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趣味音乐课堂”在小学低年段的“设计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方敏

  【摘要】在小学低年段音乐课中,音乐欣赏是音乐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样的音乐欣赏方式,旨在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提升音乐审美趣味,提高音乐感受力、创造力等。基于小學低年段学生年龄特点,趣味性欣赏在小学低年段尤为重要。如何有效而又自然地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音乐欣赏内容,以契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能力、感受能力、思维发展等方式加以呈现,达到“趣味音乐课堂”的效果,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有设计;趣味性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音乐课中,音乐欣赏是音乐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聆听旋律、了解背景、观看视频、实践体验、体会认知……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音乐兴趣,提升音乐审美趣味,提高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创造力……从而让学生在真正的“有自己的理解”的音乐欣赏中体验音乐的乐趣,体会音乐带给每一个不同个体特有的感受。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地从音乐知识上来说,它们显得枯燥、难以记住。在低年级的音乐课中,涉及到的音乐欣赏内容,不仅只是提供“音乐感受”这样一个资源,还有通过音乐欣赏课潜移默化地传递音乐知识的。那么,“趣味性课堂”的“设计感”在低年段的课堂中变成了不可缺失的元素。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更加鼓励创新。结合不同的学生,站稳课堂,生动教学,彰显音乐欣赏课的魅力,做到点点滴滴“有设计”,循序渐进“有设计”,环环相扣“有设计”……
  例如,新授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宝宝睡着了》,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聆听歌曲。
  出示课题之后的问题是:你们来说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积极踊跃,争相回答:“我想到的是我听着这首歌,我就睡着了;我好像看到我家的狗宝宝趴在它的小窝里睡得打呼噜;我想到的是我们带着阿宝(家里的小猫)开车出去玩,阿宝躺在爸爸汽车的后座上,车子一摇一晃,车里放着这首歌曲,阿宝听着听着眼睛一会就眯着眯着……然后就睡着了……”音乐的魅力很大,音乐欣赏的方式很丰富,从感受,到表述,到体会,孩子们在一开始就想的很宽泛,很精彩。
  听赏之前的问题是:我们来一起听听这首歌曲,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把教室当作你想象力的场所,用你的动作表达你听赏这首歌曲后的体会和心情。
  音乐响起,孩子们有的坐在座位上闭上眼睛“进入梦乡”,有的站在角落依墙而眠,有的互相拥抱,有的躺在两张椅子上翘起了二郎腿,“依床”躺下,做起了“入姑苏”的美梦……这些场景让人忍俊不禁……
  出示课题之后的问题,欣赏之前的问题,听赏体验之后的效果,均透射出在低年段学生的音乐欣赏课中需要“设计感”,不需要华丽,朴实却又花了心思地寻找核心,梳理着音乐欣赏课的要点,带领着学生一步步围绕自己的一个个“小圈套”,听得愉悦、跳得开心、想得陶醉……
  再来谈谈“设计感”。低年段学生,文化知识会存在单一性,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望等属于擅长范畴。根据此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欣赏过程中,“设计”需要契合“特点”,诸如,在低年段欣赏课的过程中,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的,难以记住的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儿童化……编一段故事,介绍一个“新朋友”,说一段绕口令,画一幅卡通画,晒一首原创童谣,出一道自编谜语……真正做到从孩子自身出发,做到“有设计”,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例如,在带领一年级学生感受力度变化“渐强渐弱”时,除了运用声音的“高与低”“响与轻”“大与小”,或者借助“渐强像只小喇叭,嘴巴越长越大;渐弱喇叭倒着拿,声音越来越小”之外,我采用了结合一年级新授汉语拼音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渐强与渐弱:老师知道你们最近在学习汉语拼音,我们来读读,感受你的嘴巴是越张越大了还是越张越小,声音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跟着老师读——u-ǖ-o-ao-a……,我们的嘴巴越张越大,声音也越来越大,这是渐强;再反过来念念,感受一下——a-ao-o-ǖ-u……我们的嘴巴越张越小,声音也越来越小,这是渐弱”,结合结合孩子们亲身体验的“渐强渐弱”,孩子们可以非常轻松地感受和体验。这个方法看似幼稚,却有着实效,他们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点滴,辅助感受、切实体会,在实践中理解音乐知识,效果颇好。这样的小例子有很多,结合实际,契合生活富有“设计感”地带领学生在欣赏课中理解掌握音乐知识。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教育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与人的感受互相作用着。在音乐课程中,欣赏教学领域是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与途径。我认为,趣味性的欣赏方式更是激发学生提升音乐审美的必要前提与因素,孩子们需要“趣味音乐课堂”。“设计感”让音乐欣赏课堂变得拥有趣味性,方法丰富。例如,将“难以弄懂的音乐”转变为“通俗易懂的音乐”;让学生走出“欣赏与听赏”的圈圈,大胆地表现、探索音乐,提升音乐欣赏的趣味性……
  “趣味性”及“设计感”不仅在欣赏课中,还应活跃于新授歌曲的演唱教学中。除了在欣赏课程中我们需要“趣味丛生”,在新授歌曲的很多环节亦是如此。例如,新授苏教版一年级《小蚂蚁搬米粒》,我设计了绘本读物——小蚂蚁搬米粒的故事,带领学生一起读绘本、听故事、欣赏旋律、感受情绪。给孩子们看富有视觉冲击力、契合主题的绘本,绘声绘色地给他们讲小蚂蚁搬米粒的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熟悉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走入情境,看到、听到、感受到的音乐欣赏带给孩子们浓浓的趣味性,为新歌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低年段音乐欣赏课,是拓展学生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鼓励感受与表达、体会与创新,在音乐欣赏中需要“有设计”的“趣味性”。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下,在富于提升音乐兴趣的欣赏氛围里,在有趣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有意思地学,有期待地学,有效果地学,有收获地学……激发学生浓厚兴趣,让音乐欣赏课变的不枯燥、不单一,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用心设计,趣味无限。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如何让音乐课堂“活”起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Z2).
  [2]吴竞.关于小学音乐教育中趣味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界,201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283.htm