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生为本”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学科是学生系统学习语文知识、促进自身语言交流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徑。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形式已经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以外,也试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教学形式的转变凸显了教育活动以生为本的特点,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25-0017-02
  引    言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每位教师都应从不同的维度认识学生,这样教学流程才更加顺畅,教学的内容才能得到不同学习思维下学生的理解。现阶段的语文教学课堂应是以人为本模式的高效语文课堂,应当全面体现当今教育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感受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人性化。
  一、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下,得到了很好的实现,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自由发展、自由生长的过程,它不应以教师的主观意志为判定标准,而应使学生的学习生命力得到持久的延伸[1]。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终端是学生,学生始终处于较为重要的位置,教学要为他们今后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这才是教育工作者寻求的教育道路。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长处与短处,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和谐的人本环境应该具有几个方面的特色,如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探究态度等,这些不是单纯依靠教育素材的传播就可以实现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固化理念,对教材进行“重置挖掘”,充分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成为更加真实、具有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的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策略
  1.结合学生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教学中,语文学科本身可以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载体出现在教育课堂活动之中,发挥触类旁通和兴趣导航的支撑作用,从不同侧面丰富教学内容,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朝更具实效性、更具发展性的有效教学方向不断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全面提升[2]。在开展具体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实课堂教学,教师就需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有效拓展课堂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原有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有很多突破点与趣味化的挖掘空间,教师通过寻找相关的知识内容来丰富现有形式,有助于学生增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到更多知识点。例如,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在课堂伊始笔者先请学生通读了课文,并请他们从事情的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即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将整篇文章的思路连贯起来。接下来笔者要求学生想一想:“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布置课下作业环节时,笔者请学生针对课上学到的知识,写出读后感,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进行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效率
  在现阶段开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与学作为学习活动的两个部分,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教师如果还是按照先前的教学思路,只凭借方单方面的投入是无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提倡的“以生为本”,需要教师把控好力度,教师只有做好了这一方面的工作,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才能更顺畅,学生的主体性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凸显。教师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通过师生间的有效互动突破原有的教学状态,体现教学改革的创新性。例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由于学生的学习经验与情感认识还处于发展期,所以他们在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时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对于本节课的主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无法得到很深刻的认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与学生多进行交流互动,引导他们从本堂课的重点字词以及重点段落入手,进行细致的剖析与解读,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3.关注学生差异,制订不同目标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任何学科都需要通过制订合理、科学的教学目标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顺畅地开展下去,通过教师的反复研究与摸索,在不断实施的前提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发散思维的学习天地,在这一空间内学生开展的学习活动应是自由、不受约束的,而由于每位学生都属于独特的个体,他们学习的动力、态度、个性、能力都存在很大区别。了解每位学生的独特之处,在尊重他们学习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布置差异化的教学任务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的功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针对识字、阅读或者是写作等任务,依次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在教学《触摸春天》相关内容时,笔者结合班上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别制订了不同层次的问题,请他们通过阅读找到问题的答案。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笔者先让他们从最基本的字词入手,鼓励他们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课文的方法学会“径、畅、磕”等较难掌握的生字,并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引导”等词语,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加深他们对课文的认识;针对有一些基础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体会盲童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并反思自己的生活,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珍爱生命。
  4.运用情感熏陶,激发学生的热情
  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将情感熏陶浸润于日常教学活动的点滴之中,通过这些情感方面的关注与引导,全面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启迪他们的心灵,使美好的意境呈现在他们的学习活动中,进而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长久以来,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将一些实用性的语文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学习列入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之中,有的教师甚至刻意强化解题方法,未能将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放置在重要位置,这样的教学思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笔者在教学《独坐敬亭山》一课时,先请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运用较为流畅、表现力丰富的语言将感情要素传递出来,使诗中的艺术形象鲜活于讲台之上,从而使学生理解诗人的精神世界,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结    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体验,将以人为本的观念既应用于日常的学术讨论活动中,也应用于教育过程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高伟.以生为本,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7(04):98-99.
  刘彤彤.以生为本,构建语文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73-74.
  作者简介:黎海强(1983.3—),男,广西兴业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