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措并举,让想象驰骋音乐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蔡思华

  【摘要】新课改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不仅要注重小学生音乐知识掌握,还要创新教法,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以此激发学生,让其在音乐的海洋尽情遨游。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教学结果,忽略学生体验,使得其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对此就要加强想象力培养。本文将结合实例从创作背景、情境、活动等方面具体阐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想象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当下的教学任务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精心设计,落实启蒙教育,灵活调动学生兴趣;另一方面,要组织好教学,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尽情体验,在想象中放飞,以此强化能力培养。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具体从四個方面谈谈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策略。
  一、背景——抓住要点,拓宽视野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艺术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时,就要立足生活展开,基于教学中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融入创作者生活,与其产生共鸣,对将学内容展开学习,切实提升课堂效率。
  在设计教学时,作为主导者,要清楚意识到:音乐中想象不是凭空乱造的,必须要建立在了解音乐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展开。因此,在教学时要先让学生了解音乐创作背景,由此展开,让其快速融入,主动感悟。在教学一首音乐曲欣赏——海顿的《惊愕交响曲》(节选)时,由于是节选,学生欣赏的内容只是部分,如果不让其了解创作背景,学生就难以体悟,无法顺利推进。对此,要先简单介绍:这一音乐作品创作于1791年,是海顿为了教训那些附庸风雅的观众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而作的。了解到这一点,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就能充分考虑,给出的答案都正面积极。在这时,就可适当深入,提问引导:能否结合实际,谈谈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受?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没有马上回答,陷入思考,随即展开交流。这一系列生动的举例让整个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沉浸在音乐与生活的海洋,尽情享受。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个别思路上存在偏差学生,不妨让学生代为引导,以此促进理解,融入到整体学习中。
  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十分必要,不仅能激发学生想象力,还能拓宽其视野,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接近学习目标。在整个教学中,要协调“教”“学”关系,多引导,适当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求答案。
  二、知识——做好铺垫,充分欣赏
  音乐学科包含较多理论,在积极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帮助其完善认知,夯实基础也很重要。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时就要将音乐知识与想象力完美结合,以此激发学生,让其在欣赏中加深体悟,落实乐曲欣赏的目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学生学唱的内容较多,以《野蜂飞舞》为例,对于这节课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练唱,即便是学会了,其中的重点也无法把握。因此,先要让学生对速度、力度、节奏、情绪等知识了解。在这一环节,可让学生自主完成,在欣赏中判断,得出:速度是非常快的、力度是有强有弱的、节奏是非常紧凑的、情绪是很活泼跳跃的。抓住了这些重点,学生就能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由此,学生在了解知识基础上就能充分想象,意识到其中“紧凑的节奏”是蜜蜂们一个接一个回蜂巢,都是守纪律的好孩子。其中,情绪欢快活泼是小蜜蜂们各种忙碌的景象,有的在花园采蜜,有的在家中等待。这样一来,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想象,就能充分体悟到当时的场景,以此得出感悟:要做一个和小蜜蜂一样勤劳的孩子,做一个懂事、守纪律的好学生。无形中,学生不仅夯实了音乐学习基础,也为后续学唱做好准备,一举两得。
  借助这样的设计,就能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让其在欣赏中想象出场景,以此促进体悟,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无形中培养了想象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在关键处点拨、引导,使乐曲欣赏达到预期效果。
  三、情境——营造氛围,把握内涵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音乐学习的主人,无论是设计教学还是实施都要抓住这一点,在原有教法基础上创新引导,落实学生想象力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可尝试情境创设,借助情景的营造激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音乐,把握其中内涵。
  在带领学生赏析著名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月光曲》时,可让学生了解这个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这个作品背后的故事有不少动人之处,学生听得十分认真,沉醉其中,由此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其对作品产生兴趣,还能帮助其集中注意力,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逐步领会作者情感。在这一环节,可突出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让其利用课余时间自主了解,之后在课堂上分享,以此展开交流。在个别学生介绍完之后,可邀请其他学生补充,发挥集体的力量,将一个故事构筑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有个别学生没有准备,这时就要设计随时提问,让其注意力集中,更好地融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尽情展现,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落实想象力培养。
  借助氛围的营造,不仅能激发、调动学生,还能活跃课堂,让学生在未接触作品前就有所感悟,初步体悟作者情感,并带着自身想法进入课堂。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良好体验,促进其想象力的培养。
  四、活动——发散思维,创造表达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缓慢的过程,一朝一夕难以完成。意识到这一点,就要正确引导,先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自主描述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随后,让其运用肢体语言或者律动来表现,由此便能促进想象,让学生更好掌握这一能力。
  基于以上目标,在教学中就要加强活动设计,借助律动培养学生想象力,让其在放松的状态下快乐地想象,以此促进创造性形象表达。在教学《老鹰捉小鸡》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这个游戏十分熟悉,就可让其边玩边学。首先,让学生欣赏,借助已有的音乐知识找出乐曲中表现老鹰的片段、表现小鸡的片段。在这一环节,无需多加引导,学生就会自主模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或者形态语言来表现老鹰、小鸡的形象。小学生想象力都很丰富,随着各种各样形态的出现,整个乐曲律动都活了,课堂氛围也逐渐活跃,沉浸在老鹰捉小鸡的紧张氛围中,无形中强化了学生想象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多设计律动活动,帮助学生将音乐表现出来,以此发展其再造想象力,激发其智慧的灵感。想象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一颗幻想的种子,如果我们能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细心呵护,那么他们长大之后肯定能还我们一片充满智慧的森林。考虑到这一点,就要注重小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在课堂上不断挖掘,让学生在想象中体悟音乐,在愉悦的氛围中欣赏音乐。
  作为课堂的主导,对于教学,要随着时代不断生成新想法,与时俱进,全力培养学生想象力,让其在放飞思维中感受到学习快乐。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让其在理解之后能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促进其想象力发展,以此提高音乐创新力,为后续深远发展奠定基础,以此提升综合素养,为音乐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葛蕊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想象力培养之我见[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4):34-36.
  [2]项丽娟.发展想象·启迪创新——浅议小学音乐课堂想象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
  作者简介:蔡思华(1988—),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与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