一是倾向于选择高科技领域,身处于高新技术前沿阵地的大学生,在这一领域创业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为自己所学专业,并且技术功底深厚的大学生更有把握。第二是互联网创业,利用“互联网+”的特性,网上开店、网上注册、网上经营,具有创业门槛低、成本少、风险小、方式灵活的特征,适合初涉商海的大学生创业者。第三是连锁加盟创业领域,对于创业资源十分有限的大学生来说,借助连锁加盟的品牌、技术、营销、设备等优势,可以适当规避风险,实现较少投资的自主创业。第四是立足校园创业,利用高校的学生顾客资源和同龄人的消费习惯,走“学生路线”以物美价廉来吸引顾客,在高校内部或周边地区投资以生活消费为主的创业项目。因此,高校创业指导,必须在这四个领域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创业。
  3.4 企业与社会组织在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协同性功能发挥
  根据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和要求,企业与社会组织需要为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资金、平台、资源支持,在体系中发挥着协同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创业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配套功能完善、承载本领强的大学生创业园,实施多行业、集中性、分区域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对大学生创业者创建友好的相互竞争环境、学习空间、市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企业与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要考虑到大学生创业者的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地理位置创建可以容纳一定创业者的创业园区,吸引创业者积极入住,并且对同行业的创业者集中安顿,形成多行业参加、创业者集中、同一行业同一分配区域的结构,依靠企业和社会组织的资源帮扶和技术帮扶,增强各创业者的经营本领,增强创业的生存本领和盈利本领。
  参考文献
  [1]刘新跃.大学生创业教育[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盛莉,王丽娟.构建“互聯网+”时代高校就业创业服务的生态系统[J].就业与创业,2016,(12).
  [3]罗碧华等.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应用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4]司萍,杜小明.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7,(04).
  [5]梅红,宋晓平.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6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