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特殊儿童教育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桂君 杨贵荣

  【摘要】在完整的教育体系中,特殊儿童的教育往往呈现出两种比较极端的态势被社会大众所认知,然而在这种符合成人视角的状态下所完善的特殊儿童教育措施,是否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确存疑。
  【关键词】自闭症 特殊儿童 教育
  自闭症属于一种广发性的发育障碍的一种具体表现,因为其起病于婴儿幼期,所以是先天性疾病的一种,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教育界和医学界都认为自闭症患儿是不可能因为受到外部客观因素影响而产生改变。
  但随着医学技术与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与改善,借助感统器材和系统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地启发、引导、改善自闭症儿童的后天智力发育环境,能够进一步提升自闭症等一系列特殊儿童的智力发育状态已经成为共识。
  一、特殊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特点
  显而易见,相较于正常儿童那种优越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而言,特殊儿童的教育无论是从方式、内容、形式上,还是从教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上的,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早期干预是特殊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学龄前(0~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未来的发展水平,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所以对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目前很多特殊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大部分教育对象就是学龄前特殊儿童,但由于国内特殊教育环境难以做到跨专业、跨领域的结合,相关的教育方法一般也来自国外,再加上一线特教老师水平的参差不齐,学前儿童干预和训练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行,以改善特殊儿童教育环境为方向,以调整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目的为重点的特殊儿童教育体系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强调让特殊统统充分发挥自我潜能为全新的目标,以凸显其逐步适应社会能力为措施的特殊儿童教育教学措施为全新的教育措施,正在彻底影响甚至改变现阶段我国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与优化方向。
  建立科学的育儿体系,能够让特殊儿童在广义的范围内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能够让特殊儿童在“最大公约数”的前提下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从而在社会上实现自我发展的价值俨然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教育界、医学界研究课题,从广义上来说它已经是属于比较严肃的社会性公共研究课题。
  二、现阶段特殊儿童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虽然说社会的进步,特殊儿童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已经明显得到了提升,但是笔者通过对部分特殊儿童教育机构进行走访和调研发现,现阶段特殊儿童教育所需要重视的问题以及其所面临的困难的确不容小觑。
  其一,社会关注呈现出“两极化”状态,导致特殊儿童教育的“本位思想”失衡。在很多人眼中,都认为随着我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升,身边的“特殊儿童”越来越少,甚至是都完全忽视了其存在。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想法,诸如自闭症这样的患儿来说,其病症在婴儿期就已经形成了,完全属于先天性智力发育疾病,与生活环境和状态是根本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也就是恰恰受到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重视程度明显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于特殊儿童的家长来说,他们从确定知道自己的孩子患上自闭者之后,就一直对其受教育的方式高度关注,毕竟从理论上来说这些儿童的智力发育的确呈现出明显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其生活自理能力;对于正常同学的家长来说,他们不仅忽视了对于特殊儿童群体教育问题的关心,而且还十分排斥这些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相同环境内接受教育,认为这样会直接干扰、影响甚至是改变正常儿童的心智发育。据媒体报道,江西、天津、广西等地都曾经爆出家长反对自闭症患儿到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新闻,或许对于他们这些家长而言,这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但是从“受教育权”的角度上来说,甚至是从“平权”的视角上来看,他们这种做法是否得当的确值得商榷。而在此背后所折射出来的诸多问题应当值得社会大众去反思。
  其二,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极化”状态,导致特殊儿童教育的“本位思想”偏离。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行,的确给特殊儿童教育的改善带来了较大的助力,民政、妇联、教育、残联、关工委等政府和社团组织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这种方式的确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种工作指导思想是否得当就有待论证了。毕竟这些所有的探讨与研究,都是基于“教育”的层面开展的,而这种教育的延伸性往往都与这些政府组成部门或者是社团的本职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必然关联,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心智发育知否能够比较直接的接受这种“发散式”的方式,显然并不能用单独的个体或者个案来印证,需要从特殊儿童的自身发育和受教育层面进行解读。毕竟从现阶段所研究的数据来显示,以自闭症患儿为代表的特殊儿童,其偏执型的性格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教育成果和目的的有效体现。
  三、现阶段以及未来教育环境中特殊儿童教育的优化措施
   梳理特殊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发现,从表象上来看,这是教育教学方式与体系并不完善所致,然而究其本质就会知道,人为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形式主义”的存在,的确直接影响到特殊儿童的“教育平权”问题。考虑到这其中有很多历史遗留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改变现状,因此必须循序渐进地采取措施逐步扭转局面。
  一是协调教育机构、社会公益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的三方面力量,引导社会大众正视特殊儿童的“本位教育”。“自闭”绝对不等同于“自卑”,然而对于很多特殊儿童家长来说,当下社会大众的视角的确是让这个等式成立的,在潜移默化之下,这些特殊儿童家长的自卑心态愈发严重,这样势必就会直接影响到这些特殊儿童的心智发育。独立的受教育环境改善绝非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牵头和组织下,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协调教育机构,增加对于特殊儿童接受系统化教育的重视。这种重视的落实不能够简单地停留在人财物或者是政策的倾斜上,应当立足于自身,从这些特殊儿童的心智发育上予以关心、直接拉近其与社会的距离,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特殊儿童对于社会外部环境的认同感。如果客观环境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义工、志愿者等不同的方式,直接介入到特殊儿童的系统教育过程中显然能够直接提升这种效果。不过考虑到一些社会现象和认知程度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完全实现“平权教育”在现阶段的确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在特教机构中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是完全可行的,这其中如何做到有效衔接,的确需要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学者,站在特殊儿童的角度上去重点审视。
  二是立足本职,科学、严谨、规范探讨基于特殊儿童自身的教育方式与措施。特殊兒童的教育要从不同的个体中探索、研究其差异性,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特立独行,更绝对不允许“想当然”。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从特殊儿童自身的认知感官入手来强调教育方式与内容的有效融合。笔者结合多年的特殊儿童教育实践总结来看,很多时候是“老师说、学生听”,而“学生说、老师听”的少,这样老师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得不到老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由“我说,你听”变“你说,我听”,教育效果会更好。智力障碍的学生说话不清,词不达意,更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听,用心去理解、去解读。
  参考文献:
  [1]廖红娅.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3).
  
  [2]吴军莉.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3]万谊,何侃.多元视角下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煤炭高等教育,2012,(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6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