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苏北鲁南地区红叶杨的栽培技术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石梁河镇地处江苏东北部、山东南部,沙质土壤占多数,特别适应杨树栽培。近年来,本人经过多年栽培试验,红叶杨在此种植良好,且无杨絮污染,优化美化环境,是目前杨树的替代品种,很有推广价值,红叶杨一年三季四次变化,色彩鲜艳,生长很快,木材木质良好,要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进行栽培,这里主要介绍红叶杨的繁殖技术及大田移植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苏北鲁南地区;红叶杨;栽培技术;探讨
  中华红叶杨种苗培育技术是用中华红叶杨为黑杨派杨树2025杨的芽变品种,因其叶色红色艳丽而区别于其它速生杨品种,属于大乔木彩叶树种,填补了国内彩色杨树的空白。其特性为雄性无飞絮,优美环保,叶色三季四变,速生,且具有较强的抗虫、抗瘠薄、抗涝性,单叶互生,叶片大而厚,叶面颜色三季四变,叶片呈玫瑰红色,可持续到6月下旬,7-9月变为紫绿色,10月为暗绿色,11月变为杏黄或金黄色;树干7月底以前为紫红色;叶柄、叶脉和新梢始终为红色。苏北鲁南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已探明有石英石、重晶石、大理石、榴辉石等十几种矿藏。适宜中华红叶杨的栽植和推广。
  一、中华红叶杨的繁殖技术(枝干多时也可以扦插繁植)
  1.育苗地选择。选择土壤疏松、肥力较高、有水浇条件的地块作为育苗地。
  2.整地。亩施有机土杂肥2500公斤,氮、磷、钾含量各15的复合肥40公斤,均匀撒于土表,结合耕地深翻入土中(一般肥深翻20-30cm)。整平,作好畦垅及水道,涝则排,旱能浇。
  3.育苗密度。由于中华红叶杨繁殖材料紧缺,价格高,为降低成本,采用栽砧嫁接方法。根据我们的试验,这样苗木生长量大,当年在0.6-0.8米处打顶,可发3-6个枝条,生长到3-5米长,不打顶则苗高达到5-6米。如果育苗目的为采种条,亩植1800株(0.9米×0.4米),采取打顶法可多采种条,如果育苗,可亩植3000株(0.9米×0.25米)。
  4.砧木选择与栽植。根据我们的观测与试验,砧木以选择美洲黑杨类品种如2025杨、中林46杨为佳,可买当年苗地径在2cm以上的最好,于秋后至封冻前或在春季土壤化冻后栽于大田,栽后于35-40cm处截干,随后浇透水。
  5.红叶杨接穗选择及沙藏
  (1)选择:红叶杨为速生杨类,应选择一年生生长充实的种条,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将上部发育不充实的芽,下部的瘪芽去掉。
  (2)贮藏:无论年前或年后购买的种条,为保证种条的新鲜度,不失水,都要进行沙藏一段时间,嫁接时随取随用。沙藏法:挖宽80cm,深60cm的土沟,长度视种条数量而定,先从一端整成斜坡,铺一层沙,沙层厚度2-3cm,摆一层种条,种条梢端向上,不能挤压,然后再覆一层沙,再放种条等,最上部复盖5-6cm的沙即可。如果是冬藏,每隔一段时间要检查一下种条贮藏情况。
  6.嫁接
  (1)嫁接时间:根据我们的经验,于3月中旬嫁接成活率高,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嫁接方法:带木质部芽接。
  (3)嫁接位置:在离地面5—10厘米的位置嫁接。
  7.接后管理
  (1)解绑:一般在嫁接后10-15天在嫁接芽片的芽萌动时破膜把芽放出来,然后在芽条生长到7-15cm时解绑将膜去掉。
  (2)防风折:因为杨树叶片较大,易招风,引起折断。所以在红叶杨长到20cm左右时,用绳片将萌发枝条与保留的35-40cm的砧木固定一下,以防风折。
  (3)抹芽:由于是嫁接,在红叶杨萌发的同时,砧木也要萌芽,为保证红叶杨的顺利生长,要将砧木萌发的芽全部抹去,一般要抹芽3-5次。
  (4)剪砧:如果是培养种条,原保留的35-40cm的砧木可不剪去,如果是培育苗木,就在红叶杨长到60-80cm时将原保留的砧木在嫁接口上2cm处剪掉。
  (5)追肥:根据红叶杨的生长特点,在5月中旬、6月中旬、7月上旬追肥为好,第一、二次追肥20公斤尿素,第三次追含N、P、K各15的复合肥20公斤。
  (6)浇水:红叶杨要求土壤湿润。所以视天气情况,旱则浇,涝则排。
  (7)中耕除草:为保持苗木良好生长,在苗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人工耕除以松土除草,保证苗木肥水供应。
  (8)病虫害防治:红叶杨很少有病虫害。从4月下旬起每隔20天喷洒一次800倍40%的氧化乐果,以防治瘿螨类危害即可。
  紅叶杨混交林的好处,例如红叶杨与泓森槐混交林,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营养面积,能较好地发挥防护效益,可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立地条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提高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二、中华红叶杨的移植技术
  早春晚秋温度低,中华红叶杨苗木处于休眠期,有些阔叶类花木叶子完全脱落,蒸腾量小,移植容易成活。但日常活动中经常碰到某些新建、改建、扩建街区、景点、水利设施、道路、矿山、房产等,亟需在生长旺季搬迁或移植个体较大的花木。生长旺季怎样移植中华红叶杨苗木才能取得满意的成效呢?
  1.平衡株势
  正常生长的中华红叶杨苗木由根系吸收水分和矿物质,供应枝叶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成碳水化合物,保证植株生长繁殖的需求。根系大小与冠幅大小是相互对应依存的。较大个体花木从甲地移植到乙地,挖掘时全根系一般只有10%~40%被保留下来,其余大部分被斩断损伤,定植之后新根系生长形成有一个较长过程,供水供肥能力暂时中断或降低。如果上部仍保留原有冠幅对水分和矿物质的需求,必然产生供需之间严重失衡而致移植花木萎蔫甚至枯死。为缓解移植中华红叶杨苗木根与冠之间的矛盾,就要把地面上的枝叶响应缩减,使植株根冠比维持必要的平衡关系。   2.强度修剪
  平衡移植中华红叶杨苗木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强度修剪。萌蘖力强的二代红叶杨移植前可以截去全部冠幅,只留主干。萌蘖力弱的可以去掉冠幅的2/3,即使难以生成新顶芽的花木,保留主枝的同时,也要剪除大部分侧枝或摘掉大部分叶片,减少皮孔、气孔和表皮细胞角质层的蒸腾,使光合作用速率减缓,代谢功能降到植株可以承受的水平,维持其生机不受破坏性影响。为避免主干上因修剪造成过多、过大的创伤面,删除主干上大枝时可留高桩。中华红叶杨苗木究竟留多高,视枝条粗细着生部位灵活掌握。粗的着生部位好的,要高;细的,着生部位欠佳的要低。修剪创伤面用油漆,接蜡封口,或用塑料膜包裹。使植株体内储存的有限资源转向营养生长,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3.带母土土球
  休眠期中华红叶杨苗木大多裸根移植。生长旺季花木移栽最好带母土土球。带母土土球一是可以保护根系少受损伤;二是避免根系裸露失水;三是可将根系周围已形成的菌根随植株一起迁移。母土土球大小因植株个体大小和客观需求而定,植株大,保留枝叶多,移植后想尽早成景的,土球越大越好,相应移植费用也大。相反,土球可小一些,移植成本也小。
  4.移植 把握好移植时机。中华红叶杨苗木选择在连阴天或降雨前后移植。晴天应在清早或下午进行,避开中午烈日照晒。就近移植,随挖随栽。远途迁移,花木掘出之后,立即用吸附水分的草链、织物包裹住,并视运距与外部环境运输工具、天气状况随时洒水保湿。
  5.浇水与遮荫
  中华红叶杨苗木生长旺季温度高,蒸发与蒸腾量大,除定植时灌足饱水外,还要经常给树体洒水和根部灌水。移植初期,根量少,又失去上部植株蒸腾拉力,根吸收水分功能下降,保持移植区土壤湿润,增强根系周围的水压。利于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干旱缺水地区,定植时可在封填土中添加SPA(保水剂)TC(土壤改良剂)有助于节水和提高移植成活率。
  6.遮荫
  在移植花木上方搭荫棚,或在来光侧放设荫障,形成阴凉湿润的环境,避免风吹日晒,也可给植株恢复期内套上塑料袋(袋内温度可以通过遮荫,放风等措施控制,不能过高),减少蒸腾,当新芽长出后取掉套袋。
  7.加强管护
  生产旺季移栽中华红叶杨苗木的不利因素多:生理活动旺盛,对水分、矿物质需求量大;植株创伤面大,外部高温易失水等。相对有利的是形成层分裂活动迅速,能很快产生愈伤组织保护和修复创伤,恢复正常生机,故移植之后各项管护措施要得力,设主支架、防护栏,防止人为活动与自然灾害的侵袭。适时灌水,施肥、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剪除多余萌生枝条。
  参考文献:
  [1]王海东主编.张家口树木[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01,第129页.
  [2]马杰,李留振,黄广远主编.彩叶植物生产栽培及应用[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4.07,第106页.
  [3]中华红叶杨.中国自然标本馆[引用日期2019-02-03].
  [4]許鹏. 中华红叶杨栽培技术[J]. 山西林业,2010,(01):22-23.
  [5]郭柳.中华红叶杨的移植技术与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17,(第1期):85-87.
  [6]李善文,吴德军,焦传礼. 中华红叶杨《农业知识:瓜果菜》,2005.
  [7]朱延林,王新建,程相军等. 中华红叶杨生物学及光合特性的研究.《上海农业学报》,2005.
  [8]李鸿雁,杨留成,杨艳丽. 生根剂对中华红叶杨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湖北农业科学》,2010.
  [9]李树丽. Vc液和活性炭对中华红叶杨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8.
  [10]李树丽. 中华红叶杨外植体消毒方式影响因素研究.《北方园艺》,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2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